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信·死
——評《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寫道,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它的一部分存在。既然死是生的一部分,所以,和死亡和解,對于生者來說尤其重要。對于跨越時空的愛情也是如此。生與死的對話,比回憶愛情更有人性,或對生者而言更是一種解脫。
影片《情書》是一部關于愛情回憶的電影,它講述了一封因為思念,山難逝世的男友而寄往天國的信,卻意外收到與男友同名同姓的人回信。通過兩者的通信,漸漸揭出一傷已經深埋多年的清純愛戀。也許結尾并不完美,但對導演巖井俊二來說這是美的詮釋,離別是美,沉默是美,回首是美,甚至到最后連死亡也是美。更是巖井俊二自身對于生死愛戀的感悟。
想起《挪威的森林》中,玲子的一段話:“我已成為過去的人。你眼前存在的不過是我往日的記憶殘片。我心目中最寶貴的東西早在很久以前就已壽終正寢。我只是按照過去的記憶坐臥行止。”博子是一個對愛執著卻又不能勇敢拒絕慘痛回憶并帶有浪漫幻想的天真;而女樹卻是一個在感情上處于主動并有著現實主義的清醒。兩位女性影片中形象性格上的迥異取決于他們對藤井樹離開這一事實不同的態度。博子永遠是活在回憶里,而女樹卻能在回憶外看過去。這也導致了兩位女性對藤井樹這一隱性人物兩種不同的回憶,進而豐滿塑造角色。這是巖井俊二的佳作,同《挪威的森林》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以生死的對立矛盾及回憶式愛情來構造故事。兩者都是日本人,都是有著自己的思想,卻都是對于生死有著一樣的探索。
巖井俊二鏡頭下的人物皆具有細膩的思想情感。導演在規劃兩人的鏡頭時,給博子的都是偏穩定的長鏡頭,服裝多純色,以凸顯她的安靜。如影片一開始是一段長鏡頭,前景是山見大片的白色的雪,景深處錯落有致的青黑色房屋.樹林。一副水墨山水畫意境深遠,給人無盡遐想。極其像博子的性格,面對瑣事,安靜的模樣。而藤井樹都是有運動感的鏡頭,服裝有較多圖案,表現出她的活潑。兩者形成了一種對比。在博子遇見女(藤井樹)時,一個移鏡頭,形象的表現出了兩者處在不同的時空。博子代表著回憶,女樹代表著現實,過去和現在的交錯,同時也是女樹回憶的開始。
影片中色彩的運用獨具匠心,增強了影片內涵的力量,使影片更具有透明度,使生與死兩者在回憶中顯的更有力度。影片一開始,博子的黑色外套和一頭黑發,躺在一片茫茫的白雪中,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緊接著葬禮上每個人都身著黑裝在漫天漫野的白雪中,黑與白兩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成了烘托氣氛的主色。影片最大的對比,在于室外和室內的對比,室外總是一片白雪皚皚,給人一種凄涼之感,那是博子回憶的顏色,也是影片死的顏色。而影片室內中多用熔爐、電燈等人工光熱源來調整光線強弱,營造出少有的溫馨之感。當女樹在燈下讀信時,秋葉在爐室工作時都大量采用了暖色調來塑造影像風格。在營造浪漫的暖系畫面時,與片中大量的冷系畫面作對比。表達了死亡與回憶。
無常世事,脆弱人心,并非所有人都能再次撥動那一度停止的指針。無論深諳怎樣的哲理,也無法消除的悲哀比比皆是。僅愿你我善待過往,也被過往溫柔以待。生與死般的愛情也是如此。
★★
指導老師:凌敏智
學生:麥迪.全德
▼
加小K老師微信:1193988644
備注:18藝考生
拉你進群分享更多的的獨家資料
電影新視界
為你搜羅更多的電影分析
電影|電視|紀錄片|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