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周六休息日,照例到媽媽家呆了一天,沒有什么特殊的人來,也沒有特殊的事,還是回家當孩子,這是幾年前我兒子給我的評價.
時間總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滑然而過,自己年輕氣盛沒幾年,就被日子,兒子,丈夫纏住了,回家成為一種公事,為的是逢年過節家人團聚,大吃一頓。父母忙里忙外的,為我們做可口的飯菜,我也為能吃到家里的口味而開心,應了那句話:"姥家狗吃了就走".
后來,孩子大些了,家務事、單位的事也多了起來,再回娘家,雖然美食美味依舊,但這時就感到時間不夠,休息不過來,所以多數是媽多次打電話說來吧才不得不去.孩子上高中后,由于他在校學習時間長,脫離了我的視線,想管也鞭長莫及了,閑得沒事,休息日上媽媽家打發時光,通常是爸爸媽媽忙著給我做飯吃,我很放松地看看電視,吃完中午飯再睡上一覺,醒來后回自己家再上崗忙自己的事.兒子就是因為看到我回娘家讓姥姥姥爺伺候的樣子,才說了我回家當孩子的話,現在想想他從我照顧他的體會中得出了孩子就是在家讓父母寵著、關愛著,在家什么也不干。
轉眼兒子到外地上大學了,沒有了照顧的對象,生活一下子輕松起來,過去總圍著他轉,時間、精力整個生活的內容都離不開他,現在他不在身邊,我又找回了自己!重新過起了二人世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常常是忙得沒有節假日。這時,往往給媽媽打個電話說一聲:我沒時間去了……,媽媽總是很理解的說,你忙你的吧。
日子飛一樣過去,漸漸地,總是聽媽媽說身體不舒服,更為嚴重的是她的情緒也低落到了極點,不再張羅著為我們做吃的,整天愁眉不展,爸過去不是一個脾氣好、甘心做家務的人,這時卻很能遷就媽,把一切都承擔下來。開始我不理解,覺得媽是放著舒心的日子自尋煩惱,后來明白了,昔日大家歡聚一堂被各自奔忙所取代,過去她張張羅羅安排家務事也因年紀大了而力不從心,我們這些小燕子飛離了她的勢力范圍,她的給予不再是我們的第一需要.身體上的不適加上精神上失落引發了她的病態,我不得不常回家看看,領她看病,陪她說話,想方設法給她講開心的事.我發現過去在我眼里無所不能,高大可靠的父母,有時的想法做法并不對頭,我很容易就想明白的事情跟他們說卻很費口舌,改變他們的行為就更難了.讓他們身體好起來,讓他們心情好起來,這是我當女兒的責任,我要改變他們.回家成為我與他們溝通的前提,我盡量每周利用一天休息日按時回家,陪他們散步,陪他們說話,在天氣好的時候領他們到公園去玩,親近大自然.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后,慢慢地他們開始按照我說的去做,雖然時有反復,但總的趨勢是越來越有起色,媽媽慢慢有想不開的事就跟我說,他們不再撐著,學著放下一些"東西".
去年末,爸爸也生病了,突然心臟不好住院治療.頭一次經歷這樣的事,生活一下子亂了套,著急上火,跑前跑后,忙里忙外,好在爸爸的病不是很嚴重,沒有生命危險,治療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出院后醫生告訴我,他還要養一段時間,要時刻注意不能勞累過度.現在我把兩個休息日都用在了爸媽身上,與以往不同的是,我為他們調樣做吃的,搞家務,當然還有要陪媽媽說話,聽她講那聽過了幾十遍的過去的故事,雖然一天下來有些累,但能為他們做事,看到他們能坦然面對現實,積極生活,感到很值得.
回家當孩子,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含義有了變化,過去我們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為我們提供的一切,現在我們是盡可能地為父母做些什么,讓他們開心一點,過得舒服一些,安享晚年.珍惜你所擁有的,當好孩子,做孩子應該做的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