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也較難回答,提升基本功,或寫好書法,應該說主要靠書寫經驗,包括臨帖、讀帖、揣摩,也包括用筆、用墨、用紙。在練書法的過程中,誰善于通過臨、讀、揣、筆、墨、紙的思考、運用,不斷總結經驗,誰提高的就快,反之則慢。書寫經驗的積累過程,就是對書法規律不斷領悟的過程。忽視經驗,不善思考,就是盲寫瞎練,白費功夫。所以說,臨帖也好,創作也好,筆、墨、紙的運用也好,一定要沿著自己積累的經驗走,且多思考。這是其一。
其二,練習書法的核心是學,不是仿。在不斷總結積累練習書法徑驗的同時,要突出一個“學”字。如:臨帖,就不是單純地、機械地仿,這樣仿的再象也還是流于古板,呆滯,沒有生氣,最后充其量是把自己練成個字匠而已。臨帖一定突出一個“學”字,學什么?真是很難說得清,很難用文字表達,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個只能靠悟性,靠領悟,來知曉帖中書法的奧妙。這不是把書法說的神乎其神,玄之又玄了嗎?其實在某種總意義上說書法的確既神又玄,要不數千年來寫書法的人不計其數,而成為書法家、書法大師的怎么只有廖廖數人呢。可見書法之神妙,只能學而得之,絕非仿而得之。齊白石曾對跟自己學篆刻的弟子說:“學我者活,仿我者死”。當然仿還是要仿的,但不能把仿理解成單純、機械的描摩。
其三,學書法是一輩的事。練書法對大多數人來說,并非主業,是業余愛好,業余愛好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興趣來了,就狂寫一陣,興趣走了,就束之高閣,這樣干,不要說寫不好書法,連打基礎都談不上。書圣王羲之直到晚年,書法才達到最高境界,這說明他寫了一輩子才取得成功(其故事見宋·增鞏《墨池記》)。寫書法雖然需要天賦,但只有堅持和勤奮才能成功。
我不是書法家,是個門外漢,說這么多,班門弄斧了。僅供參考。
對于一個初學書法者來說,對于一個書法愛好者來說,選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你未來在書法上的成就。決定你在書法上的造詣有多深。因為如果你選的是史上最好的貼子,你如果能達到前人的八分。你就在書法上真正得了八分。如果你選的貼子是后人學的。他就學了八分。你再用這樣的貼子練字,也還是學了八分。那你對最好的來講,你只學到了六分。如果你用的貼子僅僅是六分,你再學八分,那你就只有不到五分了。由此可見,選貼對學習書法者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那你應該到書店選擇一本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碑帖,隸書或者楷書,隸書有曹全碑~乙瑛碑~張遷碑~等等,楷書有顏柳歐趙四大家,這些都是入門必選,選的時候字帖一定要影印版,切勿選擇后人寫的那種。其次,接下來就是練習了,從筆畫開始練習,一定要從筆畫開始再練習肩架結構,把基礎打好,這樣開始比較慢,后期就會上升的很快,如果圖快的話剛開始就從整個字開始練習,不利于以后的提升。要注重讀帖,在大腦里對字體的風格和特點有詳細的走心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