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
中老年保健雜志
難以分型的糖尿病 及其治療誤區
撰文 楊文英
編輯 保健君
現有的分型方法將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人體胰島B細胞完全被破壞,不能產生胰島素,體內胰島素的絕對缺乏導致高血糖而診斷的糖尿病。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上1型糖尿病,但以青少年患者居多,往往起病急、發展快,經常以酮癥酸中毒起病。
2型糖尿病早期,胰島B細胞沒有被破壞,只是出現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不足導致胰島素數量不夠,或是胰島素的作用不佳而出現了胰島素抵抗,這樣導致高血糖而診斷的糖尿病稱為2型糖尿病。
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90%的糖尿病患者屬于2型糖尿病。
難以分型的糖尿病也可以稱作——
“成人緩慢進展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是一種臨床難以分型的糖尿病狀態。
這類患者往往胰島功能不好,體內缺乏胰島素,隱匿發病,多在成年發病(30~60歲)。這種類型的糖尿病,其胰島素缺乏的程度要比2型糖尿病嚴重,但比典型的1型糖尿病要好一些,并不像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依賴胰島素生存”。在發病的頭幾年,胰島功能尚可,不使用胰島素而口服降糖藥也有效,所以這時有可能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
但是三五年之后,患者即使口服大量降糖藥效果仍不理想,發展為需要依賴胰島素才能生存。
先舉個例子……
有一位男性患者,37歲,身高1.75米,體重60公斤。他有3年的糖尿病史,空腹血糖11mmol/L(毫摩爾/升),餐后血糖18mmol/L,糖化血紅蛋白9.2%。已經使用3種降糖藥聯合治療,但他的血糖控制仍然不滿意。這就是一位難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他具有難以分型的糖尿病的一些典型特點,如消瘦、發病3年后血糖很高、使用降糖藥血糖難以控制等。
我們來總結一下難以分型的糖尿病的“反常”特點:
因為胰島功能較2型糖尿病要差,而且胰島功能下降的速度也比較快,所以難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3~5年就發展到胰島素絕對缺乏,如果在初始階段沒有使用胰島素治療,那么血糖水平控制得會不理想,并發癥尤其是微血管并發癥(如眼底、腎臟)也就有可能提前出現。
難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比較難控制。現在所用的幾乎所有口服降糖藥,都必須在胰島有功能的前提下,才可以發揮作用。所以難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即使口服兩三種降糖藥,血糖控制仍不滿意。
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超重者占比較多,而如果體形偏瘦的人患有糖尿病,就需要更加警惕,瘦人患糖尿病一般是遺傳傾向較重,也有可能屬于難以分型的糖尿病。統計學資料顯示,難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中75%左右在發病前都沒有肥胖史。
瑞典的研究者早在10年前就提出,應該將糖尿病患者做一個新的分型,他們用10年時間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大量隨訪研究,在2018年得出最新結論,建議使用新的糖尿病分型,讓糖尿病患者“站到”更準確的隊伍當中,接受更精準的治療。無論在我國還是在世界范圍內,難以分型的糖尿病都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這一類型的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
以前提到注射胰島素,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會比較抗拒,他們寧可選擇吃藥也不愿意打針。在這里要提醒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治療時,一定要正確對待,否則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在一發病時胰島功能就不好,如難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往往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這時就應該使用胰島素。
還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初期胰島功能尚好,但是隨著病程的延長,10年或20年后,胰島功能逐漸下降,往往聯合使用兩三種口服降糖藥血糖依然控制不好,這種情況也應該使用胰島素。只要符合胰島素使用的適應證,都應該合理使用。
但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過早使用胰島素,可能會加重肥胖,所以應該區別對待。
難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癥狀是否有以上特點,先要讓自己“站對隊伍”,然后才能進行個體化治療。雖然難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降糖藥也有效果,但千萬不能把他們當作2型糖尿病來治療。對于這樣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早期使用胰島素的話,可以保護胰島功能,防止幾年后就發展到胰島功能破壞、胰島素的絕對缺乏,也能延緩嚴重并發癥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