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人群逐漸上升,而這種病癥飲食不當關系重大。飲食中的嘌呤會導致尿酸升高,尿酸過高就會引發痛風這種疾病,痛風的時間長了,其實也是有誘發尿毒癥這種疾病的危險,大家都知道尿毒癥的嚴重性。
案例:王大爺從小到大居住在海邊的漁民村,基本餐餐都有魚類海鮮,飲食相當的豐富。但是在他35歲那年,它感到腳趾關節疼痛,讓他半夜都被痛醒,當時很多人都說是風濕病,王大爺自己也覺得是風濕,因為常年與水打交道。有時候實在是疼痛得厲害,就買一些風濕膏藥涂抹。直到有一次疼得都無法下地行走,而且腳的其他關節也出現疼痛,家人送去鎮上的醫院。一到醫院,醫生看了腳就直接確診了——痛風。
腎功能下降,尿毒癥潛伏
醫生給劉大爺進行了藥物治療,劉大爺遵照醫生囑咐按時服藥,剛服藥的一個月,病情控制了一段時間,但是后來發現,痛風還會繼續發作,王大爺服用的藥量越來越大,但是痛風的癥狀沒有明顯改善,反而是吃完之后上吐下瀉。
于是到醫院檢查,結果是劉大爺由于長期服用西藥,導致他的腎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時治療,最后可能會引發尿毒癥。
西藥的副作用都比較大,對于年事已高的王大爺來說,不僅治療效果不好,而且身體更不如以前了。子女們看到這樣的情況,也是痛心不已,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得知一種特殊的進口蔬菜,有調理降低尿酸,緩解痛風的作用。
一種進口蔬菜,是藥食兩用的的天然食材
這種蔬菜叫菊苣,菊苣不僅可以作為蔬菜,也可以是中藥,是一種特殊的植物。作為綠色“健康之王”的菊苣,還被衛生部列為藥食同源類的食品。
菊苣這種植物早在古醫書中就有記載,《中國民族藥志》記載,菊苣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健胃,降低尿酸的作用。菊苣含有馬栗樹皮素,馬栗樹皮甙,野萵苣甙,山萵苣素和山萵苣苦素是降低尿酸,溶解痛風結晶的主要物質。
而著名醫書《金匱要略》中記載的菊苣梔子茶方,專用于帝王和達官貴人的痛風病癥,菊苣就是此方的主要成分。
茶方材料:菊苣根10克,梔子,百合各8克,葛根,蒲公英,桑葉,芡實沙棘各5克,一日用量。
制法:把根類材料搗碎,倒入茶煲,再加入其他材料,放入適量的水以文火煎煮45分鐘,出味后取湯水飲用,一天3次。
此方沿用至今,中醫臨床效果顯著。不過取材和制法較為麻煩,市面上也有同配方的袋泡茶康而福菊苣梔子茶,方便沖泡飲用。
中醫分析:菊苣含有菊苣酸、菊苣多酚是降尿酸的主要物質;梔子含有梔子苷、能清熱涼血,促進尿酸排泄;桑葉含有黃酮類物質,能清除體內毒素,溶解尿酸結晶的作用。而百合含有秋水仙堿、葛根含有葛根異黃酮,具有止痛、鎮靜、緩解痛風的作用。蒲公英芡實沙棘等能利尿祛濕,加快尿酸排泄。
痛風的人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平時禁忌高嘌呤食物。飲食要搭配合理,當尿酸高后就應該及時調理降低,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