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診了一個23天大的寶寶,連續啼哭7天,小兒推拿兩次后,一夜安睡!
現在夜啼、睡眠不安的孩子特別多。夜啼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人們習慣上將這些孩子稱為“夜哭郎”。從臨床經驗來看,小兒推拿是療效最顯著的調理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接診的這個出生僅僅23天的嬰兒,已經連續哭了七天了。白天夜里地哭,面色發青,舌尖紅,舌苔厚,一直哭了一個星期,查不出原因,家長心急如焚。詢問寶媽回憶說:一個多星期前,某一次關門聲音太大,當時見嬰兒哆嗦了一下,也沒太在意,結果就從此哭啼不止。
很明顯是驚嚇所誘發,驚嚇是小兒夜啼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寶寶的心火也大,按照清心除煩,鎮驚安神的思路取穴:清補脾、清天河水、平肝、搗小天心、掐五指節。
【清天河水】腕橫紋中間推向肘橫紋中間,有清心除煩的作用。
【清補脾】寶媽一定要來回推!主要擔心家長辯證不準,來回推比較安全。
【平肝】肝主驚,可安神。食指從指根推向指尖。
【搗小天心】鎮驚安神效果特別好,睡不安的孩子睡前都可以搗小天心。
【掐五指節】用拇指和食指相對用力掐圖中五個關節,可調和氣血。
推拿一天一次,第一次是在寶寶哭聲中推完的,因孩子一直哭,擔心影響效果,增加了推拿時間。第二天小寶媽媽就打電話,說昨夜睡得好一點了。
第二次推拿是在小寶睡夢中推的,沒再出現啼哭,當晚孩子從9點睡到第二天上午9點。安然一夢,再也沒哭沒鬧。這一個多星期了,從來沒睡這么長時間過。家里人都高興得不行。
除了受驚嚇引發夜啼外,根據日常推拿經驗分析,小兒夜啼主要還有脾寒、心熱、積滯三種原因,辨清屬性才能分別施手。
1、乳食積滯
小兒表現為夜間啼哭,厭食吐乳,打嗝酸臭,腹部脹滿疼痛,手、腹部較熱,睡臥不安穩,大便酸臭,舌苔很厚。主要以上穴位加個清胃經和順摩腹各5分鐘。
順摩腹:用手掌或三指并攏按在腹部輕輕的摩動,順時針摩5分鐘。
2、心火過旺
小兒表現為入夜啼哭,尤其上半夜哭得厲害,面色紅、嘴唇發紅,煩躁不安,口鼻出氣熱,一驚一乍,喜歡仰臥,見燈火啼哭更厲害,大便干,小便顏色深。以上穴位可以不變。
3、脾胃虛寒
脾寒腹痛是導致夜啼的常見原因。小兒表現為夜間啼哭,尤其下半夜哭得厲害,面色發青發白,手腳較涼,喜歡伏臥,腹部發涼,彎腰蜷腿哭鬧,不吃奶,常常伴有大便稀軟不成形。以上穴位主要加個外勞宮這個穴位,去掉清天河水即可。
6個注意事項:
1、每日1次,3-5次為一個療程。
2、不可將嬰兒抱在懷中睡眠,不通宵開啟燈具,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3、孕婦及乳母不可過食寒涼及辛辣熱性食物,勿受驚嚇。
4、嬰兒無故啼哭不止,要注意尋找原因,如饑餓、過飽、悶熱、寒冷、蟲咬、尿布浸漬、衣被刺激等,除去引起啼哭的原因。
5、長期夜啼不止,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6、如果自己把握不準,小兒夜啼可由專業推拿師辯證分析后進行。
喜歡就關注“張家綱小兒推拿”,專業專注兒推技法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