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A股弱勢,民航機場板塊異常強勢,其中深圳機場強勢漲停,股價創2015年6月25日以來逾4年新高,白云機場緊隨其后,上漲4.48%。
深圳機場創逾4年新高
8月13日,深圳機場高開高走,11點15左右即封死漲停,股價報收10.43元/股,為2015年6月25日以來逾4年新高。當日成交額8.22億元,換手率3.96%。
深股通爆買6000萬
從當日龍虎榜數據來看,深圳機場龍虎榜凈買入金額為2744.27萬元。從買入前五看,深股通處在買一位置,當日凈買入金額達6020.29萬元,基本是另外四家的買入之和。此外,中國銀河深圳景田買入1597.88萬元,中信上海漕溪北路買入1509.14萬元。
至于機構,雖說買入前五中現身兩家機構,合計買入3288.19萬元,但賣一同樣是機構,賣出金額達6179.3萬元,全天累計凈賣出2891.11萬元。
白云機場創歷史新高
除了深圳機場之外,8月13日當天,白云機場表現也較為強勢,小幅高開后,白云機場一路震蕩走高,盤中一度漲近6%,至收盤上漲4.48%。
從股價來看,至8月13日收盤,白云機場最新價報收19.11元,盤中最高價觸及19.39元。就算以收盤價為準,這也一舉越過7月1日的盤中最高價18.98元,時隔近一個半月后再創歷史新高。
國泰航空19天蒸發近90億元
繼8月12日股價大跌4.85%后,8月13日,國泰航空雖小幅高開,但開盤后便快速跳水,一度跌近5.5%,至收盤跌幅仍有2.55%。自7月18日以來的19個交易日中,國泰航空僅4天收陽,累計跌幅高達22.1%,市值蒸發88億元。
香港機場資源最多
至于為何是深圳機場和白云機場表現強勢呢?這得從他們與香港機場同屬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說起了。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
近日,華創證券在其一篇研報中較為詳細的介紹了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現狀,主要從2個方面闡述:
第一,從國際資源看,華創證券表示,香港機場目前的國際資源遙遙領先。
從國際+地區旅客分布來看(因廣東省機場不存在飛往香港或澳門的情況,故剔除香港及澳門往來內陸的旅客人數,僅考慮前往中國臺灣地區以及國際航線),粵港澳機場群2018年完成吞吐量8684萬人,其中香港5975萬,白云1730萬,澳門520萬人,深圳458萬。香港占區域內總比重為69%,白云僅占比20%。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
而從各個機場自身的國際+地區旅客占比來看,香港機場占到80%,澳門機場為63%,白云機場為25%,深圳機場只有9.3%。
數據來源:華創證券
第二,從航線分布看,香港占據粵港澳前往歐美的主力航線。從2018年數據來看,香港 123 個通航點等于白云與深圳之和。
進一步的,華創證券表示,香港國際機場占據粵港澳通往歐洲及北美地區超過80%的份額,前往日韓、大洋洲及中國臺灣亦超過70%,反而前往東南亞的旅客人數占比57%,為香港機場占比最低的一個區域。
香港機場正迎來瓶頸期
華創證券表示,2015年香港機場吞吐量達到6859萬,接近7000后,起降架次進入極低速增長,16-18年起降架次增速僅分別為1.4%,2.2%及1.8%,旅客吞吐量增速分別為2.9%、3.4%及2.5%。
今年前6個月,香港機場起降架次累計增速降至1.1%,旅客增速降至2.1%,其中6月起降架次甚至下降0.2%。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
反觀深圳機場和白云機場,自2016年以來,起降架次增速均高于香港。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
深圳和白云迎來戰略發展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深圳機場和白云機場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
一方面,廣深兩地的GDP在2018年是香港的兩倍,強勁的經濟力量支撐白云與深圳在航空資源上與香港競爭;
其次,白云機場和深圳機場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白云機場已經奠定了面向東南亞及澳洲的第一門戶樞紐地位,以亞太、大洋洲和非洲地區為主、逐步強化歐美等全球地區的航線網絡布局已經初具雛形。而深圳機場同樣如此,“十二五”從區域干線提至區域樞紐,“十三五”進一步提至國際航空樞紐,未來需求潛力依然巨大。
再者,南方航空股權多元化改革,與地方政府的新型關系料將推動廣深國際線持續發力。強有力的主基地航空將助力廣深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城市群,助力白云、深圳建設國際樞紐。
2025年會怎樣?
待到2025年,據華創證券中性假設,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億人次,復合增速達到5.3%;其中國際旅客吞吐量達到3000萬人次,復合增速8.2%。
至于深圳機場,待到2025年,華創證券測算認為,旅客吞吐量將達到7607.73萬人次,符合增長率4%;其中國際旅客吞吐量達到1526.27萬人次,復合增長率15%。
正如華創證券表示的,看未來,深圳機場將鵬程萬里,白云機場將扶搖直上!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