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一系,一向以賢明著稱
但就是這樣一支名聲不差的藩王,在明末亂世中,仍然免不了“全族被害”的悲慘結局。
明朝的藩王,說實話日子并不是看起來那么好過。同是藩王起身的朱棣是造反稱帝,所以他對藩王們格外警惕。他和他的繼任者們,給藩王制定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限制措施,如不能參加科舉、藩王互相不能見面、未經皇帝批準不能出王府半步……這一堆限制下來,藩王們就成了住在金絲籠中的高級囚徒。
這些囚徒不能有任何政治抱負,除了少數有文藝細胞的之外,大部分的追求就只剩下及時享樂了。所以,他們一方面瘋狂斂財、兼并土地,另一方面也在地方上做了不少奸淫擄掠的壞事。當活不下去的底層民眾奮起反抗時,這些藩王就成了首當其沖的報復對象。
明末農民起義隊伍中,無論是素有仁義之名的李自成,還是一向以殘暴著稱的張獻忠,不管他們對官紳士民態度如何,只要抓住明朝宗室,就只有一個字——殺!
即使素稱仁義的李自成,殺起宗室也是毫不手軟
但是這些藩王,包括末代蜀王朱至澍[shù]在內,對自己即將面臨的厄運都顯得遲鈍和麻木。
公元1644年,張獻忠率軍大舉攻入四川,并于當年7月分兵三路向成都進發。此時成都尚有三萬精兵,士民踴躍上城守衛,各地援軍也先后到達,成都百官都聚集到蜀王府聽從蜀王統一調遣,頗有一番眾志成城的氣勢。按照當時的形勢,只要不出大的差錯,守住成都還是很有可能的。
“八大王”張獻忠,比李自成的名聲可要恐怖多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的消息傳到了成都。神器無主,瞬間讓一些人動起了心思,攛掇蜀王“監國”(臨時代理皇帝職權)。大敵當前,蜀王朱至澍卻經不起誘惑,居然公然在百官面前討論起此事。
此時的成都群臣,以四川巡按御史劉之渤為首,具體的城防工作也是他在布置。當他聽到蜀王居然要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又氣又怒,當即沖出王府,跳進了金水河,還一邊大呼:“我這就去見大明的歷代先帝!”
劉之渤還是被人救了起來,但他又把自己關在家里,三天不出門。他一“罷工”,成都城防立刻松了下來,農民軍的細作乘機潛入到了城內。
到了第四天,劉之渤終于在百官的請求下出門了。他帶著百官來到蜀王府,商討御敵之策。他對蜀王說,現在成都城內已經不穩,請蜀王拿些錢出來,犒賞軍民,把士氣重新提振起來。
按理說,這個建議并沒有什么問題,成都府庫早就空了,就只剩蜀王府有錢,而且一旦城破,蜀王一家必死無疑,于情于理,這都是蜀王“毀家紓難”的時候。
但朱至澍給出的回答卻讓人無言以對,“孤庫中錢糧有數,只有承運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變賣充餉”,這簡直是在耍賴皮了。
劉之渤厲聲說道:“殿下!承運殿無人買得起,唯有李自成是受主!”(注:當時張獻忠還沒有稱帝,名義上還是李自成的屬下。)——你這樣一毛不拔,那就等著李自成來拔你的毛吧!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結果還是“蜀王終不悟”,要錢不要命,還真是明末藩王的共同基因。蜀王都不肯出錢,其他人就更不愿意了,當天成都的郡王、縉紳就逃跑一空。
在明末,只有開封的周王還算慷慨,李自成幾度圍攻開封,周王都拿出王府財寶犒賞守城軍民,開封也成了農民軍打得最艱苦的大城市。
幾天之后,成都軍民就在沒有軍餉和賞賜的情況下,跟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軍陷入苦戰。最終,農民軍里應外合,炸塌了成都城墻,涌入了城內。
這個時候,蜀王才知道自己將迎來多么悲慘的結局。他可能會想到,李自成攻破洛陽后,萬歷皇帝的親兒子福王朱常洵,被燉成了一鍋人肉湯;可能會想到,張獻忠攻破襄陽后,襄王朱翊銘痛哭流涕跪求免死,卻仍然免不了身首分離;還可能會想到,農民軍所過之處,沒有一個宗室能夠免于一死??伤⒉恢擂r民軍為什么這么恨他們,但蜀王一系的結局已經不可避免了。
絕望的朱至澍跟王妃一同跳進了王宮里的琉璃井中。
三天之后,蜀王尸體被撈了出來,張獻忠親自砍了三刀,然后讓人拋進了錦江。蜀王宗室及家人總計數萬人,除了一個遠支的郡王逃出生天之外,全部被殺。至于蜀王府的巨額財富,一些在戰火中化為灰燼,還有一些成為了今天“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的一部分。
蜀王府的財寶便宜了張獻忠,最終便宜了考古工作者
蜀王朱至澍沒有他先輩的運氣,沒能埋在蜀王陵的風水寶地中。他的悲劇,有他自己的愚蠢和吝嗇的因素,但實際上,他和明末其他慘遭屠戮的藩王一樣,是為幾百年來貪欲無止境的宗室還債。這樣的悲劇,心疼兒孫的朱元璋倘使看見,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我是分隔線=========
新土著愛上老成都!關于成都街道故事和民間傳聞,相信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一定都有自己的壓箱干貨,不妨分享出來,讓大家一起感受現代化大都市背后的人文元素。歡迎大家直接留言提供更多關于成都的故事線索。
⊙聲明: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想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文章,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