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去伊薩卡 來源/簡書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1
作為一個個體,我們的皮膚讓我們和他人的身體有了分隔和邊界。但生活中卻常常可以看到人們的自我不分邊界。
我們可能很清楚,你的身體是你的,我的身體是我的。但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我們卻常常分不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什么是你。也就是說,自我的邊界是模糊的。
事實上,任何人一定是需要有這個精神上的邊界的,讓我們分清楚我是誰,我和別人有什么界限。為什么需要呢?為什么重要呢?后面再說。先解釋一下,什么叫邊界模糊。
有的時候直接解釋一個東西是什么,不如看這個東西是怎么樣表現(xiàn)的。我總結(jié)了邊界模糊,或者說沒有邊界的三種表現(xiàn)。
一、亂入
沒有邊界最常見的變現(xiàn)就是,分不清什么是你的事兒,什么是我的事兒,什么事我們的事兒。
中國這么多的逼婚現(xiàn)象就是最好的例證。父母分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孩子的事情,什么是父母和孩子的事情。明明是孩子的婚姻,父母偏偏要插手干涉。父母會覺得,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不結(jié)婚,日子都過不好。可是,到底是單身過得好還是結(jié)婚過得好,只有孩子自己知道。結(jié)婚如果不幸,這個后果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擔。所以,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說到這兒你大概就明白了,誰承擔事情的后果,這事兒就是誰的,旁人不該過多干涉。而且,誰承擔后果,誰就有對事情地選擇權(quán)和決定權(quán)。
如果是陌生人,我們很容易區(qū)分,那是你的事兒,不管我什么事兒。可是越是親密的關(guān)系,我們就越容易邊界不清。好像你的事兒就是我的事兒啊!所以,越是在親密關(guān)系中,我們越需要警惕自己的這種亂入和干涉的欲望。
自行決定和處理自己的事情,是一個人作為獨立的存在的終極體現(xiàn)。當我們亂入到別人的事情中,企圖替別人判斷和選擇時,并不是真正的為別人好,而是阻止別人做自己。
papi醬有一期視頻,講的過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的絮叨,試圖干涉或者評論你的生活。形象極了!對,說到這里,還要說,別人的事情,別人承擔后果,我們也最好不要評頭論足,這也是一個有自我邊界的人最基本的素質(zhì)。
我還想起我小時候的一些事情。小時候我媽經(jīng)常跟我們講七大姑八大姨的是是非非。我對此非常厭煩,覺得那是他們上一代人的事情,應(yīng)該由他們自己解決,跟我們下一代人沒什么關(guān)系。但是我妹妹心腸特別軟,總是心疼我媽,把那些事兒聽的真真兒的。所以我能看到因為這些事情妹妹承擔的心理沖突。因為這事兒,我沒少在心里埋怨我媽。
所以,認清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本分,不要做越界的事情,很多麻煩沖突就不會有了。
3
二、人格的粘連和捆綁
很多人分不清楚責任的邊界,人格粘連在一起。有清晰邊界的人會知道,我對自己負全部責任,對別人負有限責任。別人對他們自己負全部責任,對我負有限責任。邊界不清的人偏偏反著來。
很多父母吵架,會跟孩子說,要不是為了你,我們早離了。好像他們夫妻繼續(xù)待在糟糕的婚姻里是孩子的責任似的。
心理學(xué)里講,原生家庭塑造了孩子的人格。于是,我看到了很多懂了一點心理學(xué),有一些洞察力的人,就處在對父母的怨恨里出不來。我也有過這個階段。
我還在心理專家楊鳳池老師的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句話——無法和父母和解,就無法和自己和解。這話困擾了我很久,到底是這樣嗎?但這個觀點還是挺普遍的,尤其是那些搞身心靈的。
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真是鬼扯,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有誤。一個成年人,知道自己對自己負全部的責任,而不是父母為自己負責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只有一個人認為,父母對自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這種影響是不可改變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這么多心理沖突。一個邊界清晰的人會知道,父母對自己雖然有責任,但責任是有限的。
只有和父母有了這樣的心理的分割和隔離,一個人才算真正地長大和獨立了。
有一次參加活動,討論自己的擇偶標準,一男生說,他的標準就是女孩子一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我在心里想,他要么太天真,要么沒談過戀愛。要真喜歡了一個女孩子,我才不相信他會拿是否孝敬來衡量對方呢!這么大人了,還和父母粘連在一起,連自己的婚姻都要跟著父母轉(zhuǎn)。這種和父母捆綁在一起的心理狀態(tài)是非常脆弱的,因為他沒有自我,沒有穩(wěn)定的內(nèi)核,當他真的喜歡了一個女孩,這個他想象出來的標準就很容易被打破。
父母只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人,而我們這一生注定要獨自走完。任何人都是,可能只是在某一段和我們陪跑。
很多女性結(jié)了婚,就覺得丈夫應(yīng)該對自己負責。可是誰能替別人負責呢?妻子應(yīng)該對自己負責,丈夫也只能為自己負責,夫妻二人應(yīng)該對他們的關(guān)系負責。
還有人不敢做自己,因為他們心里有個監(jiān)控攝像頭,攝像頭背后是父母、朋友、周圍人的目光。他們總也想不清楚,只有自己能對自己負責任,而且負全部的責任。跟此事件無關(guān)的其他人,不會對ta負任何責任,ta也不對這些人負任何責任。
前天發(fā)的文章《要來的愛,是不是愛?》,有人評論說,要來的愛不是愛,真正愛你的人,會懂你的所有。我在心里壞壞地想:那你就等著唄!一個人不對自己的幸福負責,而是幻想出現(xiàn)一個人拯救你,全盤接手你的幻想也好需要也罷,那你就等著唄!當然,我知道他會有這種想法,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可是他又不是我的來訪者,又沒有給我money,我沒有理解他的責任。
4
三、控制
很多人都聽過父母對你說:“我都是為你好!”
這話表面上多美好啊,那為啥就是不中聽呢?因為這句話的背后是控制,意思是,你要聽我的。
我們中國人都喜歡為別人活,尤其是父母子女之間。父母最厲害的武器就是制造內(nèi)疚,控制孩子。很多父母常常表達自己做了多少犧牲,然后要孩子聽自己的。
可是,問題是,生孩子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由這個選擇生出的種種后果,是他們自己應(yīng)該承擔的,而不是拿這件事當做武器,來控制和捆綁孩子。
被控制和捆綁的人,還會繼續(xù)地去控制別人,而且認為理所應(yīng)當。
大一的時候,我換了學(xué)校的校園免費短號。一女生竟然跟我吵說:“你自己換號,想沒想過我們打電話要費錢啊?”。生氣地不得了,好像我偷了她的錢似的。這話聽起來就像個笑話,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說出口的。
沒有邊界的人,根本搞不清楚,別人有別人的自由和意志,自己有自己的自由和意志。試圖控制別人,讓別人按照我們的意圖行事,是多么不尊重別人,也不尊重自己。
5
分得清楚,什么是我的事兒,什么是別人的事兒;什么是我的責任,什么是別人的責任;什么是我的意志,什么是別人的意志。這是每一個獨立的人應(yīng)該具備的邊界意識。并且,懂得劃清這些邊界,不越界,做好自己,做好本分。
為什么要有清晰的自我邊界,我想上面已經(jīng)回答地很清楚了。一個有清晰的自我邊界的人,才能有穩(wěn)定的自我內(nèi)核去做自己;一個有清晰的自我邊界的人,才能以最節(jié)能的方式獲得高品質(zhì)的關(guān)系;一個有清晰的自我邊界的人,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尊重自己。
//加微信xhss-2看更多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