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民日報發(fā)布了幾張圖,其中一張顯示:十五年來,離婚率由0.55%上漲至3.2%。
為什么現(xiàn)代人的離婚率越來越高了? 到底是當代人越來越任性沖動,還是因為有什么不了的原因?
網上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答案:當人戀愛的時候會分泌兩種讓你臉紅心跳、心情愉悅的物質 —— PEA和多巴胺。但是,它們在體內的濃度是會下降的,其高峰期一般持續(xù)六個月到四年左右。而四年之后,愛情物質消失了,臉紅心跳沒有了,感情歸于平淡。
所謂七年之癢,就是這種物質消失后的三年,熬得過就過,熬不過就散伙。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科學性,但背后的原因遠不止這么簡單。
我嫁給你
不是為了圍著鍋碗瓢盆過日子
一次活動中,見過一個30歲的女士在臺上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短短三年時間,就實現(xiàn)了公司從零到B輪融資,一年的收入就有100萬。
由于飛機晚點,錯過了前面的分享,我先入為主地以為,這個人一定出身非凡,有強大的靠山和資源,因為她在臺上的樣子,渾身上下透著高貴的氣質。
活動結束后,我們和她一起吃飯,這才知道,她在去年年初的時候離了婚,離婚前當了十年的家庭主婦。
“一年多前的我,唯一的舞臺是家里的陽臺。沒有什么夢想不夢想,只覺得我二娃生下來后,我的全部人生似乎都要圍著她們轉了。直至那一晚,我前夫喝醉了酒,帶著他的女人回來,我徹頭徹尾地涼了心。“
“我的收入都來源于我的前夫,沒有任何經濟能力,直至我?guī)е鴥蓚€行李箱離開那棟房子后,才明白女人沒有經濟能力,靠男人,有多可怕。當我啃著面包拼了命寫稿拿到了第一筆收入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可以過一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最后分離的時候,她看著我們這幫年輕人,說了一段話:
“年輕的時候我愛他,所以嫁得奮不顧身。你們還年輕,一定要記住婚姻的意義,絕不是要你圍著鍋碗瓢盆過日子。”
那一刻,醍醐灌頂。
無論是20歲還是30歲
我都配有電光火石的愛情
以前的鄰居今年二婚,朋友圈議論紛紛。
“那個老女人嫁了一個比她小十歲的男人,都這把年紀了……”
“這么任性是怎么做到的?那男長的是真不錯啊,她憑什么啊?”
這個35歲的女人在前年離了婚,今年卻“另找新歡”,確實有點打破了傳統(tǒng)婚姻觀。
有一次無意在微信上聊了起來,她才說起這兩年來的故事。
20歲的時候喜歡他,我和他沿著火車線,去了十幾個城市。困了的時候我們相互靠著睡覺,那是我青春里最瘋狂的記憶。那種心動的感覺就是我和他結婚的原因。可是七年之癢后的又八年,他變了,嗜酒、愛賭、找小三,最后我們離婚。
去年我遇見了我的先生。他年齡比我小,但在我最難的時候,是他給了我足夠的安全感。心動的感覺沖破了所有防線,最終我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我曾是最在乎別人怎么看我的人。可是這兩年我逐漸明白,無論是20歲還是30歲,你都配擁有愛情。而那些說我的人,無非就是傳統(tǒng)婚姻觀被綁架。”
《人生百歲》一書中曾經說到,在未來的百歲人生中,從前的三段式人生將會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段式人生。在這樣的人生方式中,跨年齡交流將會成為趨勢,30歲可能回校園去讀書,40歲抽空談個戀愛,這些都會發(fā)生。
聽了這個鄰居的故事,才明白很多人還在一些觀念枷鎖里掙扎,而很多人,卻逐漸看清了真相。年齡,永遠不是愛情的阻撓。
忍耐沒有結果
勉強沒有幸福
柴靜在《看見》里采訪十幾名女性,幾乎都是相同的情形—— 長達十幾二十年遭受丈夫非人般的虐待,無一例外選擇了隱忍,直到某一天,一擊致命。
安華的一只眼睛是魚白色,是出事前幾年被丈夫用酒瓶砸的,啤酒流了一臉,瓶子砸在眼睛上爆炸了。
她當時沒有還手。
被打了二十年,忍了二十年后,她砍了那個男人二十七刀。
中國十大美德里的忍耐,在家暴情況下絕不是什么好事。
“他打了我一巴掌,從此便是各路人。無論之前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示愛,我還是不相信不給機會,帶著我的孩子與他徹底斷絕了所有的關系。他唧唧歪歪的說過很多道理,最后我受不了,直接法庭見。”
一位單親媽媽說起了自己的經歷,沒有悲情,只有決絕。
“你會不會后悔?”
她搖搖頭,“我無法判斷這個選擇的正確性,但有時候跟著感覺和直覺是對的。事后沒多久,他就有了新的女人,我覺得自己做的太正確了。如果一味忍耐,我不知道會不會變成《天水圍的夜與霧》的那個女人。”
作為旁觀者,其實也同樣無法判斷這個選擇是否小題大做還是情理之內,但我依舊想為這個單親媽媽的果斷鼓掌。
很多女人試圖改變家暴的丈夫,但家暴,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shù)次。面對家暴,忍耐的女人,永遠沒有好下場。
將就的婚姻
是把折磨留給孩子
一位朋友結婚后三年,毅然決然地與丈夫離婚。
離婚后,她似乎并沒有將時間浪費在難過和悲痛中,沒多久去了外國留學,歸來后成了某家知名公司的高管。
“會不會后悔?”有一次我問她。
“合則來不合則去,勉強沒有幸福。”她說,“離婚是我三十歲那年做得最正確的選擇,現(xiàn)在我和他還是朋友,沒必要像很多人一樣非得撕破臉皮。”
“但唯一覺得抱歉的是女兒。”她停了停說。
她的女兒跟著爸爸一起生活。
在她出國留學的那年,很多人看到的是一個女人丟下了女兒,只身一人去到異國。
“她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擔心她恨我。我出國前曾經問及她的意見,她說,“媽媽,看到你幸福我就幸福。'
“那一刻我覺得,我能做的是給女兒一個好的榜樣。雖然希望她以后的婚姻生活里會幸福美滿,但誰都不能保證一段關系是否會在未來破裂。那么當她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她一定不會慌。”
很多人認為,離婚后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其實這也是上一輩留給我們的影響,認為婚姻是責任,為了孩子,委屈求全也要熬下去。
但有一個13歲的女孩曾對我說,“自從爸媽離婚后,我覺得我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解脫。人家團圓的除夕夜,我們家只會紛爭不斷,那恐怕是我一年里最討厭的日子。”
不幸的婚姻是會傳遞的,大部分孩子的婚姻觀,都藏著父母的烙印。一個只懂得將就的母親,和一個勉強維持的家庭,很難養(yǎng)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將就的婚姻,非但是把委屈塞給自己,還把折磨留給了孩子。為了孩子,可能最終會害了孩子。
婚姻的本質是什么
回到問題本身:人和人為什么要結婚?
從整個社會面來說,婚姻制度其實只有6000年的歷史,而大部分時間婚姻的意義,只是意味著男性將女性私有化的一種方式。
然而,在現(xiàn)在男女平等的社會中,雙方的婚姻結合原因就再也不能停留在制度和規(guī)則,更多人都想找到婚姻的新一層意義。
那么,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周末看了孟非主持的《新相親時代》,里面有一個叫做錢靈惠的女孩,高學歷高學識,愛情宣言耐人尋味:我想找一個熱愛婦女、癡迷生活的人好好過日子。
在最后,她提出了一個炸彈式的問題,“你們覺得為什么要結婚?”
很多人在場懵了,這個問題顯然把“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家長們問得有點措手不及。
有一對父母甚至還直接回答:我想抱孫子。
可是親愛的家長們,你們想過嗎?如果一個女人優(yōu)秀,獨立,能夠自給自足,那她為什么還要結婚呢?
難道就是做無謂犧牲,做傳宗接代的機器?
很明顯,錢玲慧是那種優(yōu)秀至極的女孩,對婚姻的依附度非常低,所以她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為什么要結婚。
但憑著極高的悟性,她深諳了婚姻的深層道理,才明白婚姻的本質。
“婚姻是和你一起對抗世界。”
為什么要結婚?婚姻的本質是什么?我想,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這也是新時代婚姻一個更有深度的意義。
而因為這樣的意義慢慢延展開來的時候,逐年遞增的離婚率,是人們在尋找自我、學習愛與被愛、尊重與責任過程中,付出的成長代價。
離婚不是結束
離婚不是愛情的結束,而是幸福的開始。一個成熟的社會,一定不會用離婚去定義一個人成功與否,更不會用婚姻的完整去阻礙他人追求幸福的能力。
而一個成熟的人,也一定懂得,離婚不等于失敗,不等于結束,它理應是成長,是重塑,是再次尋找幸福的開始。
30歲、40歲、50歲……哪怕臨死的前一刻,你都有權擁有愛情,擁有幸福。
《婚姻心理學》中說:
“當你和愛人一起步入婚姻殿堂時,你們一定要認識到你們二人之間的關系需要不停地邁上新的臺階。這就意味著你性格中的獨特之處,即使當初很吸引你的另一半,隨著時光的推移,也許最終會變得令對方反感,甚至厭惡。換句話說,為了使你們的感情永遠保持鮮活,你們必須不斷地重塑自己的性格。”
其實我們應當明白,婚姻的意義早已不是為了給一段感情的結局,而是一場賽跑。而在這場賽跑中,你想放棄還是堅持都由你自己決定,但你要明白,婚姻就像生意一樣,需要用心經營。
再紅火的生意尚且有失敗的可能,當這段婚姻真的沒辦法經營下去時,我們也沒必要將離婚看做是人生失敗,選擇成熟的結束方式才是理智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