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發展于明清,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市井百姓所喜愛,才有如今傳統工藝文化的傳承。明代李漁評紫砂壺:“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古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 。說明古人選壺泡茶以砂者優先,這點很重要,足以區別化工壺,假紫砂壺和毒紫砂壺,這三者都是市場經濟下出現的新工藝壺,只能說是把壺,本質不是紫砂壺了。當然能很直接的區分這三類壺與紫砂壺的區別就是價格,價格低者自然也不是什么紫砂壺。當然也不凡以假充好存在欺蠻行為,要區分這些就要有基本的紫砂知識,特別是關于泥料和工藝。
紫砂郡主總結辨認泥料的快速方法是:一看,看砂,原礦自帶粉砂碎屑,看色,自然界原礦化學物很和諧,顏色自然不會太艷麗;二是摸,摸壺表顆粒質感,凹凸有質而不扎手;三就是用,原礦紫砂正常使用不出半個月就會有包漿和水色。
假紫砂壺的定義是:一,不是使用真正宜興紫砂礦料制作而成;二,不是采用傳統的手工制作工藝;三,采用新工藝,練泥新工藝和成型新工藝,可以提升壺外觀品相,提高產量,這類新壺外觀顏色水色漂亮華麗,工藝細節精良,挑不出毛病。
理論和經驗相結合才能提升眼力辨別力,有朋友為了了解紫砂壺,從幾十元到幾千元的壺都買,慢慢琢磨,有疑問問郡主,也不為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