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愿景?
愿求助者得以獲助、專業者得以提升
愿追求成長者得以領悟
愿世世代代子孫得以受益
◆ ◆ ◆
◆ ◆◆
我叫卡爾,我和我的妻子及我們的養子住在一起。我們自己一共有四個兒女。
之前在家中還住著三個年紀跟我們女兒相近的養女,現在唯一與我們同住的孩子,就是其中一個養女的兒子。
我是牧師,服務對象是殘疾兒童,青少年及他們的家庭。去年經你提醒,我了解到現在的工作對我有很大的壓力,
因為不論是處理殘疾人士或問題家庭,我以前總是針對個人的問題來處理。
但現在我覺察到,如果要幫助一個孩子,而不理會他的家庭,又或者他家庭對問題的看法跟我不一樣時,這項工作便會是徒勞無功。
◆ ◆ ◆
海靈格:你要撤銷領養。
卡爾:撤銷領養?
海靈格:對,一定要撤銷領養。
卡爾:這是我無法想象的。
海靈格:你沒有權力把別人的孩子占為己有,那是一個很大的冒險。某人如果沒有迫不得已的理由而領養孩子,他將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是犧牲自己的骨肉就是失去伴侶。那樣的犧牲便是對領養的補償。是誰想要領養?
卡爾:我妻子和我都想。
海靈格:孩子為什么不跟母親在一起?
卡爾:孩子當時只有四個月大,他母親把他送到我們這里,留下來做寄養,因她想和她的男友住在一起。
海靈格:寄養是沒有問題的,但領養就太過分了,這遠超過孩子所需要的,領養切斷了他的根。
卡爾:你現在所講的我仍然不大明白,因為母子關系跟從前一樣,維持得很好。
海靈格:孩子和母親現在的關系不可能跟從前一樣了。因為你攫取了孩子父母的權利與責任。孩子的父親發生什么事?
卡爾:他是土耳其人,現在與一個土耳其女人結了婚、他與孩子已斷絕來往。
海靈格:為什么孩子不能跟著父親?難道你怕孩子變成回教徒?
卡爾:是有這種可能。
海靈格:這點你必須要弄明白。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
卡爾:男孩。
海靈格:那一定要跟著父親。
卡爾:我要好好考慮一下。
海靈格:你知道嗎?你這一個“好好考慮一下”,就好像從前牧師在修煉結束之后說,“糟糕,每次修煉完畢,我總要花上六星期的時間才能恢復常態。”
◆ ◆ ◆
海靈格:也許我應該來談談關于領養的事,以及如何處理這些事。
第一件事就是:無需對父母心生憐憫。
無需對貧窮的母親感到憐憫,即便她只有十四歲而已,但要為孩子感到憐憫。別把事情反了過來,讓大的可以欺負小的,而無法自衛的小的便要承擔所有一切。那么助人者便要被變得更強大,因為他/她早已建立了一個正確的序位。
第二件事是:別回頭。
有些人總想著一個人可以倒轉時間,又能在之后修復過去的,就好像孩子可以找到回到父母身邊的方法,也好像父母還可以把孩子帶進他們的生命里。父母親是不會這么想的。
想象一下:父母親遺棄了自己的孩子讓人領養。他們想要永遠地脫離這個孩子。當這個孩子之后又回來找他們的時候,他們該如何反應?當然是充滿罪惡感的,不可能破鏡重圓。遺棄孩子的事實無法改變。他們遺留什么給孩子?孩子真的同意情況就是這樣。父母把他們給了出去–永遠的。這好比墮胎,你們可以比較看看。
現在孩子會說:「是的,我同意。我與你永遠的脫離關系。」這很痛苦的,接著孩子得到了力量。
對著被領養的孩子:但是你的生命畢竟是來自他們。當我看著你的時候:他們一定曾經是美麗的父母。你擁有一切,所有一切都是必須的。但是你卻只能藉由養父母的照顧活下來。現在你真的可以依靠他們,帶著愛。是他們讓你活了下來。
第三件事:這樣的孩子對親生父母的遺棄相當憤怒。在孩子的內心世界里,他們對親生父母相當生氣。然而這種憤慨的情緒卻常發泄在養父母的身上。孩子想要保護真正的父母親,而現在養父母卻要承受孩子本來要對著真正父母的憤怒。
對著被領養的孩子:對你而言是這樣的嗎?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把什么再矯正回來。你可以告訴你的養父母,現在的你心存感激地接受他們所給予你的一切,而你也承認他們為你所做的一切是多么偉大。而他們也是相當開心的對你說:沒關系,我們很榮幸能陪伴著你,也有能力給予。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注意到一點。試著把孩子帶到親生父母面前一點幫助也沒有。但是讓孩子有機會見到他們依舊是很重要的。若這是有可能的話,是相當好的。
◆ ◆◆
養父母該用怎樣有益的態度來面對親生父母呢?
養父母必須視自己為親生父母的代表,也必須尊重親生父母。唯有他們尊重親生父母之時,他們才會尊重孩子。他們必須愛親生父母真實的樣貌,他們才會去愛孩子。若他們想要成為孩子更好的父母親,孩子反而會報仇,而且會說:「你沒有比我的父母親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