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悖論是對于有沒有外星文明的一個探討,1950年物理學家費米在與其他科學家聊到這個話題時,費米問了一句,“他們都在哪里呢?”,其實這并不是費米第一個對此有疑問,在此之前,人們也曾懷疑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的可能性。
費米
雖然望遠鏡撥開云霧見到更遠的地方,宇宙的浩瀚超越了之前人們的認知,地球,這一顆藍色星球是那么的渺小,如何塵埃。遙想1990年2月14日那一天,旅行者一號傳回來了一張令人心沉靜下來的照片,那是一張如果不標記就不知道它是什么的照片,引起了轟動。
小小的如同筆尖輕點的點便是我們的地球,這是在64億公里之外拍攝到的地球照片,我們所有的故事皆發源于此。在我們眼里,它是氣勢磅礴的,而在宇宙中,它好像什么都不是。
銀河系中像地球這樣的星球有多少?生命的種類又有多少?如果一個外星球的文明比人類早發展百萬年,為什么他們沒有發現我們?這就是費米悖論——如果外星文明存在,他們在哪里?
在我看來,可怕的不是費米悖論,而是其中包含的意思,如果沒有外星文明,只有地球文明,這樣的情況才是最可怕的,因為我們有理由懷疑人類是不是很特殊,宇宙對我們是不是有某種偏見?我們是不是刻意的出現在地球上的?等等問題
相反,如果宇宙中文明數量很多,這符合我們對于宇宙的理解,我們只是普通一員,于是,我們可以打消之前的顧慮。
按照人類對于文明的理解,一個文明的發展歷程大致如此:原始文明-行星文明-恒星系文明-星系文明,人類大致處在行星文明階段,但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我們還是會步入到星系時代的,暢游不同星系間,這個時間可能只需要100萬年就可以完成。
按照這樣的發展歷程,宇宙中早已充滿了來來往往的外星文明,應該很擁擠才對,但我們也知道,幾千年來,地球一直很孤獨。
孤獨才是最可怕的,因為總會在這個時候胡思亂想。
在費米悖論被提出的之后幾十年里,一些新奇的理論冒出來打算去解釋這個悖論,像宇宙的大過濾器猜測、動物園假說等等,這些都只是猜測,不能站住腳跟,更不具有廣泛的認同性。
至于為何到現在為止還未發現外星文明,我想原因有三:其一,人類文明太低級,無法擦亮雙眼看得更遠更清楚,也無法走得更遠;其二,外星文明距離我們非常遙遠,而距離我們較近的都是一些低級生命或文明;其三:他們刻意的與我們保持開距離。
個人拙見,拋磚引玉。
文/科幻船塢
圖/源自網絡,侵刪
一家之言,歡迎您們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