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獼猴桃已經進入絨球期,隨著氣溫上升,萌芽也是近半個多月的事情了。如何做好春季管理,預防萌芽不整齊、新葉發黃卷曲、早春易受凍。
獼猴桃已經進入絨球期,隨著氣溫上升,萌芽也是近半個多月的事情了。如何做好春季管理,預防萌芽不整齊、新葉發黃卷曲、早春易受凍等問題呢?
春季個別地區易出現春旱,春灌對于促進萌芽很關鍵。一般對于北方地區獼猴桃,土壤解凍后就可以灌水一次,萌芽肥前后再灌第二次,開花前10天再灌一次。一是緩解春旱,二是促進抽梢萌芽,三是對于緩解凍害有一定幫助。
如果春季雨水較為豐富,應及時開溝排水,防止積水漚根。
秦嶺一帶獼猴桃產區春季容易發生晚霜凍害,尤其是地勢低洼的果園,應注意防凍。霜凍害一般發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的夜晚凌晨,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告,溫低至2 ℃左右時,要及時做好預防工作。
四川、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季易發生倒春寒,對于已經開始萌芽的獼猴桃嫩葉嫩芽影響較大,需要做好防凍措施。
常規防凍措施有:低溫霜凍前果園灌水、熏煙,樹干涂白等。也可以通過給樹體補磷鋅鉀鈣等養分,提高樹體抗凍力。比如低溫來臨前、低溫后,可以葉噴微補苗力1000倍+微補硼力2000倍,又提高抗凍力,促進凍后恢復,同時促花壯花。
獼猴桃的根系在土壤溫度達到8℃以上時就開始活動,樹液流動、將營養物質從通過萌動的根系吸收而向上運輸促進芽苞爆裂,根系的生長是在破芽后半個月左右(絨球期)。獼猴桃萌芽期對養分需求較大,此時既要根系生長, 又要新梢萌發,同時還要花芽分化,如果不及時補充足夠的養分,容易導致新梢葉片發黃、卷曲皺縮,新梢不齊不壯,進而影響到花粉花力、花期一致性等。
如何保證三者平衡?萌芽肥很關鍵。萌芽到開花前,根據樹勢、樹齡等,未施基肥的果園繼續施基肥(有機肥+鈣鎂中微量元素肥),已施基肥的果園追施萌芽肥。萌芽期到底補充哪些肥料比較好?只用復合肥行不行?
萌芽期首先要促根,促根必須補磷補鈣,磷促進主根,鈣促進毛根;
萌芽期要促進新梢萌發,氮磷鉀肥不可少,同時缺鈣會導致新梢枯萎收尖,缺鋅,新梢黃葉小葉,缺硼,新葉畸形皺縮,缺鎂老葉轉綠慢,由此可見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不可少;
萌芽期也是花芽形態分化高峰期,此時缺硼缺鋅影響開花質量,進而影響坐果及幼果發育。
由此可見,只用氮磷鉀復合肥,營養無法滿足獼猴桃萌芽期需求,建議果農萌芽期撒施復合肥時,加入微補倍力2兩/樹,一次性補足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彌補大肥養分不均衡,促進根系發育,萌芽整齊,新梢有力。
摘心:海沃德、園田、華優等品種,現蕾后,及時對強旺結果枝在最上花蕾前,留成熟葉摘心,以防風吹折枝損失產量。摘心可分批進行,先摘強旺背上枝,接著摘長旺的其他枝。
抹芽:萌芽后,除紅陽、翠香品種外,其他品種抹除結果母枝上弱芽梢、病蟲危害芽梢、背下梢等,減少無效消耗。
疏蕾:花前疏除所有側蕾。紅陽結果母枝上,每隔一個結果枝,疏去另一結果枝上所有花蕾。
春季是獼猴桃病害高峰期,發芽前清除果園內雜草、落葉以及病蟲枝條,刮除翹皮和粗皮,修剪病、殘、死枝,然后集中深埋或燒毀,同時噴藥清園。
潰瘍?。喊l病以春秋兩季為主,屬弱寄生、低溫高濕性病害,春季旬均溫10~14 攝氏度,如遇大風雨或連日高濕陰雨天氣,病害易流行。因此傷流期開始,每隔幾天需要全園仔細檢查,發現病斑枝條,及時剪去,同時將病枝帶出果園燒毀。修枝抹芽后及時打藥,多用有機肥改良土壤,平衡施肥尤其注重中微量元素(微補方案),限制掛果量,增強樹體抗性。
根腐?。韩J猴桃根腐病在高溫高濕容易爆發,平時澆水過多,果園積水,施肥距主根較近或施肥量大,翻地時造成大的根系損傷,栽植過深,土壤板結,掛果量大,土壤養分不足,栽植時苗木帶菌,這些情況都容易引發根腐病。獼猴桃屬于淺根系作物,保水保肥能力相對較弱,樹勢易早衰,所以要特別做好根部的護養,全生育期注重補鈣促根(微補倍力),同時多用有機肥,改良土壤,選用無毒苗木,預防積水漚根,合理負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