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我解除隔離,暫時還回不了上海,就到各分公司看看。到成都時同事憐憫我隔離關了太多天,好容易自由了又是天天工作,說帶我去峨嵋山住兩三天度個短假,正好樂山離峨嵋近,順道看看樂山大佛。
我在前幾年登泰山時了解到泰山是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后來注意到中國有四座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分別為:黃山、泰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
因為其它幾座我都去過了,就一直想來峨眉,但來過四川可玩的地方太多,很多人說峨嵋的景色其實并不突出,于是我來了四川多次,成都離峨眉高鐵不到一小時,都沒能來峨眉。
這次遇上疫情,處處游客都少,有機會來,當然不能再錯失。
峨嵋山面積很大,玩一周時間算比較盡興,如果緊湊點,也要三天。游山有好多線路,我時間有限,也只能精選經典路線走馬觀花的體驗了。
第一天上午坐高鐵到峨嵋山(要注意高鐵有峨嵋和峨嵋山兩個不同的站,別坐錯了),疫情期間坐火車的人也較少,入住山下己莊的酒店在我看來人流還不錯,但聽酒店服務員說在正常時期都是爆滿的,疫情還是讓人少了很多。可見正常時期峨嵋是多么受歡迎。
中午同事就帶我吃蹺腳牛肉,椒麻雞,說我在上海吃的都不正宗,向我普及了一下樂山美食。下午我們玩了報國寺、博物館、萬年寺,晚上到縣城吃小吃,第二天從雷公坪坐兩小時游覽車上去(這過程很像華山,感覺坐車很久了,下車才知道不要說山頂,離纜車站還要再走),再換纜車登金頂,晚上看“遇見峨嵋山”表演,第三天去樂山,11點打車去樂山,買游船票看樂山大佛和臥佛,然后到樂山張公橋美食街品美食,下午火車返回成都。
來了才知道,峨嵋配套齊備,主要寺院都有留宿的酒店,在山頂山腰更是酒店林立,選擇非常多。比較理想是兩天住在山下,晚上可以吃小吃,逛夜市,看表演;一天住在萬年寺可以聽早課晚課;至少一天住在金頂上的酒店,可以碰運氣看日出佛光,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換各種特色酒店。
和我前幾周在江南紹興旅游景點人少得門可羅雀比起來,這里的景區還是熙熙攘攘。在我看來,這個人流量是最好的,以為疫情對四川影響不大,當地人卻都在感慨因為疫情影響,人少了很多,可見平時定是游客如織。
?? # 自然風光
峨眉山所在的北緯30度,被稱為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帶,峨眉地質構造非常復雜,有著無數的不解之迷。百度上這么介紹的“其三峰聳立,絕壁臨天,古往今來,3077米的金頂一直被人們稱為天堂的階梯。”對地質有興趣,可以好好看看在峨眉山博物館里對地質的詳細介紹,每一個看了的人都會對大自然鬼斧神工,滄海桑田變遷嘆為觀止。
在博物館,看峨嵋的形成的過程,在距今約8.5億年以前(即早震旦世),峨眉山區還是一片汪洋。經過早震旦世后期,晉寧運動使峨眉山從地槽區轉化為山。經過各個古老時期的地質運動,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和真正形成,是從白堊紀(距今約7000萬年)末開始的,甚至近年地殼也在變化中,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峨嵋金頂海拔高度從原先的3077米抬高了約兩米。
峨眉是個非常秀麗的山,比起西部更雄壯奇詭的四川諸多雪山,峨眉無疑是座更“中原”的秀麗山,據說是因兩山相峙,形如蛾眉而得名。峨眉峨嵋現在不分,在中文中更讓人聯想到女性蛾眉,甚至在各類武俠小說中峨眉派也是女性為主。我特地留意了下,峨眉為何得名:據《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看來古人也是認為此山秀美如美女。
單純以風景論,不談西部那些高山,四姑娘、張家界、個人認為在傳統中華名山中前五略困難,可列前十。論巍峨不如泰山,論險奇不如黃山,論險峻不如華山,論靈動不如廬山,甚至比起三清山也略有不如,和同在四川的另一座名川青城可謂一時喻亮,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并列而稱,風景上差異不大,甚至青城風景更幽美。但人文上青城為道教圣地,峨眉被稱為佛之長子還有道家和儒家的諸多傳承,有佛、道、儒三教深余底韻,似乎峨嵋更有底蘊。
峨眉山地處長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在千百萬年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中,峨眉山采擷天地之靈氣,造就了集1000多種藥用植物,3000多種高等植物,2300種動物于一體的動植物王國。
峨嵋很大,路也很多,游客走的路一般正常不會出問題,如果是自己一定要探索沒人走的路,那本來是就是野生動物的家園,出現點狀況可能難免了。
峨嵋動物中最為人們熟知的還是峨嵋猴子了,峨嵋靈猴名聲并不好,我有位朋友曾經在峨嵋上被猴子搶過包,以至于現在談猴色變,不過我個人的體驗倒還好,野生動物再可愛總是野性難馴,在如此成熟的景區,只要和猴子保持距離,安全是沒問題的,但我看在路程中,猴子確實多,以至于總有人去撩撥猴子,然后猴子反向要求時又一驚一乍,就算戲耍孩童,也難保證不受攻擊。
除了著名的峨嵋山的靈猴,出名的還有峨嵋的蝴蝶,我在博物館,看到一個介紹,峨眉山的蝴蝶中有55%的歐洲蝴蝶品種,峨嵋的蝴蝶以擬態逼真的樹葉蝶最為著名,屬于中華枯葉蛺蝶,在山里有美麗的蝴蝶標本賣。
峨嵋山也有世界上品種最多的高山杜鵑,峨眉山有30種,許多杜鵑都是其它地方難得一見的珍品。峨嵋有杜鵑節,我們來時,花期已經過,據說陽春三月,在雷洞坪一帶是峨眉山的高山杜鵑保護區,絢麗綻放時,慰為壯觀。
峨嵋物產豐富,光是茶葉就有多種名茶。雪芽、竹葉青都是名茶,山里農民還有多種野茶,再加上藥材,天麻,峨參,辛夷花和很多不認識的土產在路邊都有售。峨嵋商業運作成熟,管理規范,有興趣也可以嘗試。
?? #厚重歷史
游峨嵋和游中國的名山一樣,最好作些功課,如果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興趣就會很喜歡,山中古跡到處都是,稍一留意就被告之,這是可以追溯到什么朝代什么歷史的建筑,經常看到千年傳承,百年遺跡的古跡,比如蛾眉山、報國寺都是康熙題的字。
據我在峨嵋看到的所有資料,早在5000年前,華夏之祖軒轅黃帝就兩次來峨眉山問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峨眉山就聞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見于西周。
1000多年前,天真皇人論道峨眉山,道教就在峨眉山繁榮起來。1900年前,峨眉山又成為了長江流域的佛教發源地,列入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現在峨眉山的血脈里仍然流淌著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三教深厚文化之遺韻,不經意處就會發現三教和諧共處的場面,峨嵋的佛教文化也有很強的包容性,以金項上華藏寺為例,里面供奉著文昌星君,還有文武財神,在開過光的神像中,菩薩和趙公明比鄰而居,很接地氣。也可以反映出中國人優雅而從容的體現著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
峨嵋申遺時是和樂山大佛一起申請的,樂山離峨嵋很近,故不可不去。樂山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位于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云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我在游船上瀏覽樂山大佛附近時,來到三江交匯處,明顯可見不同的水色交匯,是難得奇景,很值得一觀。
【三江交匯 拍得很渣】
在古代當然意義更不一樣,當時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唐代時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樂山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到樂山峨嵋,看到這么多宏大的古代工程,對中國古人的聰明才志和堅韌決心大為折服。
?? # 佛教文化
峨眉有山之領袖,佛之長子之稱,是佛教圣地。峨眉四大奇觀——日出、云海、佛光、圣燈,是自然與宗教的完美結合。
據《峨眉山志》記載,峨眉山有佛寺,實際是以魏晉年間黑水寺為最早。晉隆安三年(399)慧持和尚從廬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賢寺,供奉普賢菩薩。相傳峨眉山由此成為普賢菩薩道場。后來黑水寺被稱為峨眉祖堂。6世紀中葉,世界佛教發展重心逐步由印度轉向中國,四川一度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中心,佛寺的興建便應運而生,歷史上寺廟最多時曾多達100多座。公元8世紀,禪宗獨盛,全山禪宗一統。9世紀中葉,宋太祖趙匡胤,派遣以僧繼業為首的僧團去印度訪問,回國后,繼業奉記來山營造佛寺,譯經傳法,鑄造重62噸,高7.85米的巨型普賢銅佛像供奉于白水寺(即今萬年寺),成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文化、藝術價值極高。
【普賢銅佛像】
峨嵋現在香火仍然很旺,據我遇到的一位工作人員稱,現在有28座寺院對外開放。
峨眉山以“普賢道場”之名,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蜚聲中外。現在普賢菩薩銅像仍然供奉在萬年寺,莊嚴寶像,很值得一觀。
峨眉山金頂也是現在瀏覽必游地,除了山頂風光外,金頂還是峨眉山寺廟和景點最集中的地方。除了頂峰的無限風光,也可同時游覽金頂銅殿、華藏寺,峨眉山金頂始建于唐朝,屋頂為錫瓦所蓋,元代時又被稱為“銀頂”。現在殿前供奉著1980年代重塑的“十方普賢“金身,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賢像。
【十方普賢】
至于樂山大佛,雖然我們人人都看到相片,但如果能有機會親眼一觀還是絕不應該錯過。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和常規的佛像姿態大不同。因為大佛是修來鎮水的,這種平穩、安定的坐式可以帶給行船的人戰勝激流險灘的勇氣和決心。
?? # 食文化
靠山吃山,峨眉山上就住著過萬人,旅游業發達。樂山是地級市、峨嵋山是縣級市,兩城并不算大,但配套齊全,尤其是餐飲服務發達。
一般有文化底蘊的地方都有歷史美食文化,峨眉樂山不光是自然風光和佛教文化的勝地,也是美食勝地。在到訪峨眉樂山前,就聽說四川美食很多源于樂山,很多成都人開車到樂山就為尋覓地道美食。果然來到峨眉就感覺到強大的美食底蘊。太多美食,與江浙大不同,讓人食指大動可惜我是完全不能吃辣的人,很多美食只能遠觀,相信能吃辣會多不少樂趣。
我們在城區轉時聽老板說,生意比疫情前差了很多,但在晚上夜市感覺人流已經不算差,可見旺季時有多么繁榮。到處可見:各式豆腐腦、蹺腳牛肉、抄手、手工冰粉、涼粉、醪糟湯圓、缽缽雞、豆花、各種咔餅、烘糕、豆湯飯……讓人目不睱接。來樂峨我特別推薦這里的特色豆腐腦。
樂山峨嵋山都有很多知名不知名的小吃,有些是當地特色,甚至在成都是鮮見(比如豆腐腦,可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所以在樂山峨嵋美食江湖里,是不大看得上成都美食的。不僅路邊攤很少把自己和成都掛勾,酒店把樂峨美食區別于川渝美食,可見對自己細分美食自豪。
峨眉樂山都是有深厚底蘊的地方,如果深度挖掘,可以有很多地方可去,比如樂山除了大佛,還有中國西南最大的文物古跡——井研雷暢故居,當地人都建議很值得一去。可惜這次我只有三天時間,只能留待下次繼續探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世界很大,只有自身經歷過,就會知道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就只能活一個角落(改自“遇見峨嵋山”云之上里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