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是一種閱讀方法 ,也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我國自先秦到清代都非常重視朗讀 ,曾國藩在《家訓·字諭紀澤》中寫道 :“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氣概 ,非密詠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趣 ,二者并進 ,使其聲調拂拂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 ,下筆時必有句讀湊赴腕下 ,自覺瑯瑯可誦矣。”朗讀的重要可見一斑。時至今日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依然存在 ,關于它的研究也從未間斷 ,1994年至 2 0 0 4年間收錄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相關文章就有 2 0 0余篇之多。研究者對朗讀教學的思考是多層面、多角度的 ,概括地說 ,主要集中在朗讀教學的作用、方法和現狀分析幾個方面。
一、對朗讀教學作用的研究朗讀教學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 ,有其獨特的魅力 ,在語文學習中具有多方面的促進作用。研究者對此表現出較濃的興趣 :有的從整體出發全面探討 ,如《語文朗讀教學的綜合效應》<1> ;有的從局部入手細致分析 ,如《以朗讀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差生的寫作能力》<2 > 。研究者總的認為 ,朗讀教學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 ,有利于開發智力 ,促進思維能力 ;第二 ,有利于深入理解、體會課文 ;第三 ,有利于提高閱讀、寫作、口頭表達能力 ;第四 ,有利于語感的培養與形成 ,具審美功能 ;第五 ,有利于推動語言的規范化。應該說 ,研究者對于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認識得比較全面。但這種認識尚停留于經驗性的總結層面 ,未能進一步闡釋清楚其理論基礎是什么 ,何以能有諸多作用 ?特別是 ,有的研究僅強調朗讀教學在古詩詞和散文中的突出作用 ,如《淺說古詩朗讀教學》<3 > 、《談談散文的朗讀教學》 ,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對朗讀教學價值的認識不夠深入。
二、對朗讀教學訓練方法的研究研究者還側重探討了朗讀教學訓練的方式方法 ,如《朗讀教學中的三個意識》中指出 ,朗讀教學要訓練學生形成節奏意識、角色意識和問題意識 ;《朗讀訓練的個性策略》針對傳統朗讀教學講求統一標準的特點 ,提出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新穎而獨到 ;《樂讀與善讀———朗讀教學管見》則從培養學生朗讀興趣的角度提出策略———“加強示范 ,誘發興趣 ;多變形式 ,保持興趣 ;反饋激勵 ,強化興趣……”。概括地說 ,朗讀教學方法的探討主要涉及要激發學生興趣 ,讓學生投入感情并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 ,如《培養學生朗讀興趣的做法》、《指導朗讀要引發學生的真情實感》、《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技巧》等。其中 ,較為深入、細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范讀、指導原則 ,以及組織方式的選擇幾個方面。在《語文教師要即興范讀》、《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朗讀》等一些文章中 ,作者著重強調教師的范讀 ,認為教師的范讀富有“感染作用”、“表率作用”和“指導作用” ,<4> “從某種意義上講 ,范讀是對學生授之以朗讀的方法 ,領會其朗讀要領的重要途徑” ,<5>希望通過教師的藝術性、感染性朗讀 ,去引導學生自己欣賞、理解課文內容 ,以提高其朗讀水平。這無疑是對朗讀教學高度重視的一種表現 ,同時也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要求。指導、評價方面的研究多為具體、細碎的經驗表述 ,能進一步深入探討并做出理論概括的只有《淺談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評價原則》 ,作者總結為———科學性原則、激勵性原則、指導性原則、教育性原則和發展個性原則。朗讀教學組織方式的研究 ,則多出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而顯得欠缺理論深度 ,呈現出一種“為讀而讀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 ,饒小柱在《談朗讀方式的選用》一文中談到 ,齊讀、點讀、范讀和分角色讀各有特點和作用 ,應根據不同的時段、不同的目的來做出相應的選擇。另一篇文章《要充分發揮朗讀訓練的效能———談學生朗讀的目的性和具體方式》中 ,也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認為“學生的所有朗讀都必須目的明確” ,“……可以肯定地說 ,目的是朗讀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文中指出朗讀訓練有一定的規律 ,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講解前的朗讀即“嘗試性朗讀” ,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初步了解課文 ,同時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問題 ,以便有針對性地講解 ;講解中的朗讀活動最多 ,主要以達到深入理解、體會課文思想情感為目的 ;講解后的朗讀主要是記憶、賞析、綜合和總結。具體采用何方式進行朗讀教學 ,則根據不同目的而定。這兩篇文章 ,一定程度上閃現出理性的智慧之光。
三、對朗讀教學現狀及成因的分析以上兩個方面的探討表明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 ,應予以重視 ,并論及具體的做法。但事與愿違 ,盡管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如此大的作用 ,當前卻出現了倍遭冷落的局面。對此 ,研究者表現出極大的關注 ,積極探討了朗讀教學的現狀及成因 ,并提出一些解決策略和措施。涉及現狀分析的文章有《對朗讀教學的實踐性思考》<6> 、《對當前朗讀教學的審視》<7> 、《朗讀教學的現狀及改進對策》<8> 、《走出誤區 ,提高朗讀教學質量》等。對于目前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研究者總結為 :輕視朗讀教學———“時間充足就安排一下 ,時間緊了則干脆免掉” ;朗讀方式單調 ,多為齊讀和個別讀 ;朗讀指導少方法———“讀前不指導 ,讀后不總結” ;朗讀目的不明確 ,缺少系統計劃 ,隨意性大 ;示范朗讀重名家輕自身 ,教師自身朗讀水平亟待提高 ;重技巧指導輕情感引導等等。可以看出 ,朗讀教學存在很多問題 ,但總的說來 ,還是對朗讀教學的認識不深 ,以致重視不夠 ,應從觀念上根本改變。而這與朗讀教學的理論建設薄弱不無關系。當然 ,一些具體方法、措施的探討也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者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 ,比如通過制訂常規來杜絕隨意性 ;改革考試制度 ,把朗讀列入考試范圍 ,使教師、學生都切實重視朗讀 ;教師提高自身素質來加強示范 ;強化評價激勵功能……這些對策的提出 ,為改進朗讀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應該說 ,眾多研究者廣泛地研究了朗讀教學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遼寧師范大學
總之 ,朗讀教學應加強理論建設 ,以便各層次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認識朗讀教學、重視朗讀教學 ;并進一步深入研究朗讀教學的特點與規律 ,最大量地發揮其應有的功效。而對于已出現的問題 ,不能僅僅停留在描述性的分析上 ,應進行確實有效的調查研究 ,掌握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以便找準癥結、對癥下藥 ,探求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近十年語文朗讀教學研究述評@張潔$浙江溫嶺師范學校!浙江溫嶺3 17500語文朗讀;;朗讀教學;;研究述評朗讀教學作為一種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雖然不曾 在研究領域銷聲匿跡,但也時有沉浮,且在理論深度上的探討有待挖掘。文章試就近十年來的語文 朗讀教學研究做一個總結、評價。
<1>劉天成.語文朗讀教學綜合效應.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5).
<2>錢義文.以朗讀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差生的寫作能力.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4).
<3>賀小龍淺論古詩朗讀教學江西教育,1995,(12)
<4>韓立方,楊建康語文教師要即興范讀云南教育,1994,(6)
<5>郭競芳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朗讀濮陽教育學院學報,1998,(4)
<6>肖鳳花對朗讀教學的實踐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