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時期是希臘造型藝術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東方文化通過貿易交往對希臘藝術產生了影響,而希臘藝術又通過吸收東方文化之長和逐漸擺脫東方影響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這一時期的美術成就主要是瓶畫與建筑,它奠定了情節性繪畫的基礎。建筑中出現了柱式建筑,而雕塑基本處于形成時期。
瓶畫:陶瓶是希臘人主要的日常器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瓶的重要生產中心。在古風時期,先后出現了3種風格:東方風格、黑繪風格和紅繪風格。
公元前7世紀的瓶畫主要為東方風格,出現了受埃及、兩河地區影響的獸首人身像和植物紋樣等。黑繪風格出現于公元前6世紀初尼是把主體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輪廓突出,有如剪影,細部稍用勾線表現,其代表作有《阿喀琉斯與埃阿斯玩骰子》等。紅繪風格出現于公元前6世紀末,它恰好與黑繪風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體部分的赭色,人物細部用線來描繪。這種風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時期。瓶畫表現的多為情節性場面,以神話題材和日常生活題材為主,用流暢秀麗的線條表現了各種人物、戲劇性的動人場面以及細膩的感情。
建筑:希臘的建筑主要是神廟。古風時期,希臘神廟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一圍柱式,即建筑周圍用柱廊環繞。這時兩種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經形成:多利亞式和伊奧尼亞式。多利亞式沒有柱基,柱子直接立在建筑物的臺基上,柱身粗壯,由下往上逐漸縮小,中間略為鼓出,好像人的肌肉在負重,有一種緊張的情況下稍稍突起的效果,顯示出承受壓力時的堅忍、挺拔、嚴峻的氣氛。柱頭簡單,由方形柱冠和圓盤組成,沒有任何裝飾,柱身刻有垂直。平行的淺凹槽。伊奧尼亞柱式精巧、纖細、柔美。它有柱基,柱身比較細長,上下變化不大,柱身回槽也更細密、更深。柱頭帶渦形卷,檐壁有浮雕飾帶,整個感覺勻稱輕快。古羅馬的建筑師認為柱式與希臘人對人體的崇拜有關,即多利亞式是對剛強的男性人體的模仿。而伊奧尼亞式是對柔和的女人體的模仿。以后的希臘人還在這兩種柱式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科林斯式??屏炙故绞菑囊翃W尼亞式演變過來的,只是柱頭更為華麗,像一個花籃。這種樣式主要流行于小亞細亞地區。
雕刻:古風時期開始出現大型圓雕和建筑裝飾雕刻,但雕像仍多處于正面的呆板、僵硬階段,顯然還受埃及程式化的影響,但又不及埃及雕刻成熟。人物直立像一根柱子。女性的衣紋刻成一根根平行線。為追求生動的表情,人物臉部都帶有微笑的表情,這種千篇一律的笑容被稱為“古風的微笑”。人物通常著色,衣紋和頭發刻畫常具有裝飾性的特點。古風后期,藝術家竭力擺脫東方程式,創造新的形象,開始出現健美的青年男人體,后來被人稱為“阿波羅”。這些男人體比例勻稱,肌肉表現根結實,許多細部運用了熟練的圓雕手法,有了較強的立體感,但人物仍然是正面直立,臉上帶著古風的微笑。在雅典衛城出土的《荷犢者》創作于公元前6世紀,它描寫了一個農民肩背著一只可愛的小牛犢,把它獻給神的情景。小牛的表情生動,人物的雙臂表現得結實有力。在雅典衛城出土的一組女子雕像反映了古風末期雕刻技藝水平的發展。這些少女臉上的微笑已不再是那種公式化的笑,而是顯得自然、親切,衣飾和人體的描寫具有了生動和諧的韻律。
古風時期的浮雕也很發達。希臘人把浮雕理解成介乎繪畫與雕刻之間的藝術形式,使它既有繪畫構圖的多層配置處理,又有雕塑的體積感。希臘人用浮雕來裝飾建筑,在神廟的東西三角楣、檐壁以及柱廊墻壁上都用浮雕來裝飾。為造成建筑所要求的效果,他們廣泛采用了高浮雕??茽柛u上的阿爾忒密斯神廟三角楣上的浮雕是古風時期的代表作,三角楣的正中是正在奔跑的美杜薩,為了在三角循的兩邊安插人物,雕刻家僅僅是把兩邊的人物機械地縮小,人物的臉部都帶有古風的微笑。埃吉那島的雅典娜神廟的裝飾浮雕是古風末期的代表作,它的人物表現出較高的寫實技巧,人體的解剖關系也比較準確。它表現的題材是特洛伊戰爭,人物的臉上卻保留著與這一題材不符的微笑表情,但對人體動作的刻畫比以前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帶有明顯的向古典時期過渡的色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