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代購本是與人方便、又能賺些生活費、還能幫助歐洲名牌走向世界的雙贏之舉,但現在卻成了兩頭打壓的危險行業。意大利警方已對米蘭和羅馬等地的華人代購進行過搜捕,除抓捕之外,自身也在反省管理上的漏洞以防代購再鉆空子。
Cgil機構在對羅馬Fiumicino機場現有的退稅程序進行研究后指出,雖然政府正在推行電子發票以打擊偷稅漏稅,但很多地方仍然需要改進,其中羅馬退稅點的設立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在利用這一漏洞通過退稅為自己“減負”。該機構表示,“如果想知道逃稅是多么簡單的一件事,不妨去羅馬Fiumicino3號航站樓海關處看看就行了。這兒的海關辦公室設在安檢之后,并為旅客集中辦理商品退稅手續。但由于機場設置問題,這兒的海關根本沒辦法對照退稅物品是否與實際相符,因為行李都不在旅客的身邊,海關沒法檢查退稅的旅客是否真的買了這些東西。”不僅如此,乘客在退完稅后,甚至還可以直接回到1號或3號航站樓的到達大廳,而不是登機層。實際上海關沒有辦法準確地跟蹤到旅客退稅后的去向。目前,羅馬機場已對此加強管理,并對部分乘客的行李進行開箱抽檢。隨著中國電商法落地,加速了代購行業的洗牌。但歐洲方面卻因懷疑某些華人代購涉嫌到洗錢,從而對代購的監控越來越緊。
2月10日法國媒體披露稱,去年秋天巴黎警方抓獲3名華人代購,他們涉嫌2017年到2018年期間在500萬歐元的代購交易上逃稅。據悉,警方調查始于一封匿名信。信中揭發,有3人專門在巴黎大商場購買路易威登包,之后高價賣給中國買家,他們還雇傭持有旅游簽證的中間人,后者收取退稅作為勞務費。調查人員通過跟蹤監控發現,3名代購分別留學生、藝術家和秘書工作者,他們的代購程序分兩步走。首先,兩名不想向法國稅務局上報收入的華商將現金交給代購,后者通過中國賬戶將相應金額轉到華商的中國賬戶上,代購從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其次,代購用現金大量買進奢侈品服飾和包包,隨后運往中國高價出售,代購從中獲得另一筆收入。去年10月法國警察實施抓捕行動,30歲的留學生被抓時包里裝有3.2萬歐元現金,34歲的藝術家在住家內被捕,當時她正給商品拍照并準備通過郵局寄出,警方在現場查獲價值7萬歐元的奢侈品。此外,警方還搜出多本假護照存檔,留學生稱自己只是幫手,每年收入近8萬歐元。上述告密信還提到,為限制代購,奢侈品店會按護照限制購買數量,但一些中國游客因擔心護照被偷,有時會出示護照復印件,店員也接受。沒有申報灰色收入,代購頂多是被罰款;但若涉及到和華商現金倒賬的事,性質就變成了“洗錢團伙”從而引發司法層面的關注,這也是華人代購慘遭打壓的根本原因。 (新歐洲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