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惡有惡報:二戰后日耳曼人遭到了什么樣的下場

二戰爆發90周年紀念

開戰的時候,希特勒鼓吹大國崛起,挑戰英美秩序。納粹帝國全盛時期,雅利安人沉醉于星辰大海的夢想,凌駕于其他民族之上。

戰爭結束的時候,德國本土失敗投降,海外德意志人更慘,受到連累,遭到了所在國的迫害。

在捷克,種族問題頗有幾分冤冤相報的宿命意味,日耳曼僑民曾經熱烈歡迎納粹,紛紛表示“看到德意志祖國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戰爭結束后,捷克人瘋狂報復,強奸、殺戮,以牙還牙,血債血償,日耳曼民族從天之驕子淪為賤民階層。

本文內容就是展露海外德國人的悲慘命運。

盟國高層在《波茨坦公告》第8條宣布,原住波蘭的德裔居民必須返回本土,同時遷移“都應以有序的、人道的方式來執行”。

自中世紀以來,德意志人在東歐繁衍棲息,跟鄰居和平共處有數百年。《紐約時報》記者安妮·歐海爾·麥考米克收到消息,據稱日耳曼平民受到虐待。1946年10月23日,麥考米克親入實地調查,確認存在種族迫害狀況,遷徙并沒有官方宣稱的那樣秩序井然。

大批德裔居民擠在狹小的火車內,一些人躺在車頂,一些人掛在車邊,孩子們被繩子綁在通風口、集熱管、鐵欄桿上。車廂沒有取暖設備,也沒有提供充足的食物。時常有波蘭人攻擊遷徙隊伍,搶劫難民身上的財物。

這場人口遷徙的規模浩大,不僅波蘭、俄國人有種族迫害的劣跡,全歐洲都參與了暴行,匈牙利和羅馬尼亞曾是希特勒的合作小伙伴,戰后立刻翻臉,驅逐了境內日耳曼人。捷克號稱是東歐最為民主文明的國家,在迫害德國人一事上同樣冷酷無情。

當時希臘陷入左右派的內戰,東歐國家的邊境摩擦不斷,法國、意大利的游擊隊向法西斯余孽猛烈報復。在混亂的局勢里,英美無暇關心德國人的遭遇,以為這只是臨時現象,人們發泄完仇恨就消停了。事后統計顯示,驅逐規模遠遠超出預期范圍,大約1200-1400萬平民流離失所,保守估計至少50萬人遇害。這是德意志民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遷徙,只不過出于反法西斯戰爭的宣傳需要,受害者遭到忽視、遺忘。

         
遷徙路線

德國人曾經遍布歐洲

第一批逃難的德裔居民來自東普魯士,蘇軍西進,一路上燒殺搶掠。容克貴族瑪利翁·敦霍夫伯爵夫人目睹、記錄了流民慘景,從1944年夏天開始,人們絡繹不絕向西遷徙,先是白俄羅斯的農民,然后是立陶宛人、梅美爾人,好心的伯爵夫人還收留了400人在莊園臨時過夜。

瑪利翁·敦霍夫所屬家族有著悠久的歷史,11世紀條頓騎士團離開德國本土,手持寶劍與《圣經》對外開拓。在十字軍遠征耶路撒冷的同一時代,條頓騎士團征服了東普魯士、波美拉尼亞、勃蘭登堡等地區。

           

這群開拓者中的佼佼者是波羅的海德意志人(Deutsch-Balten),他們重視教育,文化事業繁榮,誕生了一批學者。例如電磁能量守恒定律的發現者、物理學家埃米利·海因里希·楞次,數學界的奇才、現代集合論的創立者格奧爾格·康托爾。

在俄國擴張后,波羅的海德意志人歸順沙皇,保留了自身的特權地位。日耳曼貴族出入圣彼得堡宮廷,榮升高位。在反對拿破侖的衛國戰爭中,很多俄國軍官出身自這個群體。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仍有波羅的海德意志人活躍于戰場,西北戰線第一軍的指揮官保羅·馮·倫寧坎普就是其中一員,他還領兵抵抗威廉二世的德軍,跟同胞兵戎相見。

沙俄境內另有一支伏爾加德意志人 (Wolgadeutsche),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了遏制南方的韃靼人,發布詔命,邀請德國農民前來移居。在這次地緣政治的變動中,土爾扈特部落離開伏爾加流域,東歸大清。

除了俄國外,日耳曼人還廣泛地存在于羅馬尼亞、捷克和巴爾干半島。他們通常以技術人才的身份,移民到欠發達的國家。德意志不僅是出產騎士的民族,也是商人、工匠的民族。萊茵河沿岸城市聯合組建了盛極一時的漢薩同盟,從烏克蘭草原到拜占庭首都,到處都能見到德國人行商的身影。

歐洲手藝最嫻熟的鐵匠、木匠也是德國人,布拉格是一座德意志人建起來的城市,捷克人住在郊外的波希米亞鄉村。直到19世紀末布拉格啟動工業化,大量捷克人進城務工,人口結構才發生變化。

羅馬尼亞西部的城市同樣由日耳曼人建造,12世紀德國移民陸續建造了七座城堡,號稱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這個詞在羅馬尼亞語里,就是七城之地的意思)。

         

16世紀的宗教改革給日耳曼民族注入新的活力,按照馬克斯·韋伯的理論,新教倫理鼓勵節儉、勤奮,創造財富是榮耀上帝的一種方式。凡新教盛行的社區,迅速積累錢財,民生富庶。

羅馬尼亞第二大城市布拉索夫(Brasov)住著大量德國新教徒,它附近不遠處是傳說中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城堡”。

采礦、貨物運輸、金融放貸,國計民生的大小事務均由德國人操持。匈牙利貴族、塞克勒族(Szekely山地匈牙利人)軍事集團和日耳曼富裕市民構成了“三族聯盟”,統治國家。羅馬尼亞本地人反而處于社會最底層,當佃農或者雜工。

千百年來日耳曼民族開枝散葉,人口繁盛。到了20世紀的第一年,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有6000多萬人,國境線以東生活著1300多萬德裔居民,還有900萬日耳曼人在奧地利,剩下400萬人散布在其他國家。粗略統計,德語人口占歐洲總人口(除俄羅斯人外)的五分之一。

         
二戰前后的德意志民族分布

一戰產生了數個新興民族國家,小國翻身做主后,強化主體民族的地位,德裔居民的苦難從此開啟。西普魯士劃歸入新波蘭,當地85%的德裔居民搬遷回國。政府限制德語的使用,還規定星期日強制休假,這條法令明顯具有針對性,按照宗教習慣,德裔新教徒周日一般照常開商店。

捷克斯洛伐克規定,德裔公務員必須要通過捷克語考試測驗。著名作家赫拉巴爾,寫過一本小說《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主人公捷克人娶了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妻子,遇到種種不便。捷克的民族歧視政策,后來成為納粹干涉蘇臺德的一個重大借口。

歷史充滿了諷刺,在這些小國,德裔居民和猶太人同為弱勢群體,惺惺相惜,形成了共生關系。布拉格的猶太家長青睞教育素質更高的德語學校,把子女送進去。

在波蘭的排外民粹暴亂中,德裔和猶太裔的社區都會遭到攻擊,猶太復國主義領袖伊扎克·格倫鮑姆號召兩個民族團結起來,爭取自由。然而沒幾年納粹黨上臺,德國趾高氣昂地成為歐洲的主人,在全歐洲范圍內屠殺猶太民族。

         
日耳曼人在捷克的分布

野心家希特勒開疆拓土,按照他那套生存空間理論,德意志國土狹小,無法承載過剩人口,所以要對外侵略。納粹試圖培育一個人口多達2.5億的日耳曼民族,其中一億人口向東搬遷,占據遼闊的歐俄大平原。這項遷徙工程還沒來得及啟動,第三帝國便搖搖欲墜,蘇軍全線反擊,攻入容克貴族的發家之地。

東普魯士戰役結束后,俾斯麥的兒媳在瓦爾津老家自殺,瑪利翁·敦霍夫流亡逃難。伯爵夫人親自收拾一個旅行包,裝入衣服、洗漱用品、文件照片,還有一個老舊的西班牙耶穌受難像。逃亡非常急促,她和廚娘、兩個秘書吃了最好的晚餐,用餐完畢,桌上的飯碗還沒收拾,就走出大門,門也沒上鎖。

外面天氣寒冷零下20度,道路擁擠,200萬東普魯士人顛沛流離,乘著馬車和雪橇出行,甚至還有童車。車輛、馬匹、人群來來往往,逃亡隊伍后頭經常有這樣的叫喊聲:快跑,蘇軍距離這里還有四公里!還有三公里!還有兩公里!

         
蘇聯士兵

俄國士兵的惡劣名聲已經傳開,他們軍紀松弛,奸淫擄掠。德國語言學家列夫·科佩列夫試圖公布軍隊的暴行,結果遭到逮捕,罪名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他是索爾仁尼琴小說《第一層地獄》的原型,后來跟瑪利翁·敦霍夫結識,成為摯友。

逃亡的路上,伯爵夫人看著滿目瘡痍的江山,言簡意賅地說道:“700年的時光消失了。”東普魯士、波美拉尼亞等省份劃入戰后的波蘭境內,日耳曼人在短短幾個星期里失去了祖輩的基業。

所有德國人都遭到劫難,反法西斯義士也不例外

捷克斯洛伐克官方早在1942年就制定了驅逐德裔的方案,共和國的締造者愛德華·貝奈斯,擔任流亡政府首腦。他和丘吉爾首相達成私下協議,一旦戰爭勝利,盟軍默許捷克遷走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次年美國和蘇聯同意協議。

         

二戰有個著名的圖片,納粹吞并蘇臺德地區,當地民眾的反應。主流官方認為,這是捷克婦女因為痛哭亡國,被迫舉手致禮,不過也有學者考證分析,這是日耳曼僑民,等來了“王師北定捷克日”,喜極而泣。

當時德國的勢力如日中天,捷克本土淪喪,誰也想不到雙方的處境會顛倒過來。1945年5月盟軍勝局已定,貝奈斯以王者歸來的姿態,返回布拉格,他得意地說:“我們決定在共和國境內一勞永逸地解決日耳曼問題。”

19日當局頒布總統令,要求日耳曼人去商店,排隊必須排在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的后面,穿的衣服上必須標記字母“N”,這跟納粹強迫猶太人穿戴黃色大衛星的舉動如出一轍。

種族清洗的過程循序漸進,好似溫水煮青蛙。先出臺這些歧視性規定;然后從經濟上壓榨,沒收德裔居民的財產、土地,不許購買牛奶、肉類等緊缺物資;最后開除公民資格,迫使其背井離鄉。

           

貝奈斯的反德措施,得到了各個派別的支持,一貫強調平等博愛的自由黨人支持了驅逐令,一貫強調寬恕仁愛的教會也支持了驅逐令。全體捷克人懷著刻骨的仇恨,報復、虐待德國人,一些青年抓獲黨衛軍士兵后,在他們身體上用刀刻上納粹萬字符,刻意羞辱他們。

平民的境遇沒好到哪兒去,無論你是否支持希特勒,一律當成“德國鬼子”對待。社會主義者、阿什肯納茲猶太人(Ashkenazi Jews跟德國文化融合,說德語的猶太人)、甚至連公認的反法西斯人士都在驅逐之列。

出生于捷克小城斯維塔維的奧斯卡·辛德勒,這位保護了上千猶太人性命的義士,失去了國籍與財產。只有跟捷克族結婚的德裔居民破例,獲準留下來。

         
臺詞看上去頗為諷刺

莫斯科駐扎東歐的秘密警察頭目伊萬·謝洛夫(他后來當上克格勃領導)報告,每天有5000個難民返回德國。1930年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地區,日耳曼占人口的30%,到了1950年人口普查時,這個比例不到2%。

300萬人遷離蘇臺德回到德國,乘車的路途常常會遭遇不測。1945年從布希納前往莫什捷尼采的一列火車上,德國難民被捷克軍人攔住拽下,帶到郊外地區,挖了一個墳地。隨后,捷克軍人槍擊射死了婦孺在內的全部德國人,120名女子和74名兒童倒斃在剛挖的墳地里。

捷克人報復之殘酷,連蘇聯人都看不下去了,朱可夫私下告訴斯大林,驅逐行為太過火了。部分遷徙的難民隊伍,主動請求蘇軍“護送”。后來布拉格政府聲稱有2.5萬人死于種族驅逐,而西德給出的數字是28萬,差不多每十個難民里就有一個遇害。

跟捷克不同,波蘭的反德行為自下而上,起初沒有高層政治家的參與。游擊隊、蘇軍隊伍里的波蘭士兵充當排外主力。1945年7月1日,一支波蘭軍隊來到波美拉尼亞的小村莊馬庫史韋德,勒令村民馬上離開,只留下30分鐘時間收拾行李。德裔居民立即把衣物、貴重物品,塞進包袱,干糧都沒來得及帶上。

         

行程持續了6天,難民徒步行走,在田野里撿谷穗,摘取路邊野果充饑。波德邊境地帶天氣反復無常,前一分鐘烈日當空,下一分鐘就會下起冰雹大雨。很多成年人精疲力盡地倒在路邊,然后再也沒起來,不滿周歲的嬰兒幾乎都死了。

盟軍高層和波蘭政府在民族問題上爭執很久,沒定下具體方案。東普魯士地區的平民離家搬遷,僅僅是避免戰火的暫時舉動,有些人想等到和平之后重返家園。1945年戰爭結束后,有125萬人回到東普魯士。

蘇聯想留著德國人當奴工,波蘭民眾卻極度排斥,意圖先行驅趕德裔,造成既成事實。6月的最后兩個星期里,有274206名日耳曼人未經法律程序,便遭到驅逐。

迫害德裔的消息不脛而走,美國多家媒體前來報導,《紐約時報》發文:“這一重新定居的規模,以及其中發生的狀況,皆為史上所罕見。親眼目睹其恐怖情形的人都不會懷疑,這是一種反人類的罪行,歷史將施之以可怕的報應。”

斯大林也要求制止驅逐行為,這倒不能說明他有多好心,而是因為難民蜂擁到德國蘇占區,帶來了很大的管理難題。

         

德國最東部的城市格爾利茨,電線桿上貼著告示:“本城正在發生饑荒,所有滯留難民,請前往糧食問題不嚴重的地區,如果你無視這條警告,你很可能餓死。”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波蘭當局介入,使得遷徙有序化。交通部門安排火車接送,每列火車有10名警衛提供保護。政府出臺規定,無人陪伴的孩子、老人、病人只能在夏天遣送,而且乘坐加掛醫療車廂的專列,懷孕的婦女必須在分娩后才遣送,能說德語的醫護人員跟車保護。

即便如此,規定執行起來打了折扣。很多運送乘客的車廂原本是貨車,用來運送牲口的。車內未設置廁所衛生間,難民們滿身糞便。

列車抵達邊境時,要停靠數天,甚至三四個星期,等待盟軍的放行許可。在出境之前,難民要根據波蘭政府規定接受搜查,帶的現金不超過500馬克,到了德國后,他們找不到住處,躺在大街上席地而睡,瘟疫疾病蔓延。

         

波蘭總共驅逐了610萬德裔居民,匈牙利驅趕了62.3萬,羅馬尼亞驅趕了78.6萬,南斯拉夫驅逐了50萬,不過后三個國家反德情緒不高,遷離工作較有秩序。最為悲慘的是伏爾加河德意志人,早在1941年就被蘇聯驅趕,遷至中亞的哈薩克草原,再也沒能回到德意志祖國。

浴火重生的新德國

東歐各國迫害德裔平民的暴行,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當性。捷克總統貝奈斯流亡倫敦的時候,公開發表過對日耳曼人“不要留情”“血債血償”等言論。

“德意志人不僅是暴行實施者,同時也是暴行受害者,東歐德意志人承受的罪惡,部分抵消了他們自己對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犯下的罪惡。”這是新納粹崛起的思想基礎。

誠然,波蘭、捷克自開國起就實行民族沙文主義,但是跟納粹相比,顯得非常原始落后。希特勒發明了集中營、死亡行軍等種族清洗方式,法西斯在機械化流水線的毒氣室里滅絕猶太人,跟東歐那種村鎮級別的族群殺戮,完全不是一個層面。

德國在東歐引入現代化的種族迫害模式,波蘭人、捷克人學到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戰爭釋放了人類的暴力天性,殘忍行徑變得司空見慣。

         

二戰在歐洲東部,是各民族的互相仇殺報復,有幾分“春秋無義戰”的意味。但在英美國家看來,二戰是正義對邪惡的裁決,懲罰只針對窮兇極惡的少數納粹分子,廣大德國人民群眾是無辜的、愛好和平的。

歐戰勝利后,美國前總統胡佛拜訪恭賀杜魯門,同時提出處置戰敗國的建議:“你可以選擇報復,也可以和平解決,但不可能兩者兼得。”派駐德國的政治顧問羅伯特·墨菲,向國務院致信,請求官方譴責波蘭的反德暴行。

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訪問德國英占區,親眼看到面黃肌瘦的孩子們,惻隱之心流露,向倫敦發送支援求助。英國甚至削減自己的口糧配給,運輸到德國大城市。

1946年英國政府出手幫助波蘭德裔,組織了代號為“吞咽”的難民接收行動。盟軍派遣八趟列車往返于什切青到呂貝克,車廂內飲食藥物供應齊全,每天大約有6000人來到德國英占區,到1940年代末,總共425萬人定居住下。

境外日耳曼人回國后的最初日子里,不能適應新環境,他們跟本地人說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德國大批住宅毀于飛機轟炸,成千上萬的難民無家可歸,不得不寄居在納粹建的集中營里。

這場大規模移民遷入,短期內增加了管理成本,而從長遠來看,彌補了德國本土的人口損失,只要熬過困難期,就能收獲人口紅利。納粹把大部分年輕男性帶到戰場送命,只剩一些老弱婦孺留在家里。

1918年出生的德國男人中,2/3未能活過希特勒的戰爭,戰后男女比例達到了10:16。一位英軍少將在德國的土地上行走數千英里,沒見到幾個17-40歲的身體健全男子。境外日耳曼人回到祖國后,在當地結婚就業,維持社會穩定。

         
清理廢墟的德國女人,男人都死光了

西德首任總統威廉·皮特統計稱,人口增長了25%,美國駐德專員給出的數據接近。德國的總人口反倒比戰前更多,增加了600萬人,無論是蘇聯還是法國都擔心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德意志,因此促成兩德分立。

德國不僅吸收了這一批移民,往后還不斷引入意大利、土耳其的外籍勞動力,填充工作崗位。900萬境外日耳曼人,尤其是東普魯士人堅定反蘇,再加上150萬后續逃出柏林墻的東德人,兩類群體統稱為“回歸者”,組成了強有力的院外壓力集團。

外交部長哈爾斯坦根據“回歸者”的要求,宣布波恩政府在國際上代表整個德國,不承認東德政權的合法性。除蘇聯以外,任何承認東德的國家,波恩都不予以建交。在聯邦德國,商店賣的、學校里掛的,甚至政府部門的地圖,依然是1937年的德國版圖,即魏瑪共和繼承下來的,希特勒擴張侵略以前的版圖,那個版本的地圖包括了東普魯士、波美拉尼亞故土。

         

聯邦德國早期在中間右派掌控下,社會民主黨晚至1960年代末執政,這不是沒有緣由的,此時“回歸者”邁入老年,無法在政壇發揮影響力,到今天這個群體及其后裔已經完全融入了當地社會。曾幾何時,日耳曼人四處擴展,從黑海到波羅的海,從萊茵河到伏爾加河,遍布歐洲,現在這個民族局限在德國和奧地利本土,無法恢復昔日的榮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1945年7月一天傍晚,波蘭軍隊來到小村...
史說新語:捷克殘酷迫害德裔 蘇臺德必然選擇德國
歐洲對一個民族的無差別報復:人員驅逐,財產沒收,取消公民資格
一段諱莫如深的二戰后歷史
弗羅茨瓦夫的前世今生
在紀念碑的近旁丨鮮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阳县| 黎平县| 陇西县| 花莲市| 望江县| 哈尔滨市| 耒阳市| 贵溪市| 武乡县| 横山县| 安远县| 大丰市| 怀来县| 温宿县| 海淀区| 湖州市| 哈尔滨市| 新昌县| 绥棱县| 瑞安市| 奉贤区| 安吉县| 德清县| 竹北市| 门源| 托克托县| 徐州市| 措勤县| 贵州省| 库车县| 湖南省| 永寿县| 新龙县| 广东省| 樟树市| 怀安县| 博湖县| 闽清县| 河间市| 亚东县|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