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江蘇盛澤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沈建英
圖為沈建英在查看護理檔案。
星期一早上9點,天空下著小雨,沈建英匆匆從江蘇盛澤醫院行政樓走出來,趕去醫院呼吸科。近期流感高發,呼吸科每天的住院人數都在50人以上,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而該科的護士長又是新上任的,沈建英放心不下。“今天收住了多少病人?前期改進的口服藥發放流程有沒有追蹤管理?……”在呼吸科的護士站,沈建英一項接著一項,詢問護士長病人的情況。
沈建英是江蘇盛澤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秉持著以“病人為中心”的工作態度,這已經是她從事護理工作的第30個年頭。
帶頭巡查
保證各科室協調運作
護理部承擔著全院護理行政管理和業務管理工作,在分管院長的領導下,實行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的三級護理管理模式。身為護理部的副主任,不定期到護理一線巡查,保證各科室協調運作是沈建英的工作之一。
肝膽甲乳肛腸外科的護士長前一天晚上值全夜班,當天早晨,她突感頭暈、惡心,交接班前匯報了身體不適的情況,沈建英去肝膽甲乳肛腸外科,看到護士長雖身體不適但依然堅守在崗位上,關切地與她交談并勸她注意休息。
臨近中午,沈建英又來到了門診二樓的輸液室,輸液室里人頭攢動,但值班護士的數量卻比沈建英預期的少了1人,現場只有2名護士。“白天輸液室里應該有4到5名護士,雖然現在正是午餐時間,但也要保證有3名護士共同在場才能防止意外發生。”沈建英說。
沈建英知道輸液室的護士長在回鄉返程途中出了交通事故,受了傷,近期無法上崗;雖然前期預計到可能出現流感高峰,調配1名護士到輸液室,但輸液室的另外1名護士也請了假,這導致了輸液室人員緊張。沈建英立馬聯系門急診重癥科,與該科護士長協調人員,最終從另外科室調來了1名護士,解了燃眉之急。
安排好輸液室護士人員問題,不知不覺已經是11點40分,醫院食堂已經過了飯點,沈建英去醫院的小賣部買了一碗粥,端回了辦公室。至此,她當天上午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勤于探索
提升醫院護理信息化水平
快速解決完午飯,沈建英在辦公室里翻起了醫院的護理報告,“今天巡查的情況我要在下午整理成紙質報告,并輸入醫院護理信息系統,便于護理部后期的研究和決策。”沈建英告訴記者,實地巡查收集護理情況只是護理管理的一小部分,大多數還是要依靠今年來醫院新建的護理信息化系統。
沈建英說,現在醫院已經取消各類紙質護理表單,實現標準化、無紙化護理,真正做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護理質量,把時間還給病人。同時,醫院在病區、輸液室全面實施PDA掃碼,部分病區實行床旁移動護理信息化。在護理信息系統終端上,她能實時看到各個科室上報的情況。
“護理信息化建設提高了護理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沈建英說,江蘇盛澤醫院有6大專業學組,33位國家、省、市級專科護士,11名院內糖尿病專科護士,一旦出現護理問題,護理部將授權這些專科護士,讓專科護士立即對專業問題進行會診并給予處理意見,減緩患者的痛苦。專科護士會診后由大科、護理部逐級追蹤審核,形成閉環式管理,最終實現護理管理科學化、合理化、現代化。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前些天,沈建英又整理了一個“患者安全管理價值案例”,準備上報到江蘇省護理學會。“這次申報的案例強調專科護士在處理不良護理事件中的引領作用,同時改善上報不良護理事件流程,加快申報效率。”沈建英介紹說。
為醫聯體建設再奮斗
提升基層醫院護理能力
2018年4月,在江蘇盛澤醫院的主導下,該院護理部主動與醫聯體單位總護理長及護理部主任溝通,將優質的護理理念與護理技術下傳到基層。沈建英精心準備了“醫聯體背景下如何提升護理能力”等相關課程,并在青云醫院、菀坪醫院、吳江第四人民醫院公開授課。
2018年,該院護理團隊對5家鄉鎮衛生院及區第四人民醫院進行專業技術指導和護理管理指導40多次,點對點考核并指導了吳江四院6名護士長的臨床能力,協助青云衛生院和吳江四院開展PICC維護點建設工作,努力提高基層醫院護理服務能力。
沈建英告訴記者,2019年,該院護理部將繼續為推動全區醫聯體建設奮斗,一方面組織基層醫院骨干護士或護士長到江蘇盛澤醫院進行個案護理查房,通過鮮活的臨床個案,提升基層護理人員評估能力、病情觀察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他們將把優質的醫療服務延伸到社區,積極開展社區健康教育講座、家庭護理指導等服務。
吳江日報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