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2007年國內的GDP的增速已經到了頂點,經濟增速現在仍處在不斷下滑的過程中。從通脹看,CPI應該會繼續下降;從貨幣政策看,當前處在放松的過程;從投資品市場表現看,股票暴跌的區間已經過去,商品特別是決大部分的有色商品都在探尋底部的過程。
從投資時鐘模型來看,國內現處衰退過程,最好的投資標的可能是債券。不過也要看到,債券牛市之后就是股票牛市,而且股票資產會先于經濟周期見底,可能出現債券和股票同時走強。
法則二:量力而行
結合自身風險承受度、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式和品種來理財。
國內家庭理財的一個普遍誤區——人們往往遺漏了對個人風險收益需求和資金運用期限的分析,而這恰恰是理財的關鍵步驟。
具體來看,第一步要弄清楚個人資產中有多少是流動資金,多少是短期投資,多少是長期投資用來退休養老的。再分析每類資金可承受風險的能力,然后才是為風險承受度不同的資產匹配相應風險收益水平的理財產品。
把各類基金產品和食品做個類比:
貨幣市場基金和超短債基金像我們喝的水,幾乎人人都適合,能提供較好本金安全性和流動性,但預期收益率較低,適合短期資金。貨幣市場基金和超短債基金以投資剩余期限較短的、較高信用等級的債券、回購為主,不投資股票,不做新股申購,不投資可轉債,因而完全規避了股市風險,對債市利率風險也不敏感。
債券基金像素食,適合各類期望穩定增值的個人或機構投資人,能力爭中長期本金安全、相對股票基金較穩妥的變現能力和中等收益,尤其適合中長期資金。債券基金有類似“活期債券”的便利,每個工作日可申購贖回,不用像柜臺國債那樣一期一期等;也沒有固定期限,投資人可根據自己的財務需求靈活安排;贖回時不會像定存或柜臺國債,提前支取利率降低,而是按照有效贖回申請當日的基金份額凈值計算贖回價格。
股票基金像葷食,適合高風險偏好及長期持有者,中短期波動較大,長期增值較高。其中指數基金始終保持95%的股票資產倉位,完全跟蹤市場指數,適合牛市短期急漲行情;主動投資的股票基金,依據基金合同約定的投資風格及基金經理的運作,可在一定幅度內調整股票資產倉位或品種,業績差異較大;在調整市或熊市中,平均表現常好于指數基金。
法則三:構建穩健的資產組合,使財富長期穩步增值
資產組合中低風險品種屬常規必配,只不過比例因人、因市場環境而不同。
在未來全球經濟情況可能長期下行的情況下,保存實力是當下最重要的投資策略。保存實力不意味僅僅持有現金和存款,從共同基金的角度建議重點關注兩大種類型的低風險資產。
一是貨幣市場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于短期貨幣市場工具,如央行票據、隔日拆借和七天通知存款等。投資貨幣市場基金不用納稅,購買贖回時也沒有任何費用,流動性好、變現快。
二是債券基金。債券基金主要以債券為投資對象,包括國債、企業債和可轉債等,債券基金的申購和贖回手續費較低,適合于想獲得穩定收入的投資者。債券基金基本上屬于收益型投資基金,一般會定期派息,具有低風險且收益穩定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