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和一位多次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同學C交流,C在我們同學中被公認的最大的優點是會整合資源,而且資源人脈特別廣。我向C請教,為何C和我們起點相同,但他就能有那么多牛人幫他,他謙遜地說他不是一個能干的人,但是一個會求助的人。
C向我列舉了很多次的職業發展中的困境,我發現他那些困境,其實很多人都會遇到,但C是那種特別能拉下臉求助的人,不怕說不知道,也不怕被拒絕,所以經常在求助后得到事業的重大轉機。到了現在行業名人的江湖地位,C仍然會向地位身份遠不如他的人親自主動打電話求助或求教。
我經常看到職場中很多人遇到自認為的難題悶頭苦干或者默默百度,事實上這些困難的問題在小范圍內早已經有了成熟的方案,只要向更資深的同事簡單詢問就可以解決。我們普通人往往拉不下臉,甚至不承認自己不行,大多數人:2,還有些人寧愿向遠處的專家咨詢,也不向身邊的上司或朋友咨詢。3,寧愿默默潛水尋找別人在網上問過的答案,也不愿意發問,哪怕在網絡上。萬事不求人被很多人視為美德和人生信條。
有時不愿意求助是保全面子,有時是在掩蓋自己的無知,越是高自尊的人越不容易開口求助,甚至寧愿讓自己損失也不會說“我不懂”。很多人會認為在專業上向人求助可能會暴露自己無知的一面,造成潛在的威脅。很多人甚至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愿開口求人。比如我看到很多人在陌生的地方迷路了寧愿無力地查GPS,也不愿意問路人,承認自己不知道一些事情、向別人索取信息會讓人感覺很尷尬,感覺自己的弱點被暴露了。很多努力的人自尊也很強,維護自己的形象,隨著社會地位和收入層次上升,求助顯得越來越不容易。越強自尊的人越不愿意向別人求助。美化自己有時是種無意識的本能,承認自己不會不能,會讓人感覺自己很弱,就像被迫承認自己配不上自己的地位。弱勢的人也是如此,當我們跟比自己更有權勢或級別更高的人說話 ,承認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無知就會讓自己感覺不太舒服。假裝自己是專家的誘惑尤其強烈。
實際上,高自尊的人在經過了一定努力后仍然無法解決問題,就要學會求助他人。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愿意再幫你一次。”富蘭克林認為,這個向他人索取適當幫助的行為是建立社會關系最快速有效的方法。這種索取不僅給予了他人展現友好一面的機會,而且對于他人來說,因為幫助過對方,未來自己在求助時也會更容易。雙方的互惠互信因此增加了。職場上自尊心永遠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承認自己還有需要學習的必要,那么就無法再學到任何東西。重復自己已有的知識,往往是為自以為是尋求認同。“假裝強大”的心態其實有很大的副作用。我們的目標是讓自己真正變得強大,通過不斷進步、不斷學習來讓事情變得越來越好。能達成這個目標的唯一途徑是說‘我不知道’。而最快的學習方法是找到恰當的學習和求助對象。人類是高度社會化的物種。有時候我們為自己的不幸感到羞愧,所以把它隱藏起來。羞恥感通常會導致人們退縮、封閉。所以經常我們會聽到失業的中年人寧可天天在公園徘徊也不敢讓家人知道。其實當受到失業或工作不順這樣的外部沖擊時,只有與身邊的人分享,適當求助,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支持和解決方案。4,當你不懂裝懂的時候,不僅是在浪費自己的潛能,更是在利用別人對你的信任。求助也許他人會拒絕,那是他的事,但是求助是你的行為,你的事對于你自己遠比對他人重要,如果你不主動求助,憑什么他人要主動關心你?如果你不能向他人展現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現自己。這不僅意味著你在壓抑自我,也意味著你將永遠無法實現自己本可實現的潛力,當你承認自己不知時,你才能夠獲取新知,然后才能用新獲取的信息來更新自己。承認自己有所不達,才能獲得支持。
勇敢說“我不知道”“請幫助我”。這幾個字能加強你與別人之間的聯系。而且,它們會為你打開探索更廣大世界、自我成長的大門。不過,在此之前,我們確實已經做過自己應該做的努力,讓他人看到我們有價值,只有敏而學、讓他人覺得有價值去幫助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幫助,畢竟,職場上顛簸不破的規律是價值交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