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孫權建立的吳國之所以占有江東地區,跟中原地區的曹操對抗,根本是因為孫策、孫權的雄才大略。當時東吳的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是當時的(東吳)的所謂國家的心腹與梁柱,都是能與國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為自古將帥,大都認為自己是賢能之人,嫉妒有勝過自己的。但是上面這些賢能的人則不是這樣。孫權剛接執掌政權,魯肅(北方人)想回到北方去(投靠曹操),周瑜制止了他,而向孫權推薦:“魯肅才能應當輔佐時局,應當廣泛地物色和他類似的人,來完成雄功偉業。”之后周瑜臨終給孫權寫信推薦:“魯肅忠誠剛烈,處理事情不隨便,如果能用他來代替我,我死不后悔!”于是魯肅代周瑜治軍。呂蒙擔任尋陽縣令,魯肅見了他說:“你現在的才略不再是當年吳地阿蒙(因為呂蒙已學習了大量的知識)。”魯肅就拜了呂蒙的母親,結交為好友而告別。呂蒙后來也代替了魯肅執掌軍權。呂蒙在陸口,因有病辭職,孫權問:“誰可代替你?”呂蒙說:“陸遜考慮問題深刻有遠見,才堪負重,觀察他的規劃與考慮,他最終可以被任命大事,沒有再超過他的人了。”陸遜于是就代替了呂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成為了有威名的將領,曹操、劉備、關羽皆曾被他們打敗。雖然他們輪流互相推薦引見,而孫權又能放心聽從他們,東吳之所以為吳,并非是偶然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