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JBI循證衛生保健中心(2016)對分析性橫斷面研究(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的質量評價工具包含8個評價項目(下表)。評價者需對每個評價項目做出“是”、“否”、“不清楚”、“不適用”的判斷,并最終經過小組討論,決定該研究是納入、排除,還是需獲取進一步的信息。
澳大利亞JBI循證衛生保健中心對分析性橫斷面研究的真實性評價
評價項目 | 評價結果 |
1. 是否清晰界定了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 | 是 否 不清楚 不適用 |
2. 是否詳細描述研究對象及研究場所? | 是 否 不清楚 不適用 |
3. 是否采用有效、可信的方法測評暴露因素? | 是 否 不清楚 不適用 |
4. 是否采用客觀、標準的方法測評健康問題? | 是 否 不清楚 不適用 |
5. 是否明確了混雜因素? | 是 否 不清楚 不適用 |
6. 是否采取措施控制了混雜因素? | 是 否 不清楚 不適用 |
7. 是否采用有效、可信的方法測評結局指標? | 是 否 不清楚 不適用 |
8. 資料分析方法是否恰當? | 是 否 不清楚 不適用 |
條目解讀:
論文中應清晰描述研究對象的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和排除標準應具體。
論文中應詳細描述研究對象的來源及特征,包括人口學資料、場所、取樣時間。
論文中應清晰描述對暴露因素的測評方法。判定其效度時需有金標準;信度通常包括內部一致性信度、評定者間信度。
判斷該研究納入的患者是否依據公認的診斷標準或定義;如果沒有使用公認的診斷標準或定義,應闡述是依據什么關鍵特征來匹配研究對象的。
除了要研究的暴露因素不同外,各組間的其他因素也不同,會對結果帶來干擾,這些因素就是混雜因素。典型的混雜因素包括各組研究對象的基線特征、預后因素、與要驗證的暴露因素同時存在的其他暴露因素。高質量的研究應識別出這些潛在的混雜因素,并盡可能對其進行測評。但難以測評的是行為、態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混雜因素。
應在研究設計和數據分析中采取措施控制混雜因素帶來的影響。例如,在研究設計中對研究對象進行匹配或分層抽樣;在數據分析中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
閱讀論文的方法部分。如果結局指標(如肺癌)的判定是依據公認的標準或明確的定義,可將該項目評定為“是”;如果肺癌的判定是基于觀察者報告、自評問卷或量表,則會增加過高/過低報告的風險,客觀性受到質疑。應判定測評工具是否經過信效度檢測,這會影響結局判定的有效性。此外,還應關注測評是如何實施的,結果判定者是否接受過測評工具使用方法的培訓;如果有多名結果測評者,應判斷他們的教育水平、臨床經驗、研究經驗、在該研究中承擔的責任等是否類似。
應判斷該研究是否有更恰當的統計分析方法。論文的方法部分應詳細闡述采用了哪些統計分析方法、如何測評和控制混雜因素的;如果采用了回歸分析,應明確闡述自變量有哪些;如果采用了分層分析方法,應闡述是依據什么變量來分層的。此外,還應判斷采用的統計分析方法與研究假設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