作為一名非自身普拉提教練兼瑜伽教練,曾碰到一位可愛的會員,她說剛才連續上了一節瑜伽一節普拉提課程,感覺差點憋死了。我感到奇怪,教練大多只負責教動作,并不負責呼吸,怎么會有憋死的感覺呢?
究其原因,原來是上瑜伽課時教練要求腹式呼吸,而普拉提課又要求胸式呼吸,因此導致并沒有完全掌握訣竅的她岔氣了。
健身理論中出現矛盾的狀況屢見不鮮,那健身入門者如何調整自己的呼吸呢?有一點需要牢記,那就是與其信理論信教練,還不如信自己身體的反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運動中何時吸氣,何時呼氣,以及何時憋氣。
1. 在運動過程中何時呼氣?
首先,壓縮腹肌的動作必須伴隨著呼氣。健身入門者如果弄錯,可能會發現練了一段時間腹肌,卻并沒有其他人有成效。
其次,爆發力快動作一定伴隨著呼氣。這個尤其是無數或者搏擊中運用比較多。例如,當你擊打沙袋的一瞬間,或者鞭腿擊中目標時,一定是呼氣。若擊打瞬間伴隨吸氣,會對肺部造成極大壓力。
最后一點,放松的時候,大多是呼氣。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當突然緊繃的情緒突然放松下來,人們一般會大松一口氣,由此可見,放松定是伴隨著呼氣的。
2.在運動過程中何時吸氣?
首先,打開胸腔的,必須是伴隨著吸氣。有些入門者在推舉杠鈴時很清楚放下杠鈴時吸氣,推起杠鈴時呼氣,但是做飛鳥時卻容易出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自豪于可以“一口氣”做很多個俯臥撐,但這是不科學的,俯臥撐并不是在練肺活量,這樣做會呼吸道有損傷。
其次,上升類的動作,多是吸氣。這類動作多見于舍賓,形體訓練,或者老古董健美操的手臂抬起的動作。一般在做這類動作時,總會伴隨著提踵的動作。雖說反復多次的提踵可能會導致小腿變粗,但偶爾一兩次提踵對小腿影響不大。
3.在運動過程中何時憋氣?
通常情況下,當你非常用力的完成一個動作,或者說使出吃奶的勁兒做動作時,多是憋氣。大家都知道憋氣不好。尤其是對高血壓患者以及高度近視患者,更要注意呼吸調節。但如果挑戰重量極限時,可以憋氣,甚至是無法避免的憋氣,尤其適用于舉杠鈴這個運動。當然,對于體力不好的年輕人以及健康狀況不佳的老年人來說,還是要謹慎對待此類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