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觀經濟術語
(一)供求法則 1.需求法則——市場價格越高,需求數量越少;市場價格越低,需求數量越 多。(反向變動) 2.供給法則——市場價格越高,供給數量越多;市場價格越低,供給數量越 少。(同向變動)
(二)替代品和互補品 1.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 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 2.互補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 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
(三)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是被用來衡量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商品自身價格變動反應 的敏感程度。 類型: (1)需求缺乏彈性,表明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小于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2)需求富有彈性,說明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大于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四)需求收入彈性 需求收入彈性是指收入變動幅度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動幅度。根據收入彈性 正負值的大小,可以將消費品分為: (1)正常品 需求收入彈性為正,稱為正常品。一般來說,隨著收入的增加,需求量都會 相應上升。其中,需求量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者,稱為奢侈品;需求量上 升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稱為必需品。(2)劣等品 需求收入彈性為負,稱為劣等品。有些低檔消費品的需求量,隨著收入的增 加反而減少。
(五)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是指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 同一物品的每一單位消費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滿足程度是不同的,隨著所消費 的數量的增加,該物品對消費者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這種現象稱為邊際效用遞 減規律。
(六)邊際產量(收益)遞減規律 邊際產量遞減規律,即在技術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變的條件下,連續等 量的增加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當該生產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 該要素投入量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投入量連續增加并超過 這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七)常考的成本 1.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又稱擇一成本,是指在經濟決策過程中,因選取某一方案而放棄另 一方案所付出的代價或喪失的潛在利益。 2.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3.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 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4.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 的成本。
(八)市場類型
市場類型 | 廠商數量 | 典型部門 | 新廠商加入 |
完全競爭 | 很多 | 農產品 | 容易 |
壟斷競爭 | 較多 | 輕工業 | 較容易 |
寡頭壟斷 | 幾家 | 重工業 | 不易 |
完全壟斷 | 一家 | 公用事業 | 不可能 |
二、宏觀經濟指標
(一)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 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 (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 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注意: GDP 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 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 GDP 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 法交易等。
(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 CPI,是反映與居 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 水平的重要指標。 一般說來當 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 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 CPI>5%的增幅時,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三)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是比例數值,在 0 和 1 之間,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 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 基尼系數若低于 0.2 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 表示比較平均;0.3-0.4 表示相對合理;0.4-0.5 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5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通常把 0.4 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
(四)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系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 的比重。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恩格爾系數= 消費支出總額 食品支出總額 ×100% 恩格爾系數在 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 為富裕,低于 30%為最富裕。
(五)經濟熱詞 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 反應甚至顛覆。 灰犀牛事件:指太過于常見以至于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喻大概率且影響 巨大的潛在危機。 三大陷阱: 1.修昔底德陷阱:意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 也必然要回應這種威脅,為此,戰爭將變得不可避免。 2.塔西佗陷阱:指當公權力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發表什么言論、頒布什 么政策,社會都會給予負面評價。 3.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由世界銀行 2006 年最早提出,意思是新興市場國家 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3000美元向12000美元跨越過程中,由于矛盾集中呈現、發展戰略失誤或受外部沖擊,導致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三、常見效應 1.蝴蝶效應。 2.鱷魚法則。 3.鯰魚效應。 4.羊群效應。 5.刺猬法則。 6.手表定律。 7.破窗理論。 8.門檻效應 9.馬太效應。 10.鳥籠邏輯。 11.暈輪效應。 12.首因效應 13.習得性無助效應。 14.羅森塔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