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非常重視糖尿病的飲食控制,對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有諸多要求和限制,糖友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那么中醫學對于糖尿病飲食有哪些觀點呢?從中醫角度來說,糖友應該限制食用哪些食物呢?關于糖尿病(消渴)的發病機制,“陰虛燥熱”論是中醫學的主流觀點。金元時期劉河間的《三消論》明確提出“消渴之病,本濕寒之陰氣極衰,燥熱之陽氣太盛”,治療上“法當用寒藥養陰瀉陽,是謂瀉實補虛之道也”。據此我們認為,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過量食用那些性熱厚味的“補品”,如鹿(牛)鞭、肉桂、羊肉、韭菜、辣椒、白酒等。如果飲食不節是外因的話,那么“脾虛”就是糖尿病發病的內因。如《內經》中《素問·奇病論篇》說:“……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其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說明過食肥甘,傷及脾胃,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是導致代謝紊亂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在脾胃的吸收功能有限的情況下,過食油膩、高熱量的食物,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病。有糖尿病風險的老年人,應該少吃或不吃煎炸食品、動物內臟(如肝、腦、腎等)、蛋黃、魚子、甜點蜜餞、甜水果以及豬油、牛油、奶油、黃油等,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當多,應盡量不吃或少吃。根據中醫“藥食同源”的理論,有些藥物具有健脾補腎作用,也是很好的降糖中藥,如山藥,但因其含碳水化合物較多,食用起來要限制用量。類似的食品還有土豆、芋頭、藕、胡蘿卜等,建議少用或食用后減少相應的主食量。您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請加關注、轉發朋友圈,別的糖友們一定會非常感謝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