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攻略將從美食小吃、特產、園林景點等入手,帶大家縱覽姑蘇之宜人特色。收好這篇安利,收拾行囊一起出發吧~
關鍵詞:蘇州好去處
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推薦理由:來蘇州,怎么能不看眼園林再走呢!!
寒山寺
寒山寺:寒山寺位于蘇州市姑蘇區,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推薦理由:極富特色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好似一面鏡子,映照出姑蘇文化的莊嚴多樣。
留園
留園:以園內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筑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云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筑空間藝術處理的范例?,F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筑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推薦理由:如果拙政園看不夠,這里也是與它齊名的一間園林。看到這些建筑總讓我驚嘆于古人的智慧,這樣的美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
木瀆古鎮
木瀆古鎮:享有“秀絕冠江南”之譽。鎮西有風景名山靈巖山,山上建有“館娃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山頂皇家花園,給后人留下了諸多遺跡。雄距山頂的靈巖寺為梁代建筑。靈巖山以中國佛教和游覽勝地著稱于世。與靈巖山遙遙相對的天平山位于鎮西北,更以“紅楓、清泉、怪石”三絕聞名江南,“天平觀楓”成為江南的一大奇觀。
推薦理由:來南方當然要看看它的古鎮,尤其是館娃宮,山頂皇家花園,當然不可錯過。
山塘街
山塘街:山塘街位于江蘇省蘇州古城西北,東西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至“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約3600米,約合七華里,故稱“七里山塘到虎丘”。
推薦理由:小編不得不說,這可是一條網紅街,翻遍所有旅游攻略,定會推薦觀塘街。紅樓夢里的富貴風流之地。
平江路
平江路: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平江路歷史街區是蘇州古城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堪稱古城縮影。街上有很多文藝的小店,例如“貓的天空之城”。
推薦理由:這里是真正的文藝小清新患者的天堂,很有麗江的感覺,但是又多了江南風味。同樣也是網紅街~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館址太平天國忠王府,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筑、古建筑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開放時間
9:0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免費
推薦理由:首先它的外觀就足夠吸引人了,融合了現代建筑和古建筑的特征。其次,免費哦,夏天來逛博物館至少夠涼快。來一座城市旅游,當然要了解下它的歷史了。
關鍵詞:蘇州特產
別著急吃喝玩樂,首先來看看有哪些必剁手的蘇州特產吧~來一趟當然要帶些好吃的好玩的回去孝敬親朋好友啦。
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產于蘇州陽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閘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十肢矯健。
太湖銀魚
太湖銀魚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宋人有“春后銀魚霜下鱸”的名句,將銀魚與鱸魚并列為魚中珍品。清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與白蝦、白水魚并稱“太湖三寶”。肉密無刺且滋味鮮美,素有魚類皇后的譽稱。
關鍵詞:蘇州特色美食
蘇幫菜:蘇幫菜顧名思義就是蘇州本幫菜。中國四大菜系,川、魯、粵、蘇。如果把江蘇菜系作為大系,往下可分淮揚菜、東泰菜、蘇錫菜、徐海菜、金陵菜。蘇幫菜就是蘇錫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蘇州的本幫菜。
蘇幫菜用料上乘、鮮甜可口、講究火候、濃油赤醬,屬于“南甜”風味,不僅選料嚴謹,制作精細,更是因材施藝,四季有別,烹調技藝以燉、燜、煨著稱,重視調湯,保持原汁。特色菜肴有:姑蘇鹵鴨、蟹粉豆腐、腌篤鮮、百葉結燒肉、銀杏菜心等。
響油鱔糊
以新鮮鱔魚作為原料,把當天宰殺的鱔魚切成段兒后,放入佐料,爆炒。顏色偏深紅,油潤而不膩,新鮮可口。因鱔糊上桌后盤中油還在辟叭作響而得名。特點在于鱔肉鮮美、香味濃郁、開胃健身。
清溜河蝦仁
南太湖淡水嫩河蝦,配蘇州特產碧螺春茶葉,清熘而成。此菜茶香清醇,蝦仁鮮滑,令人回味無窮。
松鼠鱖魚
采用有太湖石斑之稱的太湖鱖魚加以精細刀功刻花而成。經油炸、淋汁后吱吱有聲,形似松鼠,經道光皇帝御筆賜名而得,乃江南最為著名松鶴樓的佳肴上品。
棗泥拉糕
棗泥拉糕是江蘇蘇州等地的冬春季傳統風味糕類小吃。是非常典型的蘇式糕點,以前做此糕用糯米粉和水較多,做好的糕盛碗中,食時用筷子挑起、拉開,故名拉糕。后經改進制作方法,減少加水量,切塊裝盆,形態美觀、風味尤佳。
蜜汁火方
蜜汁火方是一道傳統名菜。制作材料有金華火腿、通心白蓮等,其色澤火紅,鹵汁透明,令人回味。
母油船鴨
在一百多年前,太湖游船眾多,船家都在船上煮飯燒菜,供游客食用。船家用整只鴨子,在陶罐中煨制,原汁原湯,香味濃郁,肉質酥爛不碎,深受船客歡迎。因當時此菜尚無正式名稱,游客稱它為“船鴨”。后來蘇州地區廚師在制作上又加以改良,將原帶骨鴨,改為出骨鴨,并在鴨肚里加上川冬菜、香蔥、豬肉絲等配料,在調味上又改用蘇州著名的母油(在三伏天曬制到秋天用的優質醬油),其味更佳,同時取名為“母油船鴨”。
爛糊
爛糊,即白菜燒肉絲。19 世紀后期,蘇州天和祥菜館名廚張文彬將此菜引進市肆,并始創大鍋精制小鍋復燒的方法,使白菜燒肉絲看似不熱,吃則燙唇,酥爛鮮肥,人口即化,俗稱為“爛糊”,聞名于市,成為冬季時令名菜?,F今蘇州松鶴樓菜館仍保持傳統風味。肉絲、白菜絲,長短粗細整齊劃一,燒至酥,勾濃芡,制作精細,可登大雅之堂。
黃燜栗子雞
黃燜栗子雞是以凈膛三黃雞、栗子肉為主要食材制成的一道美食,味道鮮美,肉汁四溢,口感飽滿,回味悠長。
蘇州是一座娟秀又大氣的城市
在這里我們一定能遇見屬于自己的小確幸
如果能和喜歡的人
一起走遍這里街街巷巷
嘗遍那些另舌尖雀躍的美食
那該有多好
背起行囊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