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咱們后臺收到了不少讀者留言,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幫孩子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我特別理解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因為喜歡看我文章的媽媽,多半都是和我一路同行走過來的,很多寶貝和千尋一樣,很快就要進入學前班,為幼小銜接做準備。這時候,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自然要提上議事日程。
正好,在孩子主動學習這件事上,我也有一些心得體會,想要跟大家分享。
千尋現在四歲十個月,已經養(yǎng)成了高效規(guī)律的學習習慣,她每天放學會趕去家附近的繪本館做閱讀,閱讀結束后,還要做會數學和拼寫練習。有時上完興趣課天色已晚,依然堅持學習一小時,八點半左右才戀戀不舍地離開繪本館回家。上周有一天風大雨大,忽然降溫八度,我和她爸都凍得不行,本想早點回家,仍被她逼到繪本館,執(zhí)著程度可見一斑。
對她而言,每天的學習,已經內化成了不耗費意志力的習慣,就像吃飯喝水一樣不可缺少。
身邊很多同為父母的朋友都問過我,是怎么給孩子做時間管理?
說實話,我從沒刻意做過時間管理。但我又不能說,千尋就是天生熱愛學習的娃。鬼知道這句話有多假,連大人下班都只想癱倒在沙發(fā)上吃吃零食刷刷劇,孩子又怎么會在放學后主動學習?
想來想去,答案只有一個:今天的質變,不過是之前所有量變的集合。雖然,過程中我也用了很多方法、技巧,但說到終極秘訣,也就是苦盡甘來而已。所以,今天沒有準備即時生效的技巧給大家,反而想聊聊……
- - - 1700多個日子里,我們都做了什么 - - -
老師上課時,常常驚訝于千尋對繪本的熟悉度,很多內容只講一遍,她就能順利復述。除了閱讀,計算能力、英語拼讀能力也相比同齡人好一些。
其實,只聽一遍就能復述,是因為老師講的繪本,大多她都已經讀過,我簡單算了算,到今年五月,千尋就有近五千本繪本的閱讀量了。數學計算,那是在無數次桌游中“玩”出來的,英語拼讀,離不開每晚workbook上的練習……說到底,都是長年累月積累出來的。
這每天如一日的堅持,父母的陪伴絕對是基本。說實話,孩子小的時候,沒什么時間支配能力,大人不陪,他也就只能看電視或散漫消磨,幾個小時還沒做點啥就得睡覺了。
但陪伴不是件容易的事。
陪伴的背后,注定有犧牲,沒有任何一個家長,可以在自我時間與高質量陪娃之間找到完美平衡。回想前三年,也是孩子習慣養(yǎng)成最重要的幾年里,我和先生幾乎放棄了所有本屬于自己的時間。下班,對我來說不是休息,只是另一場長跑的開始。
還記得之前,我分享過的文章《陪娃時間少了,親子關系反而好了,陪伴的真諦你了解嗎?》么?這標題聽起來很有迷惑性,仿佛自己是個不會被娃拴住的現代獨立女性。可認真讀完文章的親就知道,若不是累到極致,怎會生出“科學分配陪娃時間”的心思?假期偷得一日閑的攻略背后,不過是疲憊滿滿的日常。
千尋幾乎每天放學后都去繪本館學習,我和先生輪流陪伴。有人問我晚飯怎么辦,我能說連續(xù)兩年我和先生幾乎都是九點才吃晚飯么?下班后要無縫銜接,除了路上補充點零食,是沒有時間吃飯的。
昨天的晚餐,沒有時間準備,只能用最簡單的模式,保證營養(yǎng)就行
長年累月保持高質量陪伴,屬于個人的時間和空間越來越逼仄,對家長來說是很大的考驗。
千尋兩歲半的時候,我崩潰過一次,當時正趕上她第一個叛逆期,矛盾沖突時有發(fā)生,我一邊要安撫她的各種“不”,一邊還得把習慣養(yǎng)成堅持下去,加上長期自我休息的匱乏,整個人心力交瘁到極點,某天深夜,終于忍不住放聲大哭。
之后,我找了個地兒一個人住了三天,那三天里,我想了很多,關于得與失。
思考的結果,是不得不接受的殘酷現實:
優(yōu)質教育資源向來昂貴,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又渴望孩子走得更好更遠,除了燃燒自己,別無他法。也許,每個得到背后都有失去,想清楚要什么,為此需要放棄什么,然后不帶情緒地去堅持,是我唯一能做的。
千尋三歲半開始,只是陪伴已經不夠用,不管怎樣,讀書寫字都比不上看動畫片來得輕松啊。雖然每次去繪本館前,我都會先帶她在戶外瘋玩一會,但你也知道,從玩切換到學有多不容易。
除非,學和玩一樣快樂。不是有人說過嗎,學習是件辛苦的事,但不該是痛苦的事。
當我往這方面努力時,才發(fā)現這句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把學習變快樂,考驗的是家長。
以逛街為例吧,沒娃前我逛街就是買買衣服喝喝咖啡,有娃后,變成了直奔書店兒童區(qū),隨身帶著筆和本子,看到有趣的繪本或是有用有感的教育方法,馬上就能記錄下來。
自打有了孩子,這幾年,我都已經記不清自己看了多少繪本,多少教育和兒童心理學著作,還有那些以前從不關心的冷門紀錄片、TED視頻。
有時也會感到壓力,再也找不到從前暢快淋漓讀故事那種完全松弛的感覺,現在一邊看書,得一邊思考琢磨:這部繪本孩子會有興趣嗎?故事內容可以做什么樣的延伸?這個育兒方法真的適用于孩子嗎?
還要把學到的東西用到實踐中,去反復論證。
每次親子閱讀前,我都會做教案,關于如何完成閱讀內容的延伸和跨界,如何講得更有趣。教案會根據孩子的反饋做修正,有一次,我發(fā)現孩子不但有聽的需求,也有強烈的動手意愿,便在閱讀教案中加入與內容有關的小手工。
前段時間,我和先生在嘗試讓小朋友“演繪本”,這種形式類似于戲劇課,很有趣,參與度高,深受孩子們喜愛,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長句子的表達。
幾個小朋友在演繪本《美女與野獸》
在不斷實踐和孩子不斷給出反饋的過程中,我從一個不熟悉繪本的媽媽,變成了擁有親子閱讀數據庫的媽媽,也才終于敢對你們說,在「和千尋一起讀繪本」欄目里,推薦給大家的繪本,一定是孩子喜歡又有教育效果的。因為,每一本我都讀了不下十遍。
當孩子開始識字,為了讓識字變得好玩,我們在一起畫識字卡。
把英語與畫畫結合起來,關于季節(jié)的單詞很快就能掌握。
當數學變成游戲模式,“1234”好像也沒那么枯燥乏味了。(關于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感興趣的親可參考我之前分享過的《那些數學好的孩子,在生活細節(jié)上就開始培養(yǎng)數學能力了!》
……
就靠著這一次次琢磨,一次次實踐,還真的實現了快樂學習。如今,不只是千尋每天放學就開心奔向繪本館學習,還帶動了好些同學和她一起,這個滿滿正能量的小隊伍正在悄悄壯大。
收獲總是令人欣慰的,但這一路走來的過程也是真的艱辛。
回想這幾年,我真的放棄了很多,追劇聚餐的輕松日子一去不復返,每天都很忙,忙著學習忙著實踐,時常感到壓力和挑戰(zhàn)。
不過,這辛苦的每一天,卻仿佛更有生機了。和螺絲釘般的工作比起來,看到自己的努力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會有種默默耕耘的園丁,看見花開的成就感。
當我把實踐所得分享出來,又幸運地收獲了支持我、給我力量的你們。而這之前,我從不敢想象自己可以影響和幫助那么多人。每每看到留言,有媽媽說用我推薦的方法收到不錯的效果,真的是滿心歡喜。
是的,我不得不承認,是孩子,把我變成了更好的我。
所以,今天啰啰嗦嗦好似講了一部“帶娃血淚史”,并不是想彰顯自己在育兒路上付出了多少,只是想告訴困惑、焦慮,一度沮喪到想放棄的媽媽們:曾經,我和你們一樣,是非常普通的媽媽,有孩子前,對教育知之甚少,面對“如何培養(yǎng)好一個孩子”這個龐大的課題,也是一頭霧水,也有過看了很多育兒文章依然做不好的痛苦。
這些年,思路才慢慢變得清晰,對很多教育理論有了自己獨立的看法,并且,結合實踐,開始構建起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育兒方法,沒什么訣竅,就是用心去做,用時間去累積!
只不過,這最簡單的一句話,卻是世間最難。何況,養(yǎng)育孩子這件事,剛開始很難看見成效,堅持起來更難。這個我深有體會,讀一個月書,孩子還是那樣,讀兩個月,看起來也沒有太大進步,一年,甚至兩年,才會出現變化。這個過程的確有點長,但能確定的是,只要你用心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有收獲。其實,這世上做什么事不得靠點水磨功夫呢?加油!
今天文章好像有點標題黨的嫌疑,想用一個方法搞定孩子主動學習的媽媽恐怕要失望了,能認真看完的,想必是和我一樣相信“勤能補拙”的同道中人,感謝你們一直都在,我們一起共勉、一起努力吧!
其實,這個過程中,我也搖擺過,也曾一度懷疑自己的價值,我單純是一個媽媽嗎?我的人生是不是只為了孩子而活?但認真去做之后,我發(fā)現不是這樣的。
伴隨孩子的成長,我自己也在成長。我完成了上百萬字的童書,參加了浙江省兒童文學大賽頒獎典禮,完成了兒童心理學和P.E.T父母效能訓練的系統(tǒng)學習,認識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再然后,開始在帶娃同時堅持分享心得,寫過幾百篇育兒原創(chuàng)文章,創(chuàng)建了“和千尋一起讀繪本、看電影”欄目……我一次次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又一次次因為你們的激勵去突破自己的局限。時間,讓我和孩子都成了更好的人。
所以啊,誰說有了孩子就會失去自我價值?這世上,有一種親子關系叫彼此成就,愿你我都能得到!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