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路向西

漢朝在西域和匈奴的征戰是漢匈戰爭的延續和分支行動,是中國打通了世界和中原聯系的重要活動,作為中國和世界聯系的關鍵一環,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同時收獲了關于自己和他者的認識,也迫使漢朝政府不斷地調整對外的文化和外交政策。

一.初開瀚海

西漢時期的西域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西域,是指陽關、玉門關以西,蔥嶺(帕米爾高原)以東 的廣大區域;廣義的西域,則包括蔥嶺以西,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東部地區。本文中使用的是狹義,漢朝的武力輻射范圍很難越過帕米爾高原。西域在漢武帝時有三十六國,到哀帝、平帝時則分為五十五國,皆在匈奴之西。西域地勢,南北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間隔,中央有河。河有二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北流與蔥嶺河匯合,東注羅布泊,距玉門關三百余里。西域有南北兩道,從鄯善 沿塔里木盆地南沿西行有鄯善、于闐、莎車等國,稱為“南道諸國”;自塔里 木盆地北沿西行,有焉耆、龜茲、疏勒等國,稱為“北道諸國”。西域諸國,大者有十幾萬人,小者有一兩 千人,都是土著居民,有城郭、田畜。

西域的斯基泰人

樓蘭美女,

按照人種劃分,塔里木盆地東部的龜茲、焉耆、且末屬于印歐人種東支的吐火羅人,樓蘭人屬于地中海-阿富汗類型人種,西部的于闐,莎車,車師,精絕屬于印歐人種的斯基泰人,而若羌,蒲犁,依耐,無雷國,西夜等國屬于蒙古人種的羌族人,在蒙古人種為主體,黃白混血的匈奴人進入這里前,烏貪鴟離盆地呈現出黃白混血的特色。

二.張騫的征途

西遷后的月氏人

西漢初年,匈奴冒頓單于當政時,其西部的日逐王征服了西域,并設僮仆校尉主管西域,役使西域諸國以與漢帝國抗衡。 漢武帝時,匈奴降者透露了重要情報:“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為強國,匈奴冒頓攻破之。老上單于殺月氏王, 以其頭為飲器。余眾遁逃遠去,怨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武帝正想找個盟友共同打擊匈奴,聽到此 消息后,這就有了國際范圍內的合縱連橫。馬上下詔招募能去西域尋找月氏下落的人,以便共擊匈奴。漢中人張騫奉命出使,公元前138年,武帝派一百余人出使月氏。當時河西走廊尚被匈奴占領,張騫等出隴西,途經匈奴統治區時,被匈奴捕獲,扣留十余年,后乘機逃出,越過蔥嶺,經費爾干納盆地的大宛、康居到達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但大月氏已占領大夏一部分土地,安居樂業,不愿東歸,整體開始了希臘化。張騫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時間,不得要領,只好回國,途經匈奴時,又被扣留一年多,后乘匈奴內亂始逃回國。

張騫的遠征

公元前127年,歷經了千辛萬苦之后,張騫只與堂邑父二人回到長安。張弿出使大月氏的目的雖未達到,但他沿 途了解西域諸國地形地貌,物產和風俗,為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奠定了基礎。張騫是開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人,故稱他出使西域為“鑿空”。 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絕漠遠征之后,匈奴敗退,其勢力轉向西域,欲借西域諸國的人力、物力與漢爭雄,戰略中心發生了偏移。因此,武帝決定切斷匈奴右臂的問題也提上議事日程。張騫建議:“今誠 以此時厚幣賂烏孫,招以益東,居故渾邪之地,與漢結昆弟,其勢宜聽,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既連烏 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來而為外臣。”張騫的建議完全符合以夷制夷戰略。武帝遂于元鼎二年 (公元前115年)拜張騫“為中郎將,將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赍金幣帛直數千鉅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國”。

西域的吐火羅武士,曾經與漢朝為敵

張騫第二次出使聯合烏孫雖未成功,但其副使分別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闐等國,并都派使者隨漢副使來到長安,窺探漢朝的虛實情況。史稱“于是西 域始通于漢矣”。漢通西域擴大了漢的影響,促進了漢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此后“使者相望于 道,一輩大者數百,少者百余人……漢率一歲中,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 反。”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大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從此西域的物產和技術源源進入內陸,中原的生產技術及土特產也不斷輸入西域。

漢代邊防體系想象圖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后,使者和冒充使者的商人往來不斷,西域諸國有的拒絕供給食物,有的劫掠漢使、漢商,匈奴更乘機襲擊。武帝為打通西域的道路,于公元前123年派浮沮將軍公孫賀率一萬五千騎兵,出五原二千余里至浮沮井,派匈河將軍趙破奴 率萬余騎兵出令居數千里至匈河,“以斥逐匈奴,不使遮漢使” 。這次漢出兵的主要打擊對象仍是匈奴。公元前108年,武帝派趙破奴出擊車師,虜樓蘭王,破車師,并在酒泉玉門關設立亭障,建立通西域的物資供應基地。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很多國家派使者來長安,看見漢地非常富厚,皆歸報其國王,西域各國 “后乃益重漢”。

3.西域的合縱連橫

細君公主塑像

匈奴知道烏孫等國與漢通好后大怒,想討伐烏孫。烏孫恐懼,于是就向漢提出愿意建立和親關系以求得保護。漢政府經過研究,決定派江都王的女兒細君為公主,嫁于烏孫王為左夫人。昆莫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思歸。昆莫就讓其孫岑娶尚公主。公主不聽,上報武帝。武帝“報曰: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公主以國事為重,遂遵命嫁岑娶。從此漢與烏孫建立同盟關系,體現了武帝以夷制夷的戰略思想。漢與烏孫和親后,西域仍有些國家與匈奴靠近, 他們畏懼匈奴,對待匈奴使者,優于對漢使者,比如樓蘭和龜茲。

公元前105年,匈奴烏維單于逝世,兒單于成為了匈奴的統治者。因為懼漢軍攻擊,匈奴勢力更加向西北方向遷移,其左方兵力面對云中;右方兵力則面對酒泉、敦煌,與西域更加 接近。 漢使去過西域的人說:“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與漢使。”武帝遂 派使者去大宛,“持千金及金馬以請宛王貳師城善馬”。宛王不僅不給善馬,而且殺漢使奪去財物, 武帝大怒,決定討伐大宛。他聽說大宛兵弱,以兩千兵力就可以攻克大宛,于是就讓其寵姬李夫人的 哥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率六千騎兵及郡國惡少數萬人,于公元前104年去討伐大宛。漢 軍沿途受到西域各國的抵制,皆堅壁清野,不供應糧草。漢軍不得食,死者甚多,“比至郁成,士才有數千”,皆疲饑不堪,攻郁成不下,又被殺傷甚眾。李廣利無奈,只好引兵而歸,及至敦煌,余眾不 過十之二三。武帝聽說李廣利大敗而歸,大怒,派使者遮住玉門關曰:“軍有敢入者輒斬之!” 李廣利恐懼,只好暫駐敦煌待命。此時朝廷有人主張可以罷兵,不攻大宛。武帝認為連大宛都攻不下,恐為外國恥笑,而在西域的漢使也會更不好過。于是決定派兵六萬,私從者不計其數,牛十萬,馬三萬匹, 其他牲畜以萬數,自帶軍糧,增加弩兵,命李廣利再征大宛。

大宛寶馬

李廣利這次征大宛,因兵多將廣,糧草充足,所至小國莫不出迎,出食給軍。軍至輪臺,輪臺不下,則屠滅之。軍至宛城,兵力三萬,遂圍其城。 攻城四十多日,宛貴人恐懼,共殺其王而投降,并讓漢軍取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漢立宛人昧蔡為王,與之結盟而歸。

居延漢簡

從深層次來觀察,漢武帝不息勞師動眾,出征大宛的原因有二:其一,遠征大宛,是以武力威震西域諸國,使其脫離匈奴的控制,與漢和好;其二,是想獲得善馬種,以繁殖善馬,提高漢王朝騎兵的戰斗力,這從漢軍選中馬以下牝牡三千馬種可證。 在貳師將軍二次遠征大宛時,匈奴軍想要中途攔擊漢軍,后看到漢軍勢盛而中止,又轉與樓蘭聯 系,欲截擊漢的后路軍。漢軍得到消息后,就逮捕了樓蘭王,并送至京師。武帝責問他為什么要攔擊 漢軍?樓蘭王說:“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愿徙國入居漢地。” 武帝認為回答直率,就送他 回國,從此匈奴對樓蘭也不再信任。 漢軍在征服大宛后,就與匈奴在西域展開了正面對抗。漢軍為了應對匈奴,就在敦煌、居延、輪臺、渠犂等地進行屯田,“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其實漢軍屯田的目的,除了保護外國使節和國際貿易之外,主要是供應軍隊糧草需要,這也是一項戰略性措施,以后漢與匈奴在西域爭奪屯田區域,也是一項重要的斗爭內容。

漢朝在西域的屯田點和貿易網

公元前101年,匈奴呴犂湖單于逝世,其弟且鞮侯單于立。武帝欲乘征服大宛之威, 一舉消滅匈奴。且鞮侯單于恐懼,放言:“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并釋放了漢出使匈奴不降者路充國歸漢。武帝感到匈奴單于言行可嘉,遂派中郎將蘇武、張勝等護送匈奴留漢使 者,并厚賞單于禮品,以答其善意。誰知蘇武等到匈奴后,單于非常傲慢,先抓捕張勝,后逼蘇武投降。 蘇武拒絕,匈奴就把蘇武流放到無人居住且荒涼寒冷的北海去放羊。蘇武受盡折磨,忠貞不屈,直到公元前81年成功歸國。

蘇武牧羊

公元前98年夏五月,武帝派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于天山,被匈奴軍包圍。雖斬獲匈奴首虜萬余級,但漢軍因乏食而死傷甚多,后賴趙充國率百余勇士突圍,李廣利引軍 相隨,才得脫險,但漢軍戰死者什之六七。 在李廣利奉命擊匈奴時,武帝派李陵管理后勤。李陵爭強好勝,不愿管后勤,請求獨當一面。武帝遂給他五千步兵,出河西擊匈奴。李陵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被匈奴八萬騎兵包圍,一日數十戰,殺匈奴軍過萬,后五十萬矢全部用盡而投降匈奴。李陵和他祖父李廣一樣,任性自負,喜歡以險取勝,最后都落個失敗的下場,這樣的將領不足為訓。

慘烈的浚稽山之戰

公元前99年,武帝派因杼將軍公孫敖、強弩都尉路博德出擊匈奴,均無功而返。同 年,漢軍還聯合樓蘭共擊車師,因匈奴數萬騎兵解救,漢軍撤退。天漢三年秋,匈奴軍入侵雁門,太守因逗留不戰而棄市。 公元前97年春,武帝派李廣利率騎兵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派強弩都尉路博德率萬 余弩軍與李廣利會師;派游擊將軍韓說率步兵三萬出五原,因杼將軍公孫敖將騎兵一萬、步兵三萬出 雁門,大舉討伐匈奴。匈奴得到消息后,把輜重撤到余吾水北,將十萬騎兵于水南,與漢軍接戰,漢軍 不利而歸。公元前91年秋,匈奴入侵上谷、五原,殺掠吏民。明 年春,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殺兩都尉。

同年三月,武帝派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商丘成率二萬出西河,馬通將四萬騎兵出酒泉擊匈奴。匈奴聞訊,將輜重移于郅居水北,單于自將精兵渡姑且水以 迎擊漢軍。商丘成軍至,無所見而還。此時李廣利夫人在長安因涉及立昌邑王案而入獄。李廣利聞訊后欲在戰場立功以贖罪,在漢軍不利的情況下,仍戀戰不退,結果戰敗投降匈奴。后被衛律害死于匈奴。

戰爭迫使漢武帝反思

總而言之,在天漢至征和年間,漢對匈奴爭奪西域的戰爭,實際處于不利的狀況。 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衛青、霍去病過早地去世,軍中失去最好的統帥;二是太子劉據蒙冤被害, 使武帝心緒不寧,分散了對外戰爭的部署精力;三是長期對四夷的戰爭,已打得民窮財困,后勤供應不足;四是匈奴借助西域的人力、物力,元氣有所恢復。

輪胎罪己詔

武帝感覺到戰爭實在打不下去了,于是他在公元前89年下了《罷輪臺屯田詔》,表示悔征伐之事,此后不復出軍,就是匈奴有小規模侵擾,也僅派軍屯守。公元前87年,匈奴入侵朔方,殺掠吏民,武帝也僅派軍屯河 西,并未出擊。同年武帝駕崩,昭帝即位,由霍光輔政,繼續堅持與民休息政策,國力逐漸恢復。此時 的匈奴,因孤鹿孤單于與母親顓渠閼氏在立繼承人問題上產生意見分歧,內部不和。單于死,顓渠閼氏匿其喪,矯單于令,立其子左谷蠡王為壺衍鞮單于,左賢王與右谷蠡王不服,不肯參加龍城大會,匈奴自此衰弱。壺衍鞮單于因國內乖離,怕漢兵襲擊,欲與漢和親,為表示誠意,把困在匈奴多年的蘇武 釋放回國,漢的國力明顯占上風,但匈奴仍有入侵。

4.攻守易型

在下一個階段中,漢匈兩國的戰爭模式將由派大軍遠征,變成了派出小隊人馬以外交手段爭奪南疆屯田區。因為南疆主要是定居的城郭之國,而北疆是游牧的行國,從南疆入手,符合漢王朝的習慣和長期利益,有利于建立堡壘長期堅持。

南北疆的相對位置

公元前80年,匈奴右、左部發二萬騎 兵分四路入邊為寇,漢派兵追擊,斬首虜八千人,生擒甌脫王,漢軍無一損失。從此匈奴即向西北遠 逃,不敢南逐水草。漢軍發動人民在甌脫(今地不詳)屯田,建立后勤糧草供應基地。 公元前78年,匈奴右賢王、汙犂王率四千騎兵分三隊,入侵日勒(今甘肅永昌縣西)、 屋蘭(今甘肅山丹縣西北)、番和(今甘肅永昌縣)。漢張掖太守、屬國都尉發兵阻擊,大獲全勝,匈奴逃脫者僅有數百人,其汙犂王被屬國義渠王射死。自此之后,匈奴軍再不敢入侵張掖。同年,漢聽匈奴 降者說,烏桓曾掘匈奴的祖墳,匈奴怨恨,遂發二萬騎兵出擊烏桓。霍光遂派度遼將軍范明友率二萬 騎兵出遼東擊匈奴。匈奴聞漢軍至遂引去。范明友遵照霍光“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擊烏桓” 的指 示,大敗烏桓軍,斬首六千級,獲三王之首。“匈奴由是恐(懼),不能復出兵。”

漢朝在西域的屯田據點

在塞北的爭奪戰失敗后,匈奴又把注意力轉向了西域,于是漢與匈奴又在西域展開了爭奪戰,爭奪的主體是屯田基地。由于西域的土地承載力有限,本地發展不出來中央集權的政治實體,而是一個個多語言,多種族,多文化的中心,那里的主要據點,是一連串如串珠般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綠洲,如同一個個跳板般蔓延向遙遠的遠方。誰控制了這些貿易點和沙漠綠洲,誰就占據了西域的主動權。因為誰得到土地肥沃地區施行屯田,就會獲得糧草供應,就會兵強馬壯,擁有戰爭優勢,這屬于戰略的大問題,漢、匈雙方都在拼力爭奪。

公元前77年,大將軍霍光根據以前桑弘羊的建議,恢復輪臺屯田,遂以扜彌國太子 “賴丹為校尉,將軍田輪臺” 。龜茲國貴人姑翼對其王說:“賴丹本臣屬吾國,今佩漢印綬來,迫吾國 而田,必為害。” 龜茲國王遂即殺了賴丹,并向漢朝謝罪。這說明龜茲國恨的是賴丹,但并不反對漢 的屯田。同年,樓蘭王死,匈奴立其子為王,讓樓蘭與匈奴共同反漢。大將軍霍光聞訊后,派傅介子出 使樓蘭誘殺樓蘭王,立其弟尉屠耆為王,改其國名為鄯善。新王怕匈奴報復,主動獻出其國伊循城肥沃土地,請求“漢遣一將屯田積谷,令臣得依其威重”。漢遂“遣司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撫之” 。伊循屯田,開始時規模比較小,以后改由都尉管理,規模擴大。《漢書·西域傳》說:“伊循官置,始此矣。” 說明昭帝時在伊循又開辟一個屯田區,漢軍實力更加強盛。 昭帝末年,匈奴與車師聯系侵襲烏孫,烏孫公主上書求救,說:“匈奴發騎田車師。車師與匈奴為 一,共侵烏孫,唯天子幸救之。”漢收到烏孫公主上書后,就準備出兵討伐匈奴,但因昭帝逝世停了下來。宣帝即位后,公主與昆彌又上書,說匈奴連發大軍侵襲烏孫,并表示如果漢出兵救烏孫,烏孫愿發精兵五萬,盡力擊匈奴。

樓蘭古城遺址

于是漢在公元前72年,派遣祁連將軍田廣明率四萬騎兵出西河,度遼將軍范明友率三萬余騎兵出張掖,前將軍韓增率三萬余騎兵出云中,蒲類將軍趙充國率三萬余騎兵 出酒泉,虎牙將軍田順率三萬余騎兵出五原,約定各路軍都出兩千里而還。另派常惠監護烏孫五萬精 兵共擊匈奴。匈奴聽說漢軍大舉出征,遂率老弱及畜產遠遁,故五將軍皆少所得,也未能出塞達兩千 里而還。唯烏孫五萬騎兵追匈奴至右谷蠡王庭,俘獲單于父行及名王以下四萬級,馬牛羊駱駝七十余 萬頭。匈奴損失極重,其民眾負傷而亡及畜產死傷,不可勝數,“于是匈奴遂衰耗,怨烏孫”。漢政府為表彰常惠,封常惠為長羅侯,并派常惠至烏孫,賞賜烏孫對匈奴作戰的有功將士。同時為報龜茲國殺害賴丹之仇,漢發動西域諸國兵四萬人,從三面進攻龜茲。龜茲王在大兵壓境下表示謝罪,并把殺 害賴丹的貴人斬首,常惠才罷兵返回長安。

守衛西域的漢軍

公元前71年冬,匈奴單于為報被烏孫戰敗之仇,遂親率數萬騎兵襲擊烏孫,俘獲一些老弱人等,但在撤退時,天氣突變,猛降大雪,一日深丈余,軍人、牲畜凍死者十有六七,匈奴更弱。丁 令、烏桓、烏孫從三面進攻,殺傷數萬級,掠獲戰馬數萬匹,牛羊無數,再加上饑荒,人民死者十之有三, 畜產死者十之有五,匈奴更加虛弱,其在西域的盟國皆瓦解。不久漢又派遣三千騎兵,分三路進攻匈 奴,捕虜數千人。匈奴不敢還擊,從此邊境安定少事。公元前68年,匈奴壺衍鞮單于逝世,其弟左賢王被立為虛閭權渠單于。他想利用漢 “罷塞外諸城以休百姓” 的機會,派左大且渠與呼廬訾王各率一萬騎兵,潛至漢邊境準備偷襲。由于 有三個騎兵降漢泄露了消息,漢遂派四位將領各率五千騎兵,分三隊,出塞數百里迎擊匈奴,各捕獲數 千人而還。同年,匈奴地區又鬧饑荒,人畜死亡什之六七。其秋,匈奴居住在東方的西嗕種人,在其君 長率領下,有數千人驅趕畜產西行,“與甌脫戰,所戰殺傷甚眾,遂南降漢” 。這對匈奴又是一次嚴重 打擊,其國勢更加衰弱。 昭帝時,匈奴曾派四千騎兵屯田車師。漢五將軍征匈奴時,趕走了匈奴在車師的屯田兵,車師復通于漢。后車師太子烏貴為王,與匈奴和親,暗示匈奴截擊漢通烏孫的使者。

5.都護府的設立與鞏固

由于輪臺和樓蘭兩個據點已經被漢朝駐軍占據,只有車師還在游離狀態。車師國位于從北疆進入南疆的要道重沖,所以戰略地位十分險要,成了漢匈爭奪的焦點。

車師古道連接南疆和北疆

公元前67年, 侍郎鄭吉、校尉司馬憙,派免刑徒田渠犂(今新疆尉犁)積谷,發城郭諸國兵萬余人,與所將屯田吏士一 千五百人共擊車師。車師王戰敗投降。匈奴準備發兵攻車師,見漢軍勢盛,撤走。鄭吉只留少數兵力 保衛車師王,引兵歸渠犂。車師王恐匈奴復至而見殺,乃輕騎奔烏孫。匈奴遂立原車師王昆弟兜莫為 車師王,收其余民東遷。鄭吉后又派吏卒三百人在車師屯田。這是一次為爭奪車師屯田的戰爭,以漢軍大勝而結束,但匈奴對喪失車師屯田區,并不甘心。“單于、大臣皆曰:車師地肥美,近匈奴,使漢得之,多田積谷,必害人國,不可不爭也。” 因此,以后匈奴曾多次擊車師。有一次鄭吉率渠犂屯田吏士七千人往救之,被匈奴軍包圍。鄭吉遂上書求救,他說:“車師去渠犂千余里,間以河山,北近匈奴,漢 兵在渠犂者勢不能相救,愿益田卒。” 宣帝接到上書后,讓大臣廷議。趙破奴等認為,應乘匈奴勢弱 之時,消滅匈奴。魏相不同意趙破奴等人的意見,說什么匈奴已有善意,所得漢人已經送回,又不曾犯 邊,“雖爭田車師,不足致意” 。這是不懂屯田戰略意義的讕言,但竟被宣帝采納,反派兵往車師接鄭 吉及屯田吏士回渠犂,而把車師讓給匈奴,這是最大的失策。鄭吉回渠犂后,朝廷任鄭吉為衛司馬,使護鄯善以西南道諸國。 匈奴雖占據了車師屯田區,但其實力大不如前,西域諸國并不聽從匈奴支配,烏孫仍聽命于漢,丁 令甚至不斷騷擾匈奴,匈奴反擊也無所得,在此情況下,就想聯合西羌對抗漢朝。

都護府城池

公元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病故,匈奴發生內亂,出現五單于爭斗,經過一段廝殺之 后,形成呼韓邪單于與郅支單于南北對立之勢。呼韓邪單于降漢;郅支單于退至漠北,控制西域,與漢 對抗。 在匈奴內亂之際,漢使鄭吉在西域的勢力得到發展。首先發諸國兵攻破車師,此時,匈奴日逐王 先賢撣在內亂中欲降漢,鄭吉又發渠犂、龜茲諸國兵五萬人,迎接日逐王所率領的一萬二千人,小王將 十二人。由此鄭吉“威震西域”。朝廷又命他護車師以西北道諸國,號稱都護。西域都護設置自鄭 吉始,從此屯田校尉也歸都護管轄,西域都護統一了西域軍事、政治、經濟的大權,成為漢的地方行政 單位,鄭吉因功勞卓著,被封為安遠侯,立莫府,治烏壘城,自此“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匈奴在西域設置的僮仆校尉被廢除。但匈奴有時還與西域的小國勾結共同反漢,不 過,對漢的威脅也微乎其微了。 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為向漢示好,即遣銖婁渠堂入侍為質,以示誠意。由此漢邊 塞無事,減少戍卒十分之二。 呼韓邪單于與郅支單于本是兄弟,但為爭奪單于之位而反目成仇。郅支單于攻擊呼韓邪。呼韓 邪戰敗,郅支遂占據了單于庭。左伊秩訾王向呼韓邪建議:“勸令稱臣,入朝事漢,從漢求助,如此匈奴 乃定。” 呼韓邪授受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議,引兵靠近五原塞,派其子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并向漢表 示,每三年入朝一次。漢朝同意,給予呼韓邪單于位在諸侯王以上的禮遇。郅至單于看到呼韓邪降漢 受到優待,也遣子右大將駒于利受入侍,但漢對郅支單于侍子表示冷淡。漢對呼韓邪和郅支的侍子采 取區別對待的政策,是符合以夷制夷的戰略原則的,使兩匈奴之間產生矛盾。

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朝漢,自稱藩臣,宣帝優禮有加,賞賜甚厚。二月,漢欲 送呼韓邪回國。呼韓邪自請:“愿留居幕南光祿塞下,有急,保漢受降城。” 漢政府婉拒,仍遣使隆重 送單于回國。漢這一舉動影響很大。

呼韓邪單于和昭君

原來“自烏孫以西至安息諸國近匈奴者,皆畏匈奴而輕漢,及呼 韓邪朝漢后,咸尊漢矣” 。漢在西域占了絕對優勢。 漢元帝初即位,公元前48年,初置戊己校尉,派人于車師故地屯田,表明元帝經 營西域的決心。 匈奴郅支單于怨恨漢朝袒護呼韓邪,而要求其質子回國,漢遣衛司馬谷吉護送。至匈奴,郅支不 僅不感謝,竟一怒殺了谷吉。郅支為怕漢的報復,欲遠走避禍,而此時西域的康居國因常被烏孫所困 擾,就想聯合郅支而擊烏孫。郅支早就怨恨烏孫,故兩者一拍即合,郅支可依康居,康居可借匈奴兵力擊烏孫。

公元前44年,康居借匈奴兵力攻擊烏孫,“深入至赤谷城,殺掠人民, 驅畜產去,烏孫不敢追,西邊空虛不居五千里”。郅支單于自與康居聯合戰勝烏孫后,又以大國自居,乘勝驕縱,但康居對他并不尊重,郅支遂向康居 貴人及人民示威,又征發民眾筑城,并向西域諸國征稅,引起西域人民的反對。漢派使者質問谷吉的死 因,郅支困辱漢使者而不肯答復。

6.最后的勝利

郅支城之戰

公元前37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共同謀劃,認 為西域本屬匈奴,現在郅支威名遠聞,侵凌烏孫和大宛,如不及早征服,后必為患。陳湯說:如此時出兵 討伐,“千載之功,可一朝而成也”,甘延壽同意陳湯的意見,但主張先奏請朝廷,然后再出兵。陳湯 認為如果先奏朝廷,拖延時間反而不利。時甘延壽久病,不能視事,陳湯遂矯制發城郭諸國兵及車師 戊己校尉屯田吏士,準備出擊郅支。甘延壽知道后急起阻攔。陳湯按劍對甘延壽說:“大眾已集會,豎 子欲沮眾邪!” 甘延壽只好聽從陳湯的部署。陳湯合漢、胡共四萬余人,分別由六校尉統領,分兩路 進攻郅支。至單于城,四面圍攻。單于城是康居讓出一片土地而新建的城市,外城是木城,內城是土 城,土城內是大內(單于的宮殿區)。漢軍用火攻木城,郅支在城樓上頑抗,被箭射中鼻孔,退入土城。 漢軍鉦鼓聲動地,追入土城,郅支又退入大內,中劍而亡。此戰共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 十八級,生虜一百四十五人,降虜千余人,郅支單于在西域的勢力全部被消滅。但立此大功的陳湯、甘延壽因矯制滅郅支,朝中權臣許嘉、王商等人主張不僅不能封賞,而且還要追治矯詔之罪,幸賴宗正劉 向秉公直言,認為甘延壽和陳湯誅滅郅支是“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之勛莫大焉” 。元帝采 納劉向的意見,封甘延壽為文成侯,陳湯為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加賜黃金百斤。

陳湯的豪言壯語

但成帝即位后,還有人追究甘延壽、陳湯的矯制之罪。甘延壽已死,無人責問,陳湯則一次被奪爵為士伍,再次免為庶人。陳湯死后,才被追謚為“破胡壯侯”。立大功的人,終歸還是被承認的。 郅支單于被消滅后,呼韓邪單于且喜且懼,喜的是對手已亡,不再有內部斗爭;懼的是郅支亡后, 漢會對他加強控制。于是在公元前35年上書朝廷,愿入朝晉見,公元前33年 春正月,呼韓邪來朝,“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呼韓邪非常高興, 又上書“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元帝讓群臣廷議呼 韓邪的上書,皆以為便,唯郎中侯應提出“罷邊備塞吏卒十不可”的意見。元帝接受了侯應“十不可” 意見,并下詔“勿議罷邊塞事”,遂讓車騎將軍許嘉把意見傳達給呼韓邪單于,并解釋說:“中國四方皆 有關梁障塞,非獨以備塞外也。” 呼韓邪表示理解,仍與漢保塞和親。 王昭君入匈奴后,被立為寧胡閼氏,生一男,名伊奢智牙師,后為日逐王,堅持與漢和親。公元前31年,呼韓邪病故,復株累單于立,按匈奴習俗,復妻王昭君,生二女,長為須卜居次,次為當于居次。匈奴與漢仍堅持友好而臣屬的關系,直至王莽當政前都沒有改變。

回顧漢與匈奴、西域的關系,至此已起了根本的變化,漢朝征服朝鮮是切斷了匈奴的左臂,那么在西域的行動是切斷了匈奴的右臂,在高帝、惠帝、呂后和文、景時期,漢對匈奴 是屈辱和親時期。漢以公主嫁匈奴單于,還要陪送大量金帛財物,而匈奴仍侵邊殺掠不止,甚至寫信 污辱呂后,漢都是逆來順受。自呼韓邪單于降漢后,漢與匈奴仍保持和親關系,但雙方的地位則發生 了質的變化:一,前期和親,漢必須以公主或以翁主冒充公主嫁給單于,現以后宮良家子即可;二,漢與 匈奴已不是昆弟之國,而是臣屬關系;三,漢初和親之后,匈奴照舊侵邊殺掠,而現在和親后自愿保塞安民;四,漢初文帝時,是漢向匈奴提出:“先帝制,長城以北,引弓之國,受令單于;長城以內,冠帶之 室,朕亦制之。” 這是漢向匈奴提出愿以長城為界,但匈奴不予理睬。自呼韓邪降漢,是匈奴向漢提 出:“孝宣、孝元皇帝哀憐,為作約束,自長城以南,天子有之,長城以北,單于有之。”這是漢國勢盛, 不再承認以長城為界,匈奴想恢復舊約,漢也不予理睬。但匈奴并沒有因此與漢鬧翻,仍保持與漢友 好和睦關系。 漢在西域的戰爭,主要還是對匈奴的戰爭。因為西域原本在匈奴的控制下,設有僮仆校尉統轄西 域,并想利用西域的人力、物力與漢抗衡。漢要進入西域,與匈奴自然要發生戰爭。由于匈奴的實力 逐漸衰弱,故漢對匈奴問題的解決比對西域還要早。

車師古道

公元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置都護之后, 廢除匈奴的僮仆校尉,已基本把匈奴趕出西域。西域已進入漢的管轄版圖。后來郅支單于想恢復匈 奴在西域的勢力,終因勢弱而未得逞,反被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所消滅,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徹底被排除。 在漢與匈奴爭奪西域期間,歸服漢的烏孫國曾發生權位之爭,解憂公主的侍者馮夫人有才 干,宣帝命她去調解烏孫的內爭。馮夫人遂在烏孫設立大、小兩國王以平衡兩大勢力的斗爭, 但兩昆彌之間的矛盾,直到元、成、哀三帝時仍存在,使“漢用憂勞,且無寧歲” 。但兩昆彌都親附西 域都護段會宗,故未釀成大患。公元前1年春正月,匈奴單于及烏孫大昆彌伊秩糜 皆來朝,漢以為榮。時西域凡五十國,自譯長至將、相、侯、王皆佩漢印綬,凡三百七十六人 ,說明西域諸國已承認漢的宗主國地位,漢在西域大獲全勝。

7.總結

絲路的開辟純粹是漢朝為了聯合西域的潛在盟友月氏去夾擊匈奴,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貿易而貿易;絲路貿易僅僅是漢武帝對匈奴大戰略的一部分意外收獲而已。絲路的貿易在中國這邊,還是以官辦貿易為主,民營貿易為輔。而國外則是反過來的。

如果說漢武帝的武功的長期代價,是海內人口減半,大量的農民破產,最后轉投入豪強門下,為西漢的覆滅和以豪強地主為主體的東漢政權的興起埋下了伏筆。東漢的風教之盛雖然聞名于后世,但是在開擴邊疆方面不如西漢,顯得非常保守,遠征由張騫式的集團和李廣利的大規模遠征,變成了班超的小分隊行動。

而漢朝在經營西域的韜略上,由早期的強行武力征服,不懂國際規則,變成了熟知西域風俗,尊重本地文化,入鄉隨俗,體現了眼界的開擴和心胸的擴大;而先鎮守以農耕區為主的南疆,以南疆制衡游牧的北疆的策略,為之后歷代中原王朝所繼承。而西域都護府的設立,則標志了中國對西域地區自古以來的主權,無論是歷史傳承還是戰略部署,都是不容外人覬覦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古代史(秦漢)(二十四:西域都護府、打擊豪強、五單于爭)
西漢終滅匈奴總戰略設計師,八旬老將老謀深算,搞得匈奴四分五裂
匈奴是怎樣滅亡的?
西漢的“黃昏”——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是如何給王莽創造篡位機遇的
塞北獵蒼狼 | 大漢帝國反擊匈奴之戰(下)
漢帝國揚威萬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鄂托克前旗| 临湘市| 新津县| 罗田县| 凉山| 高平市| 凤城市| 长白| 荣成市| 修武县| 南投市| 德化县| 合山市| 新河县| 怀化市| 军事| 镇远县| 赣州市| 高要市| 奈曼旗| 蕉岭县| 云南省| 康乐县| 湘西| 股票| 库车县| 达孜县| 衡山县| 茂名市| 南昌市| 昆山市| 汪清县| 景洪市| 黄梅县| 乌海市| 江口县| 新龙县| 沈丘县| 阿城市|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