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確實是一種有點神奇的東西,在很多國家都有咖喱的忠實擁躉。而【咖喱】最初的起源是來源于印度的泰米爾語,大致的意思就是“不同香辛料煮制的醬汁”,Kulry這個詞就是由印度語“kari”演化而來的。
其實很多國家接觸到咖喱還是“拐了個彎”的,并非直接是從印度傳入的。
在歐洲的殖民者從印度回到歐洲之后,也帶回去了眾多香料,之后十分懷念咖喱的味道,于是開始自己弄出了可以理解為是“歐式咖喱”的東西,一時之間十分風靡。之后咖喱在世界各地開始與當地的飲食融合,不斷的發展出各有特色、風格的味道和吃法。比如在日本這種被改變過的咖喱十分受歡迎,在美食界的地位與拉面是差不多一樣重要的。(有點意思的就是拉面也是后來傳入日本的。)
至于為什么咖喱誕生于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我覺得其實原因也不復雜。很多人都知道牛在印度有著比較高的地位,他們幾乎是不吃牛肉的,與此同時因為其他原因,他們也不吃豬肉,那么可以吃的大型肉用動物就只有相對異味比較重的羊肉了。而咖喱最初形成就是因為人們很難用單一香料去除羊肉的異味,在不斷的嘗試中慢慢的咖喱就這么誕生了。
而且咖喱這種調味料尤其適合南亞、東南亞這類潮濕悶熱氣候的地區,咖喱可以給食物增香增色、刺激食欲,同時還可以一定程度的抑制細菌過快滋生,使得食物可以保存的稍微就一些,沒那么容易腐敗變質。
至于咖喱的配料就沒辦法說盡了,實在是各地有各地的做法,用到幾十種辛香料都是很正常的。常用的就有:辣椒、小茴香、胡荽、芥末籽、豆蔻、姜黃、八角、桂皮、大蒜、洋蔥等等,可謂是千變萬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嘗試配置一下自己專屬的咖喱哦,說不定可以一舉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奇妙滋味。
現在咖喱已經是很常見的普通調料了,你喜歡咖喱的味道嗎?最喜歡的是什么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