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書人參加封建王朝舉行通過人才選拔官史的一種制度,采用分科取土的辦法,所以叫科舉,科舉制度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的,到光緒三十年1904年結束,經歷了一千三百年整,產生了736名狀元。考試科目包括,明法,明書,明經的科目,武則天又增設了武舉。
中國第一位狀元是在唐武德五年622年,叫孫伏珈,他是第一個科舉考試的武進士之一。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狀元是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他考上狀元的次年,慈禧太后下令廢除科考制度。所以他是中國歷史中最后一個狀元郎。科舉考試已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為解元,會試第一為會元,殿試第一為狀元。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考到狀元最后做了皇帝的是西夏天慶1203年的登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延宗之子,于天慶十年1203年科舉考試第一名,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耀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黃建二年1211年,發動宮廷政變,成功奪取皇位,稱為,夏神宗。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狀元最后坐上皇帝寶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