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子愛寫作
“我們仨”是個堪稱完美的書香之家,是中國幸福家庭中最完美的樣子,是很多人終其一生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
石康說:"這個家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為社會提供了一種文化,一種生活趣味,一種追求"。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經歷了喪女喪夫之痛后于92歲所著,全書9萬字,以簡潔而樸實的語言飽含深情地撰寫記錄了她和丈夫錢鐘書、女兒錢瑗一家三口平淡無奇卻又相愛相守的故事。
幸福的家庭里,連幸福都透著相同的味道,那便是夫妻恩愛和順,兒女可愛活潑,一家人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任它是亂世飄搖還是現世安穩,都深信此生沒有生離、唯有死別。
而溫暖美好的家庭具有傳遞性,“我們仨”羨煞旁人的溫馨甜蜜正是告訴我們: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護所,家庭的溫度決定幸福的程度。
錢鐘書、楊絳和錢瑗一家三口,簡直就是“沒有規矩”的家庭。
錢鐘書和錢瑗這父女兩兒就像“哥們一樣”,兩個人,一同讀書,一同玩鬧,是無話不談的好伙伴。父親經常編順口溜為女兒起一大堆的綽號:比如“豬噘嘴、牛撞頭、蟹吐沫、蛙凸肚、紅猢猻”等想想來戲弄她。
女兒錢瑗頑皮,父親錢鐘書更是頑皮的像個老頑童,他經常逗女兒,錢瑗大熱天露著肚皮熟睡,父親就用墨水筆在她臉蛋上畫胡子、給她肚皮上畫個大臉。
每天臨睡他還要在女兒被窩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臺或大把的毛筆都埋進去,等女兒驚叫,他得意大樂,還樂此不彼。
有時候,還恨不得把掃帚、畚箕都塞入女兒被窩,弄得女兒臨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窩里的東西一 一取出。這種玩意兒天天玩也沒多大意思,可是錢鐘書百玩不厭。
不僅如此,有時候他們三個還換著角色戲弄另外一個人。
時而,父女兩連城一幫,給母親早飯,不鋪床不疊被子,還嘀咕“狗窩真舒服”。
時而,父母兩連城一幫,說女兒是學究,是笨蛋,是傻瓜。
時而,母女兩連城一幫,嬉笑父親時色盲,只識得四種顏色。
有一次”父女兩個玩得正酣,父親可憐地大聲求救:“娘,娘,阿圓欺我!” 阿圓理直氣壯地喊:“Mummy娘!爸爸做壞事!”(他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稱呼,隨口叫。)
……阿圓得意地說:“當場拿獲!”錢鐘書把自己縮得不能再小,緊閉著眼睛說:“我不在這里!”他笑得都站不直了,隔著他的肚皮,都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滾的笑浪。
在這個家里,有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最憨的哥 ,這個家里的三個人都有多種角色,每個人搖身一變,可變成好幾個人:女兒是姐姐,是妹妹,是媽媽;爸爸是弟弟,是哥哥,是兒子;而媽媽、是妹妹,是姐姐、是女兒。
錢鐘書、錢瑗每次出差都會帶個“石子”回家,在那個動蕩不安風雨飄搖的亂世里,“石子”就是他們一家人相依為命,共同面對命運中驚濤駭浪的精神支柱。
這就是錢鐘書、楊絳和錢瑗“我們仨”的家。
錢鐘書、楊絳、錢瑗一家三口
這個家很好的詮釋了家庭的溫暖,她們的生活比任何人都幸福。
正如楊絳先生所說: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罚晕覀冐硎遣粚こ5挠龊?。
楊絳先生的這段話正入我心,她們是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組合。
人越長大越能體會家庭的重要。在破碎的家庭長大的孩子,用二三十年精力換來的一點體會,大概幸福家庭的孩子自幼便已知曉,用小半生精力取得的一點點進步,大概幸福家庭長大的人短期的稍稍努力就能擁有。
就像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破碎的家庭。在我的兩個姐姐都相續夭折的情況下,母親越發的焦躁,每每半夜都是從他們的打架聲中被驚醒。
映入眼簾的不是母親瘋子一般在拿剪刀剪碎床單、窗簾的嚎哭聲,就是父親用手摔凳子,用腳踢門的噼啪聲,恐懼時常侵擾這我的心。
在我的童年的記憶中,別說一家人一起做游戲,換角色玩兒,就是在一起能吃頓飯都是不曾有過的痕跡。
家庭的溫暖,來自父母親的疼愛,我卻從不曾感受到一絲。家的感覺就是地獄,是冰冷的,沒有溫度的,更沒有幸福,這也讓我骨子里總有強烈的不安全感。而我這一路跌跌撞撞,碰壁無數,究其根源,想必和童年缺少溫暖家庭的滋養有關吧。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這樣的家庭關系是我夢寐以求的,他們一家不論在怎樣的逆境中、不論遭受著怎樣的苦難,永遠都是相濡以沫、相守相愛!
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是快樂的,積極向上的,可以成就一群人,甚至幾代人。
楊絳 《我們仨》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無疑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一個溫暖的家庭真的很重要。
它是幸福的源泉,是一生不變的親情,是自我認同的依據,是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形成的平臺,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是我們一生辛苦打拼的終極目標。
這個堪稱完美,家學淵源的家,有“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做母親;有生平“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博學風趣的父親,錢瑗無疑是幸福感最強的人,想不優秀都難。
錢瑗樂觀、孝順、懂事,她遺傳父母的精髓,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始終是父母的安慰和驕傲。她吸取二老的精華,憑借自己的實力在北師大教授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生。
楊絳女兒 錢瑗
正如楊絳先生所說: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鐘書認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
還記得電視劇《少年派》嗎?林妙妙的家算是劇中最“溫暖幸?!钡募彝ァ?/p>
她的家就是她成長中最溫暖的港灣,在家里可以和父親當哥們,和媽媽擺臉色,負面情緒可以“盡情表達”,她不用故作懂事,更不用被迫長大,完全自然生長。林爸、林媽最終用愛的力量把妙妙這顆小樹苗修理的妥妥帖帖。
一個溫暖的家庭真的很重要,家庭的溫度決定這一家人幸福程度。因為,家是愛的天堂,精神的家園,靈魂的棲息地,這何嘗不是我們想要的家庭。
電視劇《少年派》林妙妙全家
國際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在他的著作《親在人生路上》這本書中說道:
“什么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當你在人生路途中遇到力不能勝,感到脆弱、無助、走不下去的時候,還有人愿意接納你,還有人真正愛你,疼你”,最溫馨的莫過于一家人互相依靠著在一起,相愛著。
想擁有溫暖,有幸福感的家庭,我們可以這樣做:
1、學習做最好的夫妻、經營好自己的婚姻。
好的夫妻關系是好的親子關系和家庭溫度的基石。婚姻愛情關系是所有人際關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關系,如果懂得處理好夫妻關系,家庭的親子關系就簡單多了,所謂“萬人追不如一人疼,萬人聊不如一人懂”,在人生的路途中夫妻之間相親相愛,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學習做最好的父母、增強家庭責任感。
做好父母,首先要面對和處理自己好的焦慮和情緒,增強家庭責任感。對孩子不僅僅在身體上,物質上關心體貼,也要在精神上,情感上理解、懂得、陪伴孩子,構建一個好的家庭氛圍,那種耐心其實是更大的愛。
3、制定家庭的互動活動、增強親密感
制定家庭互動:定期出去旅游,看電影,做運動,不管是對于孩子來說還是大人,都會心情愉悅。增進親密感,全家朝著一個方向,讓這個家庭擁有和諧、溫度、幸福的感覺。
4、養成每年拍全家福的習慣
其實,這是我自己家的一個習慣。每年家里的人生日或者每一個節日,我們都會拍照留念,為了定格永恒的某個時刻,當我老了,當孩子長大了,看到這些親密瞬間,他也會內心溫暖的。
幸福的家庭大都很像,每天晚上相互取暖,每天一起打拼,是同喜悅,是同流淚,是看見時的沉迷,看不見時的思念,是彼此最重要的人,并不會做驚天動地的大師,無非是陪著你,看著你,守護著你,走過花團錦簇,行過驚濤駭浪,從開始到結束,也不分離。
?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愿你的家庭和諧美好,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家永遠是你最溫暖的港灣。
【參考書目:楊絳《我們仨》、黃維仁《親,在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