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應屆生如何尋找第一份工作這個問題,咱們不廢話,直接給出我的建議——跟隨3個方向,從3個方面打造競爭力。
但是,在談3個方向和3方面能力之前,我想結合自己輔導同學經驗,提醒的大家注意“葉公好龍式”的求職目標。
因為我接觸過太多同學,看起來好像很有職業目標,比如:
我覺得自己有創意喜歡和人打交道,所以,我想做營銷或產品經理;或者,我很喜歡寫作,感覺自媒體非常好,很適合我;再或者,我的同學有去金融的,我自己也很喜歡,所以想求職金融放行的,等等。
這些理由聽起來好像很合情合理,但其實這些話是輕飄飄的、根本沒有份量——既不可能打動面試官,也不可能真正讓你有自信。因為,在說出自己的職業目標之后,你必須能夠清楚地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第一, 你是否進行過這個方向專業的學習?也就是,對于這個職業目標,你到底了解了多少。
第二, 你是否進行過這個方向專業的實習或實踐?也就是,對于這個目標,你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時間。
所以,關于最關鍵的求職方向,從來不是想出來的,而是找出來的。而且,要拿出耐心,更拿出勇氣,能夠為這個尋找付出時間和精力的成本,而不要苛求一個交代、一個答案。
正如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中,鼓勵年輕人的這句話——Keep looking,don't settle.
好了!在達成了“勇敢探索、不苛求答案”的共識之后,接下來,我們再看畢業當下節點,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求職方向。我推薦從以下3個方向考慮。
專業方向是大家需要認真考慮的。就算是面對就業環境并不是非常好的“生化環材”四大天坑專業的同學,在認真分析之后,也會發現:專業領域內是有優質崗位的,而且,專業領域內是有上升渠道的。
所以,不要輕易地說“我就要放棄專業”。接受了N年大學高等教育(有人是本科生,有人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從專業入手展開的職業路徑,往往更順利,因為,你會自帶這個領域的資源——比如,行業的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同學和老師的人脈等。
也許在你學習期間,很多人告訴你這個專業很苦,甚至會有性別偏見,苦心勸你“這份工作不適合女生”(我做工科女生論壇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但是,不要輕易聽別人的就改變自己的主見,就好像我們小學時學過的一篇課文《小馬過河》一樣,也許對別人來說真的很難或者很容易,但對你來說到底是難還是容易,只有真的試過才知道。
比如,我最近輔導的一位園林景觀的同學,就是進入最苦的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半年,她說:作為現場工程師,其實并沒有那么苦,我覺得一切都在正常范圍內——每天2個小時兩次到工地巡視,發現問題回到項目辦公室撰寫報告給設計部,和甲方日常溝通開會等。雖然有趕工期加班的時候,雖然有和甲方應酬的時候,但是其實讀研的時候也加班、也有飯局的。
當然,并不是說跨專業就完全不行,如果你真心地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那就“抬頭多看看路”——看一下社會熱門行業、職業是什么,是否有自己可以介入的領域。
所以社會趨勢是我們推薦的第二個方向,也是很多同學會選擇的方向,這條路也走得通。因為所有新的+熱門的領域,會歡迎跨專業進來的人。
雷軍曾經告訴傅盛的那樣——“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實本質上不是在于你多強,而是你要順勢而為,于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社會趨勢的出現一定是有理由的,我們非常幸運地趕上了一個技術不斷革新、消費亟待升級的時代。雖然會辛苦一下(加班確實越來越多),但也正是這樣一個熱潮催生了很多的熱門崗位:
比如,IT互聯網領域雖然已經降溫,但依然是財富和資源聚集地——待遇好、發展前景好,而且行業文化也比較好;而文化/體育/娛樂、教育培訓、制藥/醫療等領域,2019年的應屆生崗位量漲幅均超過100%(數據來自baoss直聘《2019應屆生求職趨勢報告》),也就代表著更多的機會。
那么,有機會怎么才能抓住呢?
一方面,要有信息搜集的能力:既然選擇緊跟趨勢,就不能閉門造車了。
這里,并不是簡單地聽聽某位專家的發言(不是說不能聽,但也只是一個信息來源,最終是要自己做出判斷),必須要多關注一些行業咨詢,特別是,建議多關注一下我們的政府報告、新出臺的政策等信息,這些宏觀的信息里可不是口號,而是真實地、即將發生變化、存在機會的領域啊。
另一方面,在吸收信息的基礎上,盡可能跟自己的專業或者其他優勢結合起來,選擇未來的求職方向。
當我們放眼到整個時代的未來趨勢的時候,自然會有大量的信息涌現在我們的面前,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投身于各個領域,因此,在收集信息之后,不僅要“外觀”,做其未來趨勢的判斷,更要“內觀”看自己跟哪個領域更近、更有優勢、更容易上手。比如我輔導了幾位化學專業的女孩因為溝通能力強,就進入電商從事運營類崗位。而運營就是社會新崗位和新趨勢了。
我將這個方向放在最后,是因為興趣有很強的欺騙性,最容易成為其他渠道求職不順時候躲避的港灣。
很多同學,都有很多興趣,但是這些興趣更多的是一時之快的感官興趣,距離成為職業還有挺遠的距離。就拿動漫領域來說,身邊很多朋友都喜歡動漫,但是卻很少有人進行動漫分析的創作。
雖然我自己輔導過很多同學最終真的跟隨興趣愛好得到一份職業,那需要較好的意志力,即深入的學習、時間積累方面的付出。
以上是求職方向的建議——圍繞你的專業、你的社會觀察、你的興趣來尋找方向,就不會像大海撈針一樣迷茫啦。
不過,有了方向還不夠,尋找工作是否能夠走到最后“成交”的那一步,還要有能力。所以,我推薦大家從下面3個方面積累能力。
經常看到同學們在簡歷上寫:團結同學、熱愛工作、認真負責。。。等等,這種看著人昏昏欲睡的自我評價,一點都不硬核。對比這樣的評價,PPT技能、英語技能、EXCEL技能、PS技能、H5、或者演講技能,或者調查問卷設計技能,更讓人相信你這個人果然認真負責和熱愛工作。
對于應屆生來說,基本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你的學業成績,如果你總是掛科,是粉碎性學渣,那么不要怪罪社會的人情冷暖;二是你的軟技能,直接表現就是經歷,如果你沒有任何實習、學生社團經歷,簡歷上除了上學沒有任何經歷,那么自然沒人相信你團結同學、親切友好了。
這一點我開頭強調過,而此處我再次提到它,并把它放在能力下面,是因為當你有探索的勇氣,你就有了求職的能力。
很多人并不是完全沒有職業方向,只是面對內心的渴望,常常會擔心“我萬一不適合怎么辦?”“萬一這個方向將來成功不了怎么辦?”“萬一加班很多怎么辦?”。。。這些問題沒有人能給你保障,但一直把自己“困”在這些問題力,則只能絆住你決策。
面對沒有答案的問題,與其一定要一個保障,不如試著讓自己承擔未來變化的風險;余生漫長,未來我們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變得啊,而每一個全情以赴的努力都不會“喂了狗”,一定會轉化為你的核心競爭力。
最后,送給大家豆瓣評分9.3的動漫《日常》中的一句話:我們一日日度過的所謂日常,實際上可能是接連不斷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