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一、一季報預告披露完畢,創業板盈利增速大幅回升
截至2018年4月15日,滬深兩市A股2018年一季報預告披露完畢,共有1501家公司披露了一季報預告,整體披露率為42.79%。其中主板有325家公司披露,披露率17.33%,中小板有455家公司披露,披露率49.95%,創業板721家公司披露,披露率100%。
無論從單季度或累計增速比較來看,創業板體盈利增速回升明顯。按照目前所披露的業績預告測算(取區間上下限的中值),我們估算2018年一季報預告創業板整體盈利增速由2017年的-5.59%回升至28.05%,回升幅度33.64pcts。剔除(溫氏股份、樂視網)后,由2017年的13.27%回升至33.51%,回升幅度20.24pcts。
二、個股影響突出,創業板盈利呈現結構性改善
大市值公司業績表現好于中小市值公司:與2017年相比,18Q1創業板大小市值公司盈利增速大都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市值區間上其盈利增長有明顯的差異性。創業板成分股中,數量占比高的中小市值(200億以下)其一季報業績增速相對較低;創業板大市值公司業績表現相對更好,但其在創業板成分股數量占比呈現“小眾化”。
對創業板18Q1貢獻絕大部分利潤增長的主要集中在部分個股上:剔除溫氏、樂視,預計創業板18Q1盈利增速為33.51%,而對創業板盈利增長貢獻前20的個股總計拉動創業板18Q1盈利增長27.06%,其中僅光線傳媒就拉動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增長10.16%。
非經常性損益和并表等對創業板2018年一季報業績增長貢獻較大:從這20只對創業板盈利增長貢獻居前的股票來看,2018年創業板一季報盈利增速明顯回升兩個主要原因:①非經常性損益、并表等非主營業務貢獻。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18Q1利潤增長按預告中值計算約59.5億,而下列20至股票中產生的非經常性損益和并表貢獻利潤增長就接近28億元。②主營業務增長。
業績表現相對較好的創業板50并非全面轉好,而是呈結構性改善::與2017年年報對比,創業板、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創業板指、創業板50盈利增速均大幅回升,其中創業板50盈利增速提升幅度最大,由2017年的16.53%提升到2018年一季報的62.22%,上升幅度達45.69pcts。剔除影響較大的光線傳媒和東方財富后,創業板50盈利增速提升幅度收窄到2.62pcts,創業板指(剔除溫氏)盈利增速由大幅回升變為有所回落,剔除光線和東財后的創業板50盈利增速由遠高于變為略低于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的盈利增速。
三、創業板行業分析:TMT明顯改善,醫藥、化工、電氣設備有所加速
機械設備、電子、公用事業(主要為環保)、化工等對創業板17年盈利增長貢獻較大。機械設備、電子、公用事業、化工、建筑裝飾、醫藥生物對2017年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盈利增速的拉動分別為3.5%、2.36%、2.09%、1.55%、1.51%、1.13%;計算機、通信、采掘、傳媒對2017年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盈利增速的拉動為-0.71%、-0.60%、-0.56%、-0.45%。
傳媒、化工、醫藥生物、通信、機械設備、計算機、電氣設備等對2018年一季報創業板盈利增長貢獻居前,分別拉動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增長11.48%、4.56%、4.43%、2.86%、2.82%、2.58%、2.31%。與2017年相比,TMT中的傳媒、計算機、通信對創業板盈利增長由拖累轉向正向貢獻,改善明顯。即使剔除光線傳媒,傳媒行業也較2017年有明顯改善,電子貢獻轉負主要是由堅瑞沃能、長盈精密、勁勝智能、藍思科技導致的,剔除后電子行業貢獻回升到1.88%,但較17年也有所回落。化工、醫藥生物、電氣設備對創業板盈利增長貢獻不僅仍然處于靠前位置,并且較2017年也有較大的提升。
風險因素:預告與實際情況差異較大,海外黑天鵝事件(政治風險、主權評級下調等)、政策監管(金融去杠桿等)
更多股市評論>>>
(責任編輯: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