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脈形成機理概率排序
復合脈按其脈象六要素的不同組合,可以分為多種,現舉例臨床常見的幾種,也是姚老脈診思想集中體現的脈象之一:浮大中空脈即浮取明顯,脈體寬大,中取豁然而空,力度虛弱,沉取不應指,姚老臨床實踐發現此脈出現乃氣血陰陽大虛,甚則欲亡欲脫之象。
革脈乃浮大而弦緊,中取沉取明顯無力且弦緊頓失,多出現于血枯精虧之時。牢脈乃沉弦實大長,其脈象形成機理排序以陰寒凝結于里,或結于氣分,或結于血分為先,以血瘀,頑痰阻滯氣機其次,最后可能出現于陰血大虧之態。
洪脈乃脈大有力,來勢洶涌,浮中沉都較正常脈寬大有力,常見于熱盛,多為氣分熱盛,也可為正常脈象之一。
動脈即一部浮旺有力,常見于邪氣與正氣博結、也出現于氣機散亂。芤脈乃浮取明顯,中空邊實,其機理排序:一為血脫或血虧,二為氣津大虧,三為失精。
濡脈乃脈力明顯不足,脈體軟綿綿模糊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難以分辨,其機理為氣分濕邪較甚。散脈乃脈象無定蹤,浮大無力而亂,中取漸空,沉取欲絕無根,脈率快慢不一,脈力強弱不均,其脈象機理排序:一為氣血耗散欲脫,二為元陽欲脫。
不靜脈乃脈象略數略彈指,其機理排序:一為正邪相搏,二為內有火熱之邪,有出血傾向。
上盛下虛脈乃脈象寸浮尺沉,其形成機理排序:一為邪氣犯表,正氣趨于表與表邪相爭,二為邪氣盛實于表,正氣不足于里,三為邪氣盛實于上,而腎虛于下,四為陽氣浮于上而不足于下。
下盛上虛脈乃脈象尺浮寸沉,其多為氣血薄弱而下焦有邪,多為風邪,姚老曾經遇見此脈,其病人乃肝腎氣郁腰痛,腎經有虛風且氣血不足之證。
姚老臨證脈學精微,脈診分類條理清晰,脈象形成機理有序,在臨床實踐中對脈象六要素脈位、脈體、脈力、脈勢、脈率、脈律及復合脈七個方面的脈象形成機理不僅分析全面,而且通過臨床實踐,對其脈象形成機理的出現頻率即概率進行大小排序,以有利于臨證的效率與療效,同時也有利于中醫繼承者在學習脈診過程中建立一個系統規范有條理的脈象體系,從而能四診合參,辨證論治,提高臨床療效。
對此,中醫臨床工作者應努力學習吸收姚梅齡先生脈診思想,從姚老脈象形成機理的概率排序思想著手,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學習與發揚。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