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場內場外的主題都是人工智能,一天比一天火熱。
我知道大多數讀者對這件事是又好奇又憧憬又懵逼,墻外的gpt久聞大名卻尚未一見,墻內的文心一言還在小范圍排隊測試。保守估計我的讀者應該95%以上還沒真正接觸過ai工具,只是在媒體上陸陸續續看到相關報道,以及在a股感受相關個股不講理的暴漲。
ai最初是以聊天工具的形式全球爆火,這很容易讓一些旁觀的吃瓜群眾低估它的能力。比如在剛剛討論gpt的前幾天,一直有人問我它和小度、小愛有什么區別。
當時的我也沒想通未來的應用延展,只是給了很感性的給了一個主觀判斷:它明顯要聰明,小愛小度像5-6歲的孩子,gpt接近于17-18歲的高中生。
在去年12月我第一次接觸gpt的時候,我很快就意識到它在搜索方面的應用,因為只要給它投喂足夠多的信息量,它就能成為一個具備擬人化能力的互聯網百科全書,而這,是谷歌夢寐以求的能力。
事實證明這個設想很快就成為了現實,微軟以超高的行動力將gpt4接入必應,直接鳥槍換炮大殺四方。現如今必應聊天機器人已經成為我最喜歡用的搜索工具,給它下命令的體驗就相當于你吩咐一個大學生,去網上幫你搜索相關資料,并整理簡報和要素,同時附注關鍵信息的出處。
這樣一份工作就算是一個勤快、嚴謹的大學生來做,起碼也要10-20分鐘,而gpt+必應只要10-20秒。
隨時待命,令出即行,不知疲憊,百倍效率,就是這樣的。
……
到這一步ai只算是兌現了第一層預期,直到office宣布集成gpt,我才發現它有著很好的兼容性,主流軟件都可以通過與gpt合體來進行賦能。
比如最近我一直有給你們展示的ai畫圖,通過語言描述就能聯想繪畫出相應的圖片,這個你們應該都見識過了。其實這不算什么,我后來還去試了一下openai旗下的dall-e,一個ai繪圖工具,給你們展示一下它的延展聯想功能。
你們應該都在夜報里見過這幅照片,當時我替大學同學的產品征集試用者,就隨手掏出手機拍了一張照片。好的,我現在把它上傳到ai,然后要求它幫我擴展照片右邊的內容。我給了關鍵詞是書房,寫字桌。然后就出來這個:
上面這張圖的右半部分不是我家,是ai自己聯想出來的。
我還可以提出要求,給我的桌上畫一只貓,然后就有了:
這些操作對于成熟的設計師來說可能有點小兒科,但我是一個純純的門外漢,借用ai的力量我也可以在半分鐘內做出類似的東西。如果給我一點時間訓練和學習,不用太久,就1-2天適應一下和ai溝通的語言描述,我覺得我也會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
……
所以諸位明白了嗎,這次的ai不是一個簡單的聊天工具,它是科技軟件時代的生產資料革命。原先對于普通人來說有使用技術門檻的那些軟件:office、photoshop、cad、idea,未來都可以借助ai來進行操作。
打個比喻的話,就是人類發明了熱武器,小孩子拿著槍也能biubiubiu掉關羽呂布,那些在冷兵器時代苦練武藝的神箭手,萬人敵,都會逐漸失去自己的舞臺。
哦對了,明天我要坐火車回臺州老家,明晚夜報看情況盡量不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