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人口9000萬的越南,主體民族是京族,占越南總人口的86%。而越南華族(漢族)只能排到第四位,還不如另外兩個岱依族(壯族)、泰族(傣族)。
另外越南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其實也在中國有分布,比如我國的壯族也有被叫做儂族、苗族也有叫做赫蒙族、漢族除了叫華族,也有叫艾族和山由族的。越南北部的少數民族哈尼族、布依族、仡佬族同時也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
其實更多人想問的是,越南人在血統上和中國的漢人有什么關系。
越南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北方華夏族或漢族人的移民史。
古代越南北部是百越中的雒越聚居地。百越,就是因為春秋時越國強大,讓東南西南很多少數民族歸順的,而這些少數民族在越國滅亡后依舊喜歡以越人自稱。
在越南的歷史傳說中,最早的越南王朝鴻龐氏首位君主祿續,是神農氏的后代。神農氏,就是我們的炎帝。祿續建立了長達2000年的文郎國。
秦國滅掉蜀國后,蜀國末代王子蜀泮率領其族民,建立甌雒國。直到秦國統一中國,南下征服百越,越南北部歸象郡管理。
在我國古代,秦朝、漢朝、東吳、晉朝、南朝(宋齊梁陳)、隋朝、唐朝、南漢多個朝代在越南建立正式有效的統治,直到968年,北宋皇帝才放棄了對越南的統治權。
在超過1000年時間中,越南處在中國政權的統治下,而中國的主題民族漢族從秦漢時形成,在隋唐時壯大,同時因為五胡亂華、安史之亂不斷南遷,自然有大量的漢族人遷入越南,形成了越南化的漢族人。
越南人歷史上的大英雄,主要是三個,分別是士燮、趙佗、馬援。最有意思的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征服了敢于反抗漢朝統治的征氏姐妹,后來馬援在越南興修水利很得民心,同時駐軍數萬,和當地人進行通婚。
明朝永樂年間,越南再次稱為中國的郡縣,不管是張輔在越南的統治,還是鄭和把這里建設成下西洋的重要中轉站,都必然有很多漢族百姓前來定居,與當地人進行通婚。
如果查詢基因圖譜,會發現越南的京族和漢族人應該是基本相同的。
現代的京族,超過90%的人會使用漢字,而他們傳統的喃字則很少人能看懂,會說。中國的漢字傳入越南,在越南流行了1000年,在上流社會,會讀會寫漢字被當做很有文化的貴族氣質。可是到了近代,越南人因為太懶,居然廢除了漢字。
取而代之的是越南特色的漢語拼音。在葡萄牙、法國等殖民者到來時,為了和越南人進行溝通,編寫了《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詞典》,其實就是用拉丁文字母對漢語進行注音。到現在,越來越多的越南人只會拼音,不會寫漢字了。
所以,當越南人碰到漢語中常見的“同音字”時,直接就凌亂了,雖然認字說話簡單,可是表達上十分復雜。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恐怕只有一個,他們是在太懶了。
絕大多數從中國內陸遷出的華人華僑,經過三代四代的繁衍后,為了適應當地的生活,往往會與當地人通婚,設法成為當地的主體民族的一部分。這是我們漢族人在異國他鄉適應性很強的特點,同時也是很多華人對內陸認同不強的主要原因。
在越南,當局對華人權利有各種打壓,如果聲稱自己是漢族,就會喪失某些權利和便利,如果聲稱自己的京族,那就有更好的福利。所以,讓京族對北方大國有認同,完全是癡人說夢。
我是漢族人,可是我真的想改一下戶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