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重點稅源企業峰值種類及測算方法|會計學校-紹興會計網 - Powered by phpwi...



一、峰值的種類:
(一)變動率峰值:變動峰值是指用于對趨勢分析類指標進行縱向分析判斷,反映某一企業一定時期內變動率指標變動的一般規律值。
(二)行業峰值:行業峰值是指用于對結構性指標進行橫向分析判斷,反映某一行業指標的正常幅度。
(三)配比峰值:配比峰值是指用于對配比指標之間相對變動幅度進行分析判斷,反映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多個配比指標在同一行業內相對變動的正常幅度。
二、峰值測算方法:
(一)變動峰值:按納稅人歷史年度的變化情況,用均方差的辦法計算。
計算步驟及公式:
Ⅰ、先計算歷史數據的平均值:
X=∑Xf/∑f
Ⅱ、計算標準差:
(σ)=  ∑(X-X )²×f/∑f
Ⅲ 、計算峰值:
峰值= X±σ
式中X1,X2.... Xn表示分年度的某一被監控對象變動率指標的數值,f1, f2...fn表示分年度某一被監控對象的銷售額。
(二)行業峰值:根據同行業各個納稅人的監控期內(年度)的指標值計算求得。
計算公式:
Ⅰ、計算加權平均值:
X=∑Xf/∑f
Ⅱ、計算標準差:
(σ)=  ∑(X-X )²f/∑f
Ⅲ 、計算峰值:
峰值= X±σ
式中X1,X2.... Xn表示分析期各個監控對象結構性指標數值;f1, f2...fn表示分析期各個評估對象的銷售額。
三、配比峰值:按同一行業分析期內各個監控對象的數值計算。
計算公式:
Ⅰ 、計算加權平均值:
Z =(∑X/Y*f)/ ∑f
Ⅱ 、計算標準差:
   (σ)=  ∑(Z-Z )²×f/∑f
Ⅲ 、計算峰值:
    峰值= Z±σ  
式中x表示同一行業各個納稅人監控期內配比指標中第一個指標的值,y表示同一行業各個納稅人監控期配比指標中第二個指標的值,Z1 ,Z2 ....Zn表示同一行業中各個納稅人監控期內配比指標的比值。     












重點稅源企業財務分析指標種類及分析方法
一、指標種類
(一)變動類指標
1、稅負變動率
計算公式:稅負變動率=(監控期稅負率-基期稅負率)/基期稅負率×100%
2、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
計算公式: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監控期銷售(營業)收入-基期銷售(營業)收入額)/基期銷售(營業)收入額×100%
3、毛利(益)變動率    
計算公式:毛利(益)變動率=[監控期毛利(益)率-基期毛利(益)率]/ 基期毛利(益)率×100%
4、長期投資變動率
計算公式:長期投資變動率=(長期投資期末數-長期投資年初數)/長期投資年初數×100%
5、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變動率
計算公式: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變動率=(損失期末數-損失年初數)/損失年初數×100%
6、在建工程變動率
計算公式:在建工程變動率=(在建工程期末數-在建工程年初數)/在建工程年初數×100%
7、產品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
計算公式:產品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監控期產品銷售(營業)成本-基期產品銷售(營業)成本]/基期產品銷售(營業)成本×100%
8、期間費用變動率
計算公式:期間費用變動率=[(監控期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發生額合計)-(基期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發生額合計)]/(基期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發生額合計)×100%
9、銷售(營業)利潤變動率
計算公式:銷售(營業)利潤變動率=[監控期銷售(營業)利潤-基期銷售(營業)利潤]/基期銷售(營業)利潤×100%
10、利潤總額變動率
計算公式:利潤總額變動率=(監控期利潤總額-基期利潤總額)/基期利潤總額×100%
(二)行業類指標指標
1、稅負率
計算公式:稅負率=應納稅額/計稅收入額×100%
2、毛利(益)率  
計算公式:毛利(益)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3、利潤率
計算公式:利潤率=監控期利潤額/監控期銷售(營業)收入額×100%
4、收入費用率
計算公式:收入費用率=監控期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發生額合計/監控期銷售(營業)收入額×100%
5、收入成本率
計算公式:收入成本率=監控期產品銷售(營業)成本額/監控期銷售(營業)收入額×100%
6、投資利潤率
計算公式:投資利潤率=監控期企業申報利潤額/實收資本額×100%
7、投資收益率
計算公式:投資收益率=監控期投資收益/(貨幣資金期末余額+應收票據期末余額+短期投資期末余額+長期投資期末余額)×100%
8、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
計算公式: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累計折舊期末數-期初數)÷(固定資產期末數-期初數)×100%
(三)配比類指標
1、銷售額變動率與應納稅額變動率
計算公式:銷售額變動率/應納稅額變動率=[(監控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監控期應納稅額-基期應納稅額)/基期應納稅額]×100%
2、銷售額變動率/銷售成本變動率
計算公式:銷售額變動率/銷售成本變動率=[(監控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 /[(監控期銷售成本-基期銷售成本)/基期銷售成本]×100%
3、銷售額變動率/稅負變動率
計算公式:銷售額變動率/稅負變動率=[(監控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監控期稅負率-基期稅負率)/基期稅負率]×100%
4、進項稅額變動率/應納稅額變動率
計算公式:進項稅額變動率/應納稅額變動率=[(監控期進項稅額-基期進項稅額)/基期進項稅額]/[(監控期應納稅額-基期應納稅額)/基期應納稅額] ×100%
5、稅負變動率/毛利(益)變動率
計算公式:稅負變動率/毛利(益)變動率=[(監控期稅負率-基期稅負率)/基期稅負率]/[(監控期毛益率-基期毛益率)/ 基期毛益率]×100%
6、應付賬款變動率/進項稅額變動率
計算公式:應付帳款變動率/進項稅額變動率=[(期末應付帳款-年初應付帳款)/年初應付帳款]/[(監控期進項稅額-基期進項稅額)/基期進項稅額]×100%
7、應收賬款變動率/銷項稅額變動率
計算公式:應收帳款變動率/銷項稅額變動率={[期末應收帳款-年初應收帳款]/年初應收帳款}/[(監控期銷項稅額-基期銷項稅額)/基期銷項稅額]×100%
8、期間費用變動率/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
計算公式:期間費用變動率/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監控期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發生額合計-基期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發生額合計)/基期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發生額合計]/ [(監控期銷售(營業)收入-基期銷售(營業)收入額)/基期銷售(營業)收入額]×100%
9、利潤總額變動率/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
計算公式:利潤總額變動率/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監控期利潤總額-基期利潤總額)/基期利潤總額]/[(監控期銷售(營業)收入-基期銷售(營業)收入額)/基期銷售(營業)收入額]×100%
10、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銷售(營業)利潤變動率
計算公式: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銷售(營業)利潤變動率={[監控期產品銷售(營業)成本-基期產品銷售(營業)成本]/基期產品銷售(營業)成本}/{[監控期銷售(營業)利潤-基期銷售(營業)利潤]/基期銷售(營業)利潤}×100%
(四)其他指標
1、廣告費準予列支標準
計算公式:廣告費準予列支標準=銷售(營業)收入×準予列支比例,
2、業務招待費準予列支標準
計算公式:全年銷售額小于1500萬元的業務招待費準予列支標準=全年銷售額×5‰;
全年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的業務招待費準予列支標準=(銷售額-1500)×3‰+1500×5‰。
3、業務宣傳費準予列支標準
計算公式:業務宣傳費準予列支標準=全年銷售額×列支比例;
4、壞賬準備準予列支標準
計算公式:壞賬準備準予列支標準=(應收賬款期末數-應收票據期末數)×提取比例
5、公益性捐贈支出準予列支標準
計算公式:公益性捐贈支出準予列支標準=納稅調整前所得×列支比例
二、分析方法
(一)增值稅、消費稅
1、變動類指標
(1)稅負變動率:將企業監控期稅負變動率與以前年度同期稅負變動率進行對比,與以前年度有較大差距的,可以認為應納稅額有異常。
(2)銷售額變動率:將企業監控期的銷售額變動率同行業銷售額正常變動峰值對比,對低于銷售額變動率正常峰值下限或銷售額變動率高于正常峰值上限的,可認定為銷售額變動異常,初步判定納稅人存在銷售貨物未計銷售收入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問題。
(3)毛利(益)變動率:若監控期毛利(益)率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說明企業的盈利水平下降,成本升高,可能存在可能存在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已入賬,但在銷售貨物時只結轉成本而未計或少計銷售額、銷售價格偏低、或將貨物用于本企業集體福利、在建工程等而未計提銷項稅額或未做進項稅額轉出等問題。
(4)長期投資變動率:主要是審核企業有無將生產用、自產貨物投資而未計銷項稅額的問題。若該比例大于1,說明本期對外進行了投資,應對其增加額進行重點分析。
(5)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變動率:若該比例大于1,說明本期損失增加,應對其增加額進行分析,審核企業有無將非正常損失核銷,分析其進項稅額是否轉出。
(6)在建工程變動率:若該比例大于1,說明企業本期有在建工程,應對其增加額進行分析,審核企業有無將自產產品或貨物投入在建工程而未計提銷項稅額或未作進項稅額轉出。
2、行業類指標
(1)稅負率:將企業稅負率與同行業稅負正常峰值或以前年度同期稅負水平進行對比,低于稅負率正常峰值幅度或與以前年度有較大差距的,可以認為應納稅額有異常。
(2)毛利(益)率:將企業監控期的毛利(益)率與行業毛利(益)率進行對比,若明顯低于行業毛利(益)率,說明企業的盈利水平低,成本高,可能存在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已入賬,但在銷售貨物事只結轉成本而未計或少計銷售額、銷售價格偏低、或將貨物用于本企業集體福利、在建工程等而未計提銷項稅額或未做進項稅額轉出等問題。
3、配比類指標
(1)銷售額變動率/應納稅額變動率:一般情況下,銷售額增長,則應納稅額增長,反之則下降,二者的變化應基本同步或符合一定的比例關系。
設監控期銷售額變動率為a,監控期應納增值稅變動率為b,二者相對變動幅度峰值為[-c,c]。
a、b均為正時:
①若│a/b│-1>c,可能存在虛開專用發票或多抵進項稅額的問題;
②若│a/b│-1<c,視為正常差異。
a、b均為負時:
①若│a/b│-1<-c,可能存在虛開專用發票或多抵進項稅額的問題;
②若│a/b│-1>-c,視為正常差異。
a為正、b為負時,可能存在虛開專用發票或多抵進項稅額的問題。
a為負、b為正時,視為正常差異。
(2)銷售額變動率/銷售成本變動率:一般情況下,兩個指標的變動應是基本同步或成比例的。
設監控期銷售額變動率為a,監控期銷售成本變動率為b,,二者相對變動幅度峰值為[-c,c]。
a、b均為正時:①若│a/b│-1<-c,可能存在少計收入的問題;②若│a/b│-1>-c,視為正常差異。
a、b均為負時:①若│a/b│-1>c,可能存在少計收入的問題;②若│a/b│-1<c,視為正常差異。
a為正、b為負時,視為正常差異。
a為負、b為正時,可能存在少計收入的問題。
(3)銷售額變動率/稅負變動率:對銷售額變動率與稅負變動率進行配比分析,主要分析其是否正常經營,有無實現銷售不入帳、掛帳,隱瞞銷售收入或違反規定多抵扣進項稅額。當存在銷售額變動率高于正常峰值的,而稅負變動率低于正常峰值的,說明企業的銷售額增加較大,而稅負反而下降,企業可能存在多抵進項稅款、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現象;當存在銷售額變動率低于正常峰值的,稅負變動率低于正常峰值的,說明企業可能存在銷售不入帳、掛帳,隱瞞銷售收入或多抵扣進項稅額等問題;當存在銷售額變動率低于正常峰值的,稅負變動率高于正常峰值的,企業可能將查補的稅款計入應繳稅金,沖減以后實現的應繳稅金等問題。
(4)進項稅額變動率/應納稅額變動率:進項稅額與應納稅額成反方向變動的關系,進項稅額的減少一般情況下意味著應納稅額的增加。
設本期進項稅額變動率為a,本期應納稅額變動率為b,二者相對變動幅度峰值為[-c,c]。
a、b均為正時:可能存在虛開專用發票或少計收入的問題。
a、b均為負時:可能存在虛開專用發票或少計收入的問題。
a為正、b為負或a為負、b為正時,視為正常差異。
(5)稅負變動率/毛利(益)變動率:一般來講,毛利(益)率和稅收負擔率是同步和同方向變化的,隨著銷售毛利(益)率的增長,增值稅的稅負會提高的。反之,當銷售毛利(益)率下降時,稅收負擔率也會隨之降低的。
設監控期稅收負擔率為a,監控期銷售毛利(益)率為b,,二者相對變動幅度峰值為[-c,c]。
a、b均為正時:①若│a/b│-1<-c,可能存在少計收入或多抵進項稅額的問題;②若│a/b│-1>-c,視為正常差異。
a、b均為負時:①若│a/b│-1>c,可能存在少計收入或多抵進項稅額的問題;②若│a/b│-1<c,視為正常差異。
a為正、b為負時,①若-c<│a/b│-1<c,可能存在少計收入或多抵進項稅額的問題;②若│a/b│-1<-c或│a/b│-1>c,視為正常差異。
a為負、b為正時,可能存在少計收入或多抵進項稅額的問題。
(6)應付賬款變動率/進項稅額變動率:從資金往來的變化,來推斷進項稅額的可信性。從會計核算的一般規律來看,購進存貨,與應付賬款聯系,用它們之間的必然聯系,來驗證進項稅額的真實性。
設應付賬款變動率為a,進項稅額變動率為b。若對比分析出現:①a>0、b>0,說明有取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嫌疑;
②a<0、b<0、a>b,說明有取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嫌疑;
③a<0、b>0,說明有取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嫌疑。
(7)應收賬款變動率/銷項稅額變動率配比分析:來推斷銷項稅額的可信性。從會計核算的一般規律來看,銷售的實現一般與應收賬款相對應,用它們之間的必然聯系,來驗證銷項稅額的真實性。
設應收賬款變動率為a,銷項稅額變動率為b。若對比分析出現:①a>0、b>0、a>b,說明企業有當期銷項稅額未申報或將收入掛賬的嫌疑;
②a<0、b<0、a>b,說明企業有當期銷項稅額未申報或將收入掛賬的嫌疑;
③a>0、b<0,說明企業有當期銷項稅額未申報或將收入掛賬的嫌疑。
(二)所得稅
1、變動類指標
(1)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
① 如果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虛開發票多計收入的問題;
② 如果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少計收入的問題;
③ 如果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2)產品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
① 如果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虛列成本、多轉成本的問題;
② 如果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少轉成本,虛計利潤的問題;
③ 如果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3)期間費用變動率:
① 如果期間費用變動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虛列費用、多計費用的問題;
② 如果期間費用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少計費用,虛計利潤的問題;
③ 如果期間費用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4)銷售(營業)利潤變動率:
① 如果銷售(營業)利潤變動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虛開發票多計收入、少轉成本或多計銷售(營業)利潤等問題;
② 如果銷售(營業)利潤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少計收入、多轉成本、虛列成本或少計銷售(營業)利潤的問題;
③ 如果銷售(營業)利潤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5)利潤總額變動率:
① 如果利潤總額變動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虛開發票多計收入、少轉成本、費用或多計利潤等問題;
② 如果利潤總額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少計收入、多轉成本、費用、虛列成本、費用或少計利潤等問題;
③ 如果利潤總額變動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2、行業類指標
(1)利潤率:
① 如果利潤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少轉成本、費用或多計利潤等問題;
② 如果利潤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多轉成本、費用、虛列成本、費用或少計利潤等問題;
③ 如果利潤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2)收入費用率:
① 如果收入費用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虛列費用、多計費用的問題;
② 如果收入費用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少計費用、虛增利潤的問題;
③ 如果收入費用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3)收入成本率:
① 如果收入成本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虛列成本、多轉成本的問題;
② 如果收入成本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少轉成本、虛增利潤的問題;
③ 如果收入成本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4)投資利潤率:
① 如果投資利潤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少轉成本、費用或多計利潤等問題;
② 如果投資利潤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多轉成本、費用、虛列成本、費用或少計利潤等問題;
③ 如果投資利潤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5)投資收益率:
① 如果投資收益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多計收益的問題;
② 如果投資收益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少計收益的問題,;
③ 如果投資收益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6)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
① 如果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指標數值大于區間上限,可能存在多計提折舊的問題;
② 如果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下限,可能存在少計提折舊的問題;
③ 如果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指標數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3、配比類指標
(1) 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
① 如果比值高于區間上限時,可能存在多計成本或少計收入的問題;
② 如果比值低于區間下限時,可能存在少計成本或多計收入的問題;
③ 如果比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2)期間費用變動率/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
①   如果比值高于區間上限時,可能存在多計費用或少計收入的問題;
②   如果比值低于區間下限時,可能存在少計費用或多計收入的問題;
③ 如果比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3)利潤總額變動率/銷售(營業)收入變動率
① 如果比值高于區間上限時,可能存在少計費用或多計利潤的問題;
② 如果比值低于區間下限時,可能存在多計費用或少計利潤的問題;
③ 如果比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4)銷售(營業)成本變動率/銷售(營業)利潤變動率
① 如果比值高于區間上限時,可能存在多計成本或少計利潤的問題;
② 如果比值低于區間下限時,可能存在少計成本或多計利潤的問題;
③   如果比值小于區間上限且大于區間下限,在正常區間內屬于正常。




  
重點稅源企業稅收收入因素分析主要內容及方法
一、本期銷售收入變化對實現稅收的影響:本期銷售收入變化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銷量變化和產品銷售價格變化。
(一)本期銷量變化對銷售收入的影響。計算本期與去年同期銷量增減數量和產銷百分比變化,并按照去年同期銷售價格計算銷量增減對銷售收入的影響數額,銷量變化主要從企業本期產量變化(從生產設備數量變化、產品結構調整等)、國內、國際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分析銷量發生變化的原因。
本期銷量變化對實現稅收的影響數額=(本期銷量—去年同期銷量)×去年同期單位產品價格×稅率
(二)本期銷售價格變化對銷售收入的影響:計算產品本期銷售價格與去年同期銷售價格增減數,并按照本期銷量計算銷售價格變化對稅收實現的影響數額,從單位生產成本變化(原材料價格變化、勞動生產率變化)、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分析價格發生變化的原因。
本期銷售價格變化對實現稅收的影響數額=(本期產品銷售價格—去年同期產品銷售價格)×本期銷售數量×稅率
二、本期外購成本變化對當期實現稅收的影響:本期外購成本變化主要包括購進原材料數量變化和價格變化兩個方面。
(一)本期購進原材料價格變化對實現稅收的影響:本期購進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對稅收實現的影響主要分析當期購進原材料價格變化影響當期進行稅額變化對當期稅收實現的影響。
當期購進原材料價格變化對當期實現增值稅的影響數額=(當期購進原材料價格—去年同期購進原材料價格)×當期購進原材料數量×購進原材料稅率
當期購進原材料價格變化對當期實現消費稅的影響數額=(當期購進原材料價格—去年同期購進原材料價格)×當期實際耗用購進原材料數量×購進原材料稅率
當期購進原材料價格變化對當期實現所得稅的影響數額=(當期購進原材料價格—去年同期購進原材料價格)×當期銷售產品耗用的本期購進原材料數量×購進原材料稅率
(二)當期購進原材料數量變化對當期稅收實現的影響,主要分析當期購進原材料數量變化對增值稅當期進項稅額的直接影響。
當期購進原材料數量變化對當期稅收實現的影響數額=(當期購進原材料數量—去年同期購進原材料數量)×去年同期購進原材料價格×購進原材料稅率
三、其他生產成本變化對當期實現稅收的影響:其他生產成本變化對當期實現稅收的影響主要分析工人工資和制造費用等直接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要素變化對當期所得稅的影響。
四、期間費用變化對對當期實現稅收的影響:期間費用變化對當期實現稅收的影響主要分析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的變化對當期所得稅的影響。
營業費用的具體分析項目主要包括企業在銷售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為銷售本企業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等經營費用。
管理費用的具體分析項目主要包括企業的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當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工會經費、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董事會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無形資產攤銷、職工教育經費、研究與開發費、排污費、存貨盤虧或盤盈、計提的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等。
財務費用的具體分析項目主要包括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而發生的利息支出、匯兌損失以及相關的手續費等。
五、稅收政策變化對當期實現稅收影響,主要計算國家在當期進行稅收政策調整,如計稅依據變化、稅率變化、減免稅政策變化等對稅收的影響數額。
計稅依據變化對當期稅收實現的影響數額=按新計稅依據計算的應納稅額—按原計稅依據計算的應納稅額
稅率變化對當期稅收實現的影響數額=按新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按原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納稅評估指標一覽集
納稅評估通用分析指標及其使用方法
稅收風險提醒告知書 稅收風險提醒告知書是什么
科學評估有助促進企業遵從稅法
納稅評估之稅負警告攻略12要點
【干貨】不想被稅務稽查?不想被“金三”系統預警?會計要知道這些真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民勤县| 溧阳市| 南木林县| 荆门市| 松江区| 文水县| 延庆县| 河池市| 崇礼县| 衡阳县| 英吉沙县| 定边县| 铁岭县| 东辽县| 河东区| 年辖:市辖区| 喀喇沁旗| 长阳| 左贡县| 万州区| 南溪县| 台东县| 白山市| 卢湾区| 宜丰县| 靖西县| 永仁县| 屯门区| 长子县| 泉州市| 沁阳市| 桂林市| 赫章县| 普兰县| 江华| 旬邑县| 临潭县| 沧州市| 高平市|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