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根據教育部規劃,2010年高中新課程將在全國全面鋪開。老教師是新課改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教育觀念還來不及轉變,年齡已臨近退休,有進取心,又受到教研活動45歲以下的限制,再加上農村地區落后的硬件設施,一些老教師困惑多了,積極性低了。 □作為農村教學改革的主力軍,一線教師尤其是老教師,怎樣才能改善現有狀態,盡快適應新課改?教育部門又該怎樣調動老教師的積極性,為老教師“輸血”,讓其發揮經驗優勢? “不服老還是不行啊?!崩贤醢颜n本摔在桌上,深深地嘆了口氣。老王是語文高級教師,在漢口一所重點高中教了30多年語文。原以為對課堂駕輕就熟的他,如今卻面臨諸多挑戰,而不久前一位年輕教師的公開課,更是讓他多年建立起來的自信和驕傲跌到了谷底。 聞所未聞的內容,怎么教給學生? 許多農村老教師自己都沒用過全自動洗衣機,如何告訴學生它的工作原理?農村校師資不足,結構不合理,老教師被推上了新課改一線?!翱焱诵莸睦项^子也得從頭學起”,壓力可想而知。 前不久,老王去聽一位新任教師的公開課,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他沒想到語文課還有這種上法:“一篇《滕王閣序》,融合了建筑、音樂、美術、政治、歷史等其他學科的知識,視頻、圖片資料應有盡有,老師講的不多,都是學生在發言,一節課上得熱熱鬧鬧,課后學生們都說沒想到枯燥的文言文還可以這么生動?!毕啾戎?,老王按部就班、大卸八塊式的教學方法多少就顯得有點寡淡無味,學生的積極性也自然高不起來。 2009年秋天,高中新課改在湖北省全面鋪開,42.3萬名高一新生面臨全新的課堂學習模式,這也給高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老王任教的語文為例,新課改之前的高中語文教材共有6本,課改之后則增加到16本,包括5本必修教材和11本選修教材。 據武漢市江岸區高中語文教研員鄭圣祖介紹,現在武漢市高一到高二年級的語文課時由每周5節課減少到4節課,每冊課本的學習課時實際上只有兩個月左右,“語文課所包含的內容增加了,教師必須將所有的內容整合起來,利用有限的時間,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p> 翻開湖北省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記者看到,“酷”、“爽”、“辣妹”、“閃客”等流行詞語都成為課本的內容?!靶抡n程涉及的理念、教法、要求,對老教師來說是一個難關,教材上的一些內容甚至聞所未聞,我這個快退休的老頭子必須從頭學起?!闭f起新課改,老王頗有些無奈。 對新課改的擔憂在農村教師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陳明是湖北省襄樊市一所鄉鎮高中的副校長,也是一位有著20多年教齡的物理教師。他告訴記者,高中新課改推行后,高中增加了一門旨在培養高中生科技興趣的《通用技術》課程,該課程也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中包含《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兩部分。選修課則包括《建筑及其設計》、《簡易機器人制作》、《家政與生活技術》和《汽車駕駛與保養》等七大板塊。 陳明說,由于學校師資不夠,沒有專任的通用技術科目教師,只能由物理教師兼任?!叭詣酉匆聶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音樂噴泉能噴得更高嗎?諸如此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都是這門課程探究的對象,好多農村老教師自己都沒用過全自動洗衣機,又如何教給學生呢?”陳明說,新課改實行選修制和學分制,選修的內容廣泛,農村學校師資不足,教師結構不合理,許多老教師被推到了高中新課改的第一線,“許多中青年教師適應新課改尚有難度,更別提老教師了,一些課程的選修內容達到十幾本書,老教師的壓力可想而知。” 越來越多的困惑,從何而來? 應試教育下形成的傳統教學觀念是老教師在適應新課改進程中最大的“攔路虎”。新課改培訓的主要形式是遠程培訓,雖然老教師也參與其中,但面對不斷變革的教育教學形勢,還是會感到很吃力。 “任何課程改革都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或者修正教師以前的做法,一些老教師教了大半輩子書,要在短時間內把他們爛熟于心的教法改變過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武漢市教研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說,“面對教學上的重大變革,一些老教師思想準備不夠充分,特別是教育觀念還沒有及時轉變過來,跟不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還停留在生硬灌輸、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層面上?!彼J為,應試教育下形成的傳統教學觀念是老教師在適應新課改進程中最大的“攔路虎”。 采訪中,不少老教師的話也印證了他的說法。武漢市遠城區新洲一中的紀老師坦然地說:“屈指數來,自己從事教師工作已經有30多個年頭了,這么多年來,我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和方法,這成為上好政治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我也因此感到一種優越感和自豪感。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我的這種優越感和自豪感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疑問、困惑,甚至在心中隱隱地出現了一種危機感。” 由于年齡關系,老教師臨近退休,而此時多數教師的職稱評審已經塵埃落定,因此不少人抱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心態。在農村學校,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況:雖然基礎教育新課改已經推行了好幾年,但是有的老教師還沒有參加過一次課改培訓會和研討會,對于課改的性質、目的,還一無所知。 盡管部分老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還存在一些偏差,但是并非所有老教師都視新課改為洪水猛獸。湖北省荊門市龍泉中學教科處副主任王祖榮告訴記者:“其實很多老教師都十分關注課改,他們對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有切身的感受,對素質教育寄予厚望,并努力打破僵局。”那么對于這部分并沒有思想障礙的老教師來說,新課改又難在哪里? “現在各級教育科研部門在組織活動時,白紙黑字明確規定,年齡必須在45歲以下甚至更低。中老年教師想參加活動提高業務能力的愿望成了泡影,老教師失去了繼續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可能會影響積極性和進取心。”王祖榮分析。據了解,現在新課改培訓的主要形式是遠程培訓,雖然老教師也參與其中,但面對不斷變革的教育教學形勢,還是會感到很吃力。 同時,由于新課改注重揭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發現等學習目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這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而農村地區落后的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阻礙了許多老教師參與新課程改革?!盎ヂ摼W上大量的信息,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然而目前許多農村老教師的教學還停留在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上,他們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感到很困惑,要不要用,能不能用,該怎么用成為老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個新難題?!标惷髡f。 該怎樣努力,才能度過“陣痛”? 調動老教師的積極性,發揮老教師的經驗優勢,就必須給老教師提供能參與新課改的平臺。省市級培訓、地方與學校的培訓與推動,都不可或缺。 襄樊一中數學特級教師王勇,從事教學已有20多年,如今帶高一。面對新課改,他自稱感覺像是“新手上路”。王勇認為,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他看來,新課改不應被視為洪水猛獸,“課程的主要內容其實都差不多,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同時有一些新增內容。我認為新課改是挑戰也是機遇?!?/p> “我自己從事教學已經20多年,我認為對年輕教師和中老年教師不能用好與不好簡單評判,他們各有優勢。年輕教師有活力,精力旺盛,有創意,想象力更豐富,能制造有聲課堂,讓課堂更活躍,受孩子們的喜歡,很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也很配合工作。而中老年教師在教學育人方面經驗更豐富?!蓖跤抡f,“對于新課改,中老年教師在接受和運用上,的確沒有年輕教師好,但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培訓,再加以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中老年教師一樣可以運用自如,游刃有余。” 任何改革都必須以之前發展的成果為基礎,因此高中新課改也并非意味著將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拋棄,武漢市洪山區教科研究培訓中心主任樂軍說:“課程改革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完善和補充,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一定都是糟粕,關鍵是要不斷地總結與反思,老教師在用好以往經驗的同時,要在新課程的教學中不斷積累新經驗,營造更好的課堂效果。” “新課程改革也并不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全面否定,否則就會走上另一個極端。”武漢市育才高中52歲的江老師也有同樣的看法,“傳統教學模式中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需要我們傳承下去,我覺得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應該是在汲取傳統教學方式合理因素基礎上的一種發展?!?/p> “課改教學與過去是一脈相承的,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也是相似的?!蔽錆h市十一中語文特級教師劉文松說,“新課改再怎么改也繞不開對學生‘兩基’能力的要求,即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以語文為例,無論是課改前還是課改后,都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眲⑽乃烧J為,課改后,各學科教師仍然要將必學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只是在具體教學方式上,體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這一點來看,老教師教學時間長,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豐富,是教育教學的寶貴財富,是新教師成長的學習楷模,只要教師具有較好的學科素養,同時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傳統優勢一樣能在新課改的浪潮中發揚光大。 盡管如此,調動老教師的積極性,發揮老教師的優勢,還必須給老教師提供一個參與新課改的平臺。而目前,老教師發展平臺過于窄小,許多老教師無法參加較高層次教科研活動,這給老教師參與新課改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現有的省市級培訓力量難以覆蓋到全體教師,而我們培訓骨干教師、培訓教研員的主要目的正在于把這一批人培養成新課改、新理念的帶動者和傳播者,回去之后,他們能形成一個帶動作用,輻射到全校、全鄉、全縣?!焙笔〗逃龔d相關負責人說。據介紹,近年來,湖北省的省級教師培訓在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上進行了調整,要求培訓課程與內容更多地指向新課程實施中的困惑和問題,立足幫助參訓教師更好地科學設計、有效構建、靈活實施新課程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與能力。 在目前省市級培訓難以對老教師全覆蓋的局面下,地方和學校的培訓和促動顯得尤為重要。荊門市龍泉中學幾年前就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建立自主、合作、高效課堂”的校級課題研究,鼓勵全校教師參與,不少老教師不甘落后,積極參與。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老教師在面對新課改時從容不迫,能很快進入角色。 補充新鮮血液,帶動老教師參與新課改 有的老教師實在是無法跟上新課改的節奏,這就需要及時補充新鮮血液,讓那些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學習能力強的年輕教師去承擔新課改的重任,并帶動老教師積極參與新課改。 “有的老教師實在是無法跟上新課改的節奏,如果硬拉這些教師上馬,只會影響課堂效率和新課改的效果,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及時補充新鮮血液,讓那些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學習能力強的年輕教師去承擔新課改的重任,并帶動老教師積極參與新課改。”湖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對農村教育高度重視,教師工資、危房改造、教學設施等問題逐步得到有效解決,教育外部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但是農村教師的素質、結構還不能完全適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需要。在年齡結構上,中青年教師缺乏;在學歷層次上,鄉鎮學校第一學歷為本科的教師很少;在學科需求上,外語、信息技術等學科急需補充人員。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就要抓住師資建設這個重點,構建新的教師補充機制?!?/p> 據了解,2004年,湖北省教育廳啟動了“湖北省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鼓勵大學優秀應屆畢業生到貧困縣農村鄉鎮學校去任教,通過政策引導、經濟激勵等措施,每年從普通高等學校中,遴選一批應屆本科畢業生到鄉鎮學校任教,重點支持農村的薄弱學校,重點支持農村學校的薄弱學科。截至2009年,共選派了一萬多名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到該省的1300多所農村學校資教,目前,該省每27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中,就有1名資教生。 2009年7月17日,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課改副校長第五班培訓順利結業。至此,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省級骨干培訓圓滿結束。在為期兩周的滾動式培訓過程中,全省共有4128名學員參加省級培訓,其中學科骨干培訓者1873名,教育行政管理干部323名,教研及培訓機構負責人210名,普通高中學校管理干部1722名。 同時,湖北省在省高中課改試行方案中,也明確要求高校對師范生加強課改內容的教育,根據新課程實施的要求,增設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主動為新課程提供服務,使師范生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技能能夠滿足新課程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