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焦慮的家長,孩子升入了四五年級,開始擔心語文成績了。你會發現,家里眼里的語文學習過程是特別不堪,成績在70分,不會寫作文,表達能力也不好,作業寫起來拖拖拉拉。再進行深入溝通后,你就會發現,其實不光是語文學習不行,數學、英語的學習習慣也是這樣,磨蹭、學習主動性不強。為什么家長到了四五年級才開始著急孩子的學習?每個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家長也會有各種理由來解釋,但四五年級面臨著小升初的準備了,有了壓力的學習目標,關注度才高。
我們家長在孩子入學前,往往會陷入第一波學習焦慮中,害怕孩子因為起步太晚而落后于其他同學,于是各種學前教育安排起來。幼小銜接、思維訓練、英語啟蒙、國學閱讀等等學習內容,讓還沒上小學的孩子提前體驗了學習的感覺。因為提前學了小學的課程,這些孩子進入小學后,學習能力超群,家長們會有一種幻覺,低年級段的語文比較好學,所以放松了對孩子的要求。
一二年級看似語文能考個90分以上,成績相對不錯,但是學習好的假象很快就會被三年級現象給擊破了。一二年級學不好語文,到了四五年級,再想提高語文成績就很難了,那么我們該如何在一二年級把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呢?家長要關注低年級孩子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哪些方面呢?把握3點,抓語文基礎,希望小島老師的分享能給廣大家長一個啟示。
1、 為什么要朗讀課?練習語感非常重要
在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是哪一天沒有布置書面作業,準有家長來問:老師,為什么沒有語文作業?我明明布置了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作業,也強調了需要家長的關注和督促。但是對于朗讀課文這一類語文作業,家長往往覺得,不像是作業。讀課文有什么好督促的,課本拿過來,讀幾遍完成簽字。我們忽略了語言表達能力的練習,對語文學習有哪些影響呢?到了四五年級,你會發現,孩子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邏輯不清楚,寫作文語句也不通順,因為學生沒有語感。
家長每天花20分鐘來督促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朗讀課文,是讀出聲音,正確的、流利地讀課文。帶著感情、有停頓和節奏,除了加深記憶,練習的就是語感和表達能力。長期堅持朗讀課文,形成語文學習的習慣,不管是新課文還是舊課文,打開課本,我們就能讀出來。家長也可以通過孩子的課文朗讀,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語文學習進度。
2、 每天都要抓好生字詞的學習
對于生字詞的學習,是一二年級低段的語文學習重點,這一點家長們都能明確,也能配合好老師做好聽寫、默寫等輔導工作。但是家長在輔導的過程中,往往從完成任務的角度切入,聽寫10個詞,錯了幾個?有沒有糾正?但是生字詞在課文句子中的位置,它們的運用表達形式,拼音拼注的方式,組詞造句練習,這都需要讓孩子來鞏固和學習。有的家長認為,聽寫完了就算完了,反正孩子也都會寫了,聽寫本也能保持工整干凈,結果一到考試,還是照樣寫錯字。
每天都要堅持抓好生字詞的學習,除了書寫規范,還有筆畫順序,字詞意都需要孩子去理解。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怎么去猜意思,如何結合上下文去理解,這才是我們要給孩子鞏固的生字詞學習技能。到了四五年級,還有生字詞的問題,那毋庸置疑,就是一二年級低段沒有把基礎打好。帶著問題升入了高年級,語文學習中的問題就像滾雪球一樣,越積累越多。
3、 課外閱讀不能少,以興趣為主
閱讀是低段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重點,但這個時候由于生字詞的積累還不夠,那么閱讀課外書,不是靠數量取勝,而是需要去引導閱讀的興趣。我們看看四五年級的那些語文學習問題,不會寫作文、表達能力差、閱讀理解能力差,都是因為書看得少了,沒有建立語文思維。我們通過閱讀,讓一二年級段的學生,知道讀書的意義,如何通過閱讀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不是通過閱讀去提高語文成績,這一點還是有區別的。
朗讀、生字詞、閱讀是一二年級語文主抓的重點內容,我們家長不求給孩子達到一個什么學習高度,至少在這3個方向上,讓孩子對自己的語文學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知道在語文學習中,我該主動去做哪些事?而不是讓家長和老師去安排,不要等到四五年級再來抓著3個重點內容,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是不一樣的。關于低段語文學習,你還有什么困惑?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