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對于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
楊浦區融媒體中心全新推出
《百姓健康》欄目,
我們將邀請轄區內各大醫院的專家
為大家解讀介紹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和健康問題。
本期邀請到的是
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普外科
主任醫師 楊峻峰
來和大家講一講膽道的問題
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普外科
主任醫師 楊峻峰
膽道系統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對于膽結石、膽囊炎等疾病大家并不陌生。那么,此類疾病的高發人群有哪些?如何治療和預防?今天,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楊峻峰來給大家聊一聊膽道相關內容。
膽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生理功能
膽道系統主要包括膽囊、肝總管和膽總管。
膽囊呈梨形,其體表投影是位于右側腹直肌外緣與肋弓交界處。膽囊的主要功能為濃縮和儲存膽汁,膽管為運輸膽汁的管道系統。
肝左右葉的左右肝管出肝門后匯合形成肝總管,肝總管與膽囊管匯合成膽總管。
膽總管長約6~8cm,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下行于十二指腸球部和胰頭的后方,末端與胰管匯合并擴大成Vater壺腹,開口于十二指腸降部,在開口處有奧狄氏括約肌環繞。這是我們人體腹腔內最精密的解剖結構。
什么人群容易患膽道系統疾病?
膽石癥、膽囊炎的高發人群主要有以下幾類:
肥胖者:肥胖是結石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其發病率為正常人群的3倍。肥胖人體內的膽固醇合成量和肥胖程度呈正相關,導致膽固醇分泌增加,使膽固醇飽和度明顯大于正常人,誘發結石形成。
飲食習慣不良者:喜食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攝入過量使膽汁中膽固醇呈飽和狀態,易形成結石。喜食甜食,過量的糖分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造成膽汁中膽固醇增加,易形成結石。
此外,運動少和糖尿病患者亦是膽囊炎、膽石癥的高發人群 。
哪些飲食習慣易引發膽道疾病?
飲食不良會增加膽石病的風險:
不吃早餐:易引起膽囊內膽汁淤積,增加膽汁的濃度,容易形成結石。
高膽固醇、高脂肪、高糖飲食:攝入過量使膽汁中膽固醇呈飽和狀態,易形成結石。過量的糖分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造成膽汁中膽固醇增加,易形成結石。
膽石病有沒有什么區別?
膽道結石分為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
膽囊結石:多為膽固醇或膽固醇為主的混合性結石。膽囊結石占全部膽石的50%左右。膽囊結石一般較大,常合并發生膽囊炎,小的膽囊結石會通過膽囊管落入膽總管。
肝外膽管結石:一般稱為膽總管結石,大多數是膽色素結石或以膽色素為主的混合性結石,這種結石多為原發性結石,另有一小部分是膽囊排至膽總管內的膽固醇結石。膽總管結石可引起膽道擴張、梗阻,嚴重時會引起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以及梗阻性黃疸,進而造成全身感染和膿毒癥而導致死亡。
肝內膽管結石:屬于原發性膽管結石,在我國較多見,占全部膽石的20%-30%,多膽色素結石或膽色素為主的混合性結石。
膽石癥具體會有哪些危害?
1)多數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會合并慢性膽囊炎,表現為上腹部飽脹不適,間歇性隱痛、食欲不佳,有些伴有肩背部放射。
2)急性發作時會劇烈腹痛,嚴重的時候可誘發急性膽源性胰腺炎。
3)膽囊結石合并慢性膽囊炎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結石長期刺激膽囊粘膜可引起膽囊癌。
4)部分較小的膽囊結石能通過膽囊管進入膽總管,引起發熱、腹痛、黃疸等癥狀。
如何進行膽道結石的治療?
1)無癥狀的膽囊結石可以定期門診隨訪。
2)有癥狀的膽囊結石合并急慢性膽囊炎患者應該行膽囊切除術。
3)膽管結石需膽管切開取石,部分肝內膽管結石的患者需切除病變的肝組織。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首選方案,微創手術具有很多的優勢,相比于傳統的開腹治療,對病人的創傷更小,術中解剖更加精細,出血量也會減少且術后并發癥也相當低,術后病人恢復速度非常快,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膽總管結石首選經內鏡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ERCP+EST)聯合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或者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LCBDE)聯合膽囊切除術,我們醫院一體化手術室能在一次麻醉下同時解決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問題,減輕患者痛苦,又降低費用。
所以膽結石微創治療目前已經成為膽囊結石治療的一個標準術式,在臨床上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及推廣。
有什么方法可以預防膽道疾病?
(1)合理膳食,三餐規律,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飲食、低脂少油、少糖少鹽,定時定量進餐。
(2)及時體檢,如有膽道疾病應及時治療。
(3)避免過度勞累,增加肝膽的負擔,應該適當放松。
(4)減少飲酒的次數,防止發生膽結石。
(5)平時注意衛生,避免細菌發生逆行性感染,造成膽管炎。
膽道疾病,特別是膽石癥,可通過合理膳食、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以及避免過度勞累等措施進行預防,針對高危人群,可進行定期體檢來篩查。得了膽石癥并不可怕,選擇恰當的治療方式非常關鍵,不能讓簡單的膽囊結石發展成膽管結石造成嚴重的膽管炎、胰腺炎,甚至膽囊癌,而使治療變得更加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