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集體無意識
?
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觀念是榮格提出的,也是他終生致力于研究的課題。聽說過榮格的人基本上都會聽說過集體無意識,就像聽說過弗洛伊德的人都會聽說過性本能的觀點一樣。
然而,很多人對集體無意識存在著誤解。
其一,人們會把從眾現象稱之為集體無意識。比如,大家在某個場合下大家不約而同地做了一件事情,就有人會說我們是集體無意識驅使下去做的。在這里,大家是把“集體無意識”字面化了,就是認為集體“無”意識地去做某件事情就是集體無意識。
其二,人們會把某一區域、某一國度的特殊習俗當做集體無意識。比如漢族人端午節賽龍舟,或者山東人都比較實在,有人會把這些成為“集體無意識”。在這里,大家錯誤地理解了“集體無意識”中“集體”的觀念,認為只有是一個群體所具有的無意識觀念就是“集體無意識”。
這是常見的兩個關于集體無意識的誤解。
所謂集體無意識是與個體潛意識相對應的。
榮格認為,在人類的心靈結構中還有一部分是超越了個人后天生活經驗的、不依賴于個人經驗而存在的,帶有超越個體乃至民族、種族的,具有全人類的普通性與集體性的心理活動,這就是集體潛意識。
這一大句話表達了集體無意識這樣兩個特點:第一,它不像個體無意識那樣是個體經驗的潛抑而來,不是后天的,是先天遺傳來的,是儲存于人類大腦中生而有之的。
第二,具有全人類的普遍性與集體性,也就是整個人類所共有的。
進一步解釋一下的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理解。
人類之所以區別于飛禽走獸,甚至區別于猴子、猩猩,是不是因為人類這個種群有一些不同于這些種群的特點呢?
這些特點是界定人與其他種群的根本特點。不管是歐洲人、非洲人,還是亞洲人,不過是張三、李四,還是王二麻子,我們為什么認為他們是“人”呢?
那肯定是有一些界定的基本標準,其中也蘊含了心理層面的基本標準。也就是說,人類會有些心理層面的共性,而這些共性并非是后天教育的來的,而是先天遺傳的。
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就有同樣的觀點——或者說榮格是受了他的影響,他認為,生物進化,“用進廢退”是可以遺傳的,比如上一代個子高的長頸鹿活下來了,脖子長這個因素就會遺傳。
心理本能也是如此,這就好比電影《超體》上說,每一種生物都有遺傳知識的任務。這個遺傳的“知識”中就包含了人的心理。
原型(Archetype)這個概念似乎比集體無意識還不好理解,更抽象。
榮格說,原型是人類遠古社會生活的遺跡,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重復了億萬次的那些典型經驗的積淀和濃縮,是人類祖先相同的把握世界和作出反應的先天傾向,這種先天傾向通過腦組織世代相傳。
用通俗的話解釋一下的話,所謂原型,就是人類幾十萬、幾百萬年的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經驗和典型觀念就是原型,這些部分刻入了我們的大腦中。
比如,早期的人類晚上常常被野獸攻擊,那么這些經驗就儲存下來,我們可以稱之為黑夜原型;早期人類常常被蛇攻擊,那么這些經驗儲存下來,我們可以稱之為蛇原型;早期人類遇到困難經常找有經驗的老人來請教,那么這些經驗儲存下來,我們可以稱之為智慧老人原型。
凡此種種,人類有過多少經典經歷,就有多少個原型。人類經歷是無限的,原型也是無限的。
人人都有集體無意識,都有人類經驗的儲存,可以說,每一個個體心理中都儲存著整個人類發展進化中形成的智慧。
可是,為什么有的人大徹大悟,有的人卻糊里糊涂呢?
這樣不難理解,原型——人類智慧的印跡——是在我們無意識中的,就好比我們游泳的能力是處于“潛”能狀態時就不會變成真正的能力一樣,集體無意識原型處于無意識中時就不會成為我們真正的智慧。
那些大徹大悟的人是把無意識原型意識化了的人。
榮格用這樣的方式來說明原型是如何實現的:山松的種子以潛在的形式包含著整棵未來的樹,蘊含著整個山松這一類植物的基因(好比每一個人包含著整個人類的基因一樣)。
但每顆種子在特定的時間掉落在特定的地點上(好比某一個人生在不同家庭中),這些地點有許多特別的因素,潛在種子內的基因會對環境做出反應,回避時快,傾向陽光。
結果是,本具有相同基因的山松種子生長出來的樹確實千姿百態,各不相同。
這個比喻告訴我們,每個個體所具有的集體無意識原型只是一種先天傾向,它的具體表現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榮格認為,神話和童話、個體的夢、精神病患者的言行都證明了集體無意識的存在。
比如,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中都會有發大水的傳說,像中國的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像圣經里的諾亞方舟,等等,這些傳說其實就是人類早期共同經歷洪水泛濫的經驗的印跡。
精神病人因為意識控制水平較弱,所以無意識容易進入意識層面,他們說的一些話語中有個體無意識的,也會有集體無意識的,比如一個精神病人告訴榮格太陽有生殖器,這“瘋言瘋語”卻和古希臘典籍上的記載異曲同工。
再比如去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那里有宇宙樹的觀念,其他文化中也有,這些都是集體無意識的證明。
前文所述,每個個體都有整個人類的經驗(原型),但是因為它們沒有進入意識而不能成為我們真正的智慧和經驗,那么,怎么能讓原型進入意識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象征和意象的方式,也就是意象象征地表現集體無意識原型。
具體到我們現有的心理學技術,沙盤、繪畫、音樂、舞蹈等等都是表現集體無意識原型的手段。
榮格曾通過繪制曼荼羅而走出心理陰影,就是因為曼荼羅是自性(Self)的意象,繪制曼荼羅就是讓集體無意識自性原型(一種促進心靈整合的原型)進入意識層面,就會激發我們整合的心理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人類集體無意識中有無數個原型,但重要的幾個原型分別是英雄原型、成人儀式原型、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原型、自性原型、超越原型、人格面具原型和陰影原型,這些原型也都有各自的象征形式,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給大家意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