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證明了自己的盈利能力。
8月13日,京東(NASDAQ:JD)于美股盤前發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
季報顯示京東營收1503億,同比增長22.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6億,同比增長644%,創歷史新高。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1335億的直營收入還營收的主要來源,同比增長20.8%,受益“618”大促環比上升,與去年同期29.4%的增速相比,有疲軟之勢,營收占比也有所下滑;
第三方服務(平臺廣告和物流等)收入達168億,同比增長42%,占整體收入的比重提升到了11.2%,成為京東的重要增長點。
相比于營收增速,京東在盈利上的表現更為亮眼。某種程度上說,這36億的凈利潤,是省出來的。
一方面,2018年虧損23億的京東物流已接近盈虧平衡,物流履約費用率由一季度的6.7%降至6.1%,僅這一項,就能為京東節省數億開支;另一方面,京東的各項費用支出減少,總費用率由14.07%降至13.2%,為兩年來最低水平。
活躍用戶方面,截至2019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增長至3.213億,二季度新增活躍用戶1080萬,活躍用戶連續3個季度增長,其中下沉市場貢獻了7成。
財報的亮眼數字為投資者注入一劑強心針,股價大漲。截至8月13日收盤,京東股價為30.66美元/股,大漲12.89%。
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在電商促銷旺季,京東降低各項費用支出實現規模盈利,是件不容易的事兒。接下來,擺在京東面前的問題是,如何保持穩定的規模化盈利。
/ 01 /
單季度營收破1500億,平臺+物流收入成最大增長點
京東2018年二季度實現營收1503億,同比增長22.9%,超市場預期。這也是京東單季度營收首次突破1500億。
增速相比一季度的20.9%有所提升,但與2018年上半年超30%的增速相比,還是有明顯回落。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財經研究中心
京東收入主要由直營收入、平臺和物流收入組成。
其中直營收入達到1335億,占比達到88.8%,增速為20.8%,依然是京東最大的收入來源。
京東直營產品收入中,電子和家用電器收入為894億元。占比達到59.4%。作為京東自營的標簽,3C電子的營收依然近60%。
這也不難理解,京東最初依靠自營3C電子,在淘寶上假貨橫行的時候,靠保真在電商領域奪得一席之地。因此用戶購買電器會優先選擇京東,但是3C電子因為價格透明度低,線上毛利不到15%,為各品類最低,這也是早期京東自營很難盈利的原因之一。
京東除3C電子外的自營產品收入為440億,占自營收入的32.9%。京東自營的品類有和數量還有很高提升空間。
相比于直營收入,平臺和物流收入對京東二季度的增長貢獻更大。第三方服務收入合計達167億元,同比增長42%,超過直營收入20.8%的增速,占營收的比重也進一步提升到了11.2%。
其中,平臺收入為111億,環比增長37%,這也是環比增長最高的業務。上半年這部分收入為192億,同比增長25.4%,超過直營收入19.9%的增速。
得益于平臺收入的增長,二季度,平臺收入占總營收比例已由一季度的6.6%提高到7.3%。而每一個營收占比百分點的微小增加,在GMV的占比比重都是極大增加。
物流收入為57億,環比增長35.7%。上半年物流服務收入達99億,同比增長94%,遠超其它收入的增速。
由此可見,第三方服務收入已成為京東收入增長的重要發動機,物流業務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與京東物流的業務調整不無關系。
過去,京東物流只服務于京東自營產品和部分京東平臺上的商家,但今年上半年,京東物流對外開放,現在無論大件、小件都可以叫京東快遞員上門取件。第三方訂單的增加,使得它的物流收入快速增長。
一直以來,京東都面臨著GMV增長與利潤、自營與第三方、3C和非3C業務的同步發展問題,很多人都懷疑京東的模式。
今年上半年,京東在重重危機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從自營為主向全面開放轉變。二季度的營收表現,也可以看作是京東從“零售”向“零售+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轉型的初步成果。
/ 02 /
活躍用戶連續3個季度增長,7成來自下沉市場
在電商行業,活躍用戶往往是投資人最為關心的數據。
二季度,京東的活躍用戶達3.21億,環比增加1080萬,活躍用戶已經連續3個季度增長。
京東CMO徐雷在二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介紹,增長分為兩部分,老用戶的持續性復購和低線城市的新用戶突破。
其中低線城市的新用戶突破是重點。早在2016年,一二線城市的電商用戶滲透率已達89%,因此京東電商用戶的拓展主要來源于下沉市場。
根據京東的電話會議內容,其新用戶中7成來自低線城市,在京東商城下單用戶的地址一半來自低線城市。
另外,今年的京東618數據顯示,京東拼購3-6線城市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106%,通過拼購帶來的京東全站新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3倍。京東拼購是京東獲取下沉用戶的重要手段。
拼購模式具有用戶裂變,獲客成本低,價格低的優勢,是獲取低線城市用戶的好辦法。
京東拼購首先解決的是招商,今年3月份京東拼購面向全品類商品招商,且傭金費率僅為1%,京東主場則要收取賣家銷售額的5%作為傭金。
在解決完招商問題后,京東拼購要做的就是復制拼多多的社交電商玩法,甚至也學拼多多開始了C2M的嘗試,目前來看,這一做法也確實促進了京東用戶的增長。
但是,京東活躍用戶的同比增速在下降。從2018年三季度至今,京東活躍用戶的同比增速依次為14.6%、4%、2.8%、2.2%。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讀懂財經研究中心
電商流量見頂,京東格外重視下沉市場。劉強東在電話會議上,再次表達了對下沉市場的看重,“未來我們會不斷加強用戶體驗,特別是3-6線的用戶體驗,帶來業務的成長?!?/p>
接下來,下沉市場能為京東帶來怎樣的增長值得關注。
/ 03 /
京東盈利的兩個原因
相比用戶數據,京東凈利潤的表現可要亮眼得多。
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與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下,京東的凈利潤均為正。
其中,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36億元(約5億美元),同比增長644%,創歷史新高。
凈利潤大幅提升,并非其自營零售業務帶來的,而是京東降本增效的結果。
一方面,2018年虧損23億的京東物流已接近盈虧平衡。這對京東凈利潤的提高,貢獻頗大。
京東物流開放,第三方物流訂單的迅猛增長,使得物流環節的人效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提升了履約效率,降低了履約成本。
京東的履約費用占營收的比重不斷下降。一季度降至6.7%,去年一季度這一比例是7.2%,到了二季度,進一步降至6.1%。僅這一項,就能為京東節省數億開支。
“履約費用”指的是從用戶下單到商品配送再到售后服務全流程費用,即為完成整個銷售動作所需要的全部費用,其中物流費用占大部分。這個指標的下降,也意味著京東物流效率的提升。
電話會議上,劉強東解釋盈利情況不錯的兩個原因也都與物流相關。
第一個是過去幾年布局的業務開始盈利平衡甚至盈利。比如京東物流在努力多年接近盈利平衡;
第二個是京東物流從四年前大舉進入三到六線城市,所以一開始物流成本比較高,因為競爭力度比較小。現在物流在一線城市的投資已經結束,費用率在逐步下降。
由此也能看出,物流對于京東盈利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京東二季度的收入成本為1282億,同比增長21.2%,成本增加基本與收入增長持平。但營銷費用的增長大幅放緩,同比增長只有6.8%,過去四個季度的平均增長率在25%左右。
上半年,京東淘汰10%高管,取消京東快遞員底薪……一時間到處都在說“京東無兄弟”。京東狠起來確實砍掉了不少支出。包括履約費用、營銷費用在內的費用率降至13.2%,為近兩年來最低。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財經研究中心
這帶來了經營利潤率的明顯改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二季度京東經營利潤為32.17億元,經營利潤率為2.1%,上季度為1.6%,去年同期為0.1%。
在電商促銷旺季,京東降低各項費用支出實現盈利,是件不容易的事兒。接下來,擺在京東面前的問題是,如何保持穩定的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