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鋼筋進場與驗收
1、 鋼筋進場必須附有出廠證明(試驗報告)、鋼筋標志,并根據標志批號及直徑分批檢驗和做見證取樣。
2、 鋼筋進場后嚴格按分批同等級、牌號、直徑、長度及送檢情況掛牌堆放,存放鋼筋場地為水泥砂漿地坪,設有排水坡度。堆放時,鋼筋下墊以墊木,離地面不少于20cm,以防鋼筋銹蝕和污染。鋼筋半成品標明分部、分層、分段和構件名稱,同一部位或同一構件的鋼筋要放在一起,并有明顯標識,標識上注明構件名稱、部位、尺寸、直徑、根數。
二、鋼筋加工流程
鋼筋加工與運輸,鋼筋加工前由鋼筋工長做出鋼筋配料單,配料單要經過核實無誤后,由項目總工程師審批進行下料加工,加工流程如圖示。
鋼筋加工流程圖
三、鋼筋連接
根據規范、設計圖紙及同類工程的施工經驗,本工程鋼筋的連接形式為:①柱、混凝土墻:d<16時綁扎搭接;d為16~22時電渣壓力焊;d≥25時采用Ⅱ級機械連接,② 梁、板:d<25時綁扎搭接;d≥25時采用Ⅱ級機械連接,③轉換柱(梁):d<20時焊接;d≥20時采用Ⅰ級機械連接。無法避開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時,應采用Ⅰ級機械接頭。
1、直螺紋連接施工
直螺紋連接速度快,機械性能好,工藝簡單,無明火作業,節約鋼材和能源,有明顯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 1)施工流程:下料→套絲→檢查絲頭質量→套塑料保護帽→連接→檢查驗收。
2)施工方法:鋼筋下料尺寸按施工圖紙--要求下料,采用鋼筋切斷機切斷,嚴禁使用氣割下料;為確保鋼筋連接質量,必須持證上崗作業,在施工過程中逐個檢查絲頭的加工質量,用水溶性切消冷卻潤滑液套絲;達到質量要求的絲頭,擰上塑料保護帽,做好記錄。連接前先回收鋼筋連接端的塑料保護帽,檢-查絲扣牙形是否完好無損、清潔、鋼筋規格與被連接規格是否一致。確認無誤后把擰上連接套的一頭鋼筋擰在被連接鋼筋上,并用管鉗擰緊,連接好鋼筋接頭絲扣。
2、電渣壓力焊連接施工
1) 施工流程:檢查設備、電源→-鋼筋端頭制備→安裝焊接夾具和鋼筋→安裝焊劑罐、填裝焊劑→施焊→回收焊劑→卸下夾具→質量檢查
2) 施工方法:夾具下鉗口夾緊下鋼筋端部的適當位置,確保焊接處焊劑有足夠淹埋深度,上鋼筋放入夾具鉗口后,調準動夾頭的起始點,使上下鋼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軸狀態,并夾緊鋼筋。通過操縱開關,在鋼筋端面之間引燃電弧,借助操縱桿使上下鋼筋端面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進行電弧過程的延時,使焊劑不斷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隨后逐漸下送鋼筋,使上鋼筋端部插入渣池,電弧熄滅,進入電渣過程的延時,使鋼筋全斷面加速熔化。電渣過程結束后,迅速下送上鋼筋,使其端面與下鋼筋端面相互接觸,趁熱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屬,同-時切斷焊接電源。
3、閃光對焊
1) 預熱閃光焊在連續閃光焊前附加預熱階段,夾緊兩個工作電源,閉合后開始以較小的壓力接觸離開,再接觸再離開,使工件內部電阻焊接加熱經上述反復多次溫度升高形成預熱階段,焊件達到預熱溫度后進入閃光階段。
2) 閃光預熱閃光焊在鋼筋閃光焊對焊生產中鋼筋多數采用切斷機斷-料,端部有壓傷的痕跡,端面平整,適合采用閃光預熱閃光焊。即在預熱閃光焊之前,預熱加閃光階段,目的是把鋼筋部壓傷部分燒去使其端面達到比較平整,在整個端面上加熱溫度比較均勻,有利于提高和保證焊接接頭的質量。
3) 綁扎與電弧焊接頭
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及接頭位置應符合規范規定及設計要求。鋼筋搭接焊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各受力鋼筋之間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錯開長度不小于搭接長度且不小于500mm;任一截面接頭鋼筋面積占鋼筋總面積的百分比為:受拉區25%;受壓區50%。
4、鋼筋綁扎施工雙層雙向鋼筋均要求進行滿扎,其余采用梅花綁。
1) 底板鋼筋施工
①基礎底板、地下室底板及頂板施工順序:定位放線→基礎軸線、標高檢查→下層橫向鋼筋→下層縱向鋼筋→標準塑料墊塊固定→ 綁扎成網→柱子定位筋→馬凳鋼筋→上層縱向鋼筋→上層橫向鋼筋→柱子、剪力墻插筋。
②為了有效控制底板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C30砼墊塊40mm*40mm*40mm大小,間距1.0m×1.0m梅花狀布置。
③底板支撐架設計
板頂鋼筋施工時上下排鋼筋間距由馬凳控制,馬凳采用通長布置,橫向間距1m。馬凳形狀如z型,鋼筋直徑同板筋。
2) 剪力墻、柱、梁、板鋼筋施工
①剪力墻、柱插筋定位及固定
在已綁好的鋼筋網上放線,確定豎向鋼筋的位置,并綁扎兩根水平筋作為豎向插筋的定位筋,在定位筋上劃線確定鋼筋間距,依次綁扎插筋。插筋綁扎完畢后應斜向設置加固筋,以防鋼筋偏位。
②剪力墻鋼筋施工
A施工順序:暗柱主筋→暗柱箍筋→剪力墻豎向鋼筋→定位梯子筋→剪力墻水平筋→拉結筋→塑料(或混凝土)墊塊固定。
B施工方法:
立2~4根豎筋,將豎筋與下層伸出的搭接筋綁扎,在距已澆混凝土面1200mm處架設兩根鋼管定位。如下圖
在定位鋼管上劃好豎筋間距線標志,綁扎其余豎筋、橫筋及拉結筋。
C保護層:外側鋼筋安裝塑料(或混凝土)墊塊(@1000)確保保護層厚度內20外50。如下圖。
D為保證墻體雙層鋼筋橫平豎直,間距均勻正確,采用梯子筋限位,梯子筋比原設計鋼筋提高一級。為保證墻體的厚度,防止因模板支撐體系的緊固而造成墻體厚度變小,對拉螺桿處增加短鋼筋內撐,短鋼筋兩端平整,刷上防銹漆。為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塑料(或混凝土)墊塊固定。在墻筋綁扎完畢后,校正門窗洞口節點的主筋位置以保證保護層的厚度,為防止門窗移位,在安裝門窗框的同時,用B12鋼筋在洞口墻體水平筋的附加筋上焊好上、中、下三道限位筋。墻體鋼筋搭接接頭綁扣不少于3道,綁絲扣應朝內。
③柱鋼筋綁扎施工
A施工順序:立柱筋→套箍筋→連接柱筋→畫箍筋間距→放定位筋→綁扎鋼筋→塑料墊塊。
B施工方法:用粉筆劃好箍筋間距,箍筋面與主筋垂直綁扎,并保證箍筋彎鉤在柱上四角相間布置。為防止柱筋在澆筑混凝土時偏位,在柱筋根部以及上、中、下部增設鋼筋定位卡。鋼筋接頭按照50%錯開相應距離;箍筋綁扎時開口方向間隔錯開。在結構施工過程中,均充分考慮填充墻與結構的拉結問題,嚴格按建筑說明中所指定的標準圖集進行預留預埋施工。
C保護層:外側鋼筋安裝塑料(或混凝土)墊塊(@1000)確保保護層厚度為50mm,如下圖所示。
4) 梁鋼筋施工
①施工順序:主梁主筋→放梁定位箍→梁箍筋→次梁主筋→放梁定位箍→梁箍筋→ 墊塊固定
②施工方法:梁采用封閉箍。先在梁四角主筋上畫箍筋分隔線,對接頭進行連接,將四角主筋穿上箍筋,按分隔線綁扎牢固,然后綁扎其它鋼筋。鋼筋的綁扎順序均按規范進行。
③保護層:底板梁底和兩側放置砼墊塊(@1000)確保保護層厚度為40mm,頂板梁底采用砼或塑料墊塊(@1000)確保保護層厚度為30mm。
5) 構造柱鋼筋施工
地下室隔墻位置,當砌體墻的水平長度大于5m或墻端部沒有鋼筋砼墻柱時,應在墻中間或端部加設構造柱,除注明外構造柱的砼強度等級為C20,豎筋4Φ10,箍筋用Φ6@200,其柱腳及柱頂在主體結構中預埋4Φ10豎筋,該豎筋伸出主體結構面700。對墻下無梁的后砌隔墻,應按建施圖所示位置在墻下板底內設置2Φ14縱向加強筋(沿墻通長),縱筋錨入兩端支座300mm。
6) 預留預埋
在結構開始施工之前,即著手進行預留預埋的統計工作,并編制詳細的作業指導書指導施工。為了防止施工時填充墻鐵件、機電預埋管、線盒等偏位,采用在其四周增設附加鋼筋。右圖為線盒定位示意圖。
控制要點: ①作為電氣接地引下線的豎向鋼筋必須標識清楚,焊接不但要滿足導電要求,更要符合鋼筋焊接質量要求。
②在對所有豎向鋼筋接頭按規范檢驗合格并做好標識后方可開始綁扎,綁扎時要求所有受力筋與箍筋或水平筋綁牢,柱子角部主筋與角部箍筋綁牢。樓板負彎矩筋彎鉤必須向下,不得平躺或朝上方向。
③保證拉結筋埋設數量及位置準確,以滿足圍護結構抗震設防要求。
④必須按照結構設計總說明中所規定的布筋原則及規范進行鋼筋施工,確保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為工程的結構安全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