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的理海南嘉職業生涯咨詢課程上,Dr.Johnson使用了好幾個精彩的隱喻。隱喻在心理咨詢教學、實踐當中,非常好用,它出其不意的打破人們的慣性思維,喚起情緒體驗,用生動而形象的方式讓聽者“看”到所講述的內容。
掉在坑里的人
作為助人者,我們看到別人掉坑里了,本能的反應是把TA撈上來。這樣做的后果是,下次TA再掉到坑里,我們不在場,就爬不出來了。所以真正授人以漁的做法是跳進坑里,和TA一起探索如何爬出來,并在這個過程中給TA提供支持。
壓不住的水球
水里有一個水球,如果我們總想把球壓在水下,一走神兒,球就會竄出水面,彈很高。不如讓球自然得浮在水面,隨波浪起伏,我們觀察它就好。這個水球,就是我們的負面情緒。
韌性的竹子
暴風雨中,竹子被吹得東倒西歪,大樹巍然挺立,與風暴正面交鋒。風雨后,大樹在地上東倒西歪,沒有了生命,而竹子卻挺直腰板,沐浴在陽光中。竹子的韌性,象征著心理靈活性,竹子對待暴風雨的態度,也是我們對待咨詢中阻抗的態度。
放下你的水瓶
舉起一瓶水。剛剛舉時,它很輕,一分鐘后,它變地有些許重量,一小時后,它沉重無比。如果一晚上都舉著這瓶水,估計手就斷掉了。如果現在放下這瓶水,明早再拿起它,它還是很輕的。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對個案的思考帶回家,這時可以提醒自己,放下手中的水瓶。
記得灌滿你的水杯
我們給他人提供心理咨詢,每服務一個人,就像是從自己的水杯里倒一些水給對方。一天的工作結束后,我們自己杯子里的水便所剩不多了。這時如果不把水杯填滿,第二天不僅自己沒水喝,也無法給來訪者倒水。所以作為咨詢師的我們,要比常人更加注意自我照顧。
▌作為咨詢師,我們還可以根據來訪者的情況,現場創造隱喻。比如一位開車來咨詢的來訪者,說咨詢沒有用,但自己也沒有付出相應的努力,我可能會用隱喻對來訪者做一個小小的挑戰,“一會咨詢結束我要回家,發現車沒有油了,怎么辦?” 來訪者多半會說,”先去加油啊。”我會回到,“但是我不想加油,想直接把車開回去?!?br>
▌督導新入行的咨詢師,當他們為自己的咨詢感到挫敗時,會開車的我會請他們回憶自己剛學開車時,顧得了手顧不了腳的情況;從事某項體育運動的我會請他們回顧自己剛接觸這項運動,練習基本功時的挑戰。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在這里拋磚引玉,淺談隱喻在咨詢中的運用。也請大家在留言里分享自己在咨詢工作中用到的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