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十大傳承千年且被證明具有實際價值的經典方,在這“十大名方”里,有一副藥方被奉為“婦科‘萬能’基礎方”,很多婦科疾病都可運用此方加減治療。它就是:逍遙散。
一、逍遙散,妙在哪里?
逍遙散,這個方子的名字源自《莊子》“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的記載。概括來說,其功效就是8個字:疏肝解郁,健脾和營——讓人快活逍遙,心情舒暢。
逍遙散由6味極為常見的藥材組成——甘草、當歸、茯苓、芍藥、白術、柴胡,表面上,這副藥方平平無奇,實則大有深意。中醫素有“用藥如用兵”之說,逍遙丸就是“排兵布陣”的典型方劑。
我們來看一下它的配伍:
君藥——柴胡,疏肝解郁,以順肝性;
臣藥——當歸、白芍,養肝血、柔肝體,可助柴胡恢復肝的順達之性,兼制柴胡疏泄太過;
佐藥——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二者都能益氣健脾,促進氣血生化;
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可助茯苓、白術以益氣健脾,又能助白芍以緩急止痛。
全方這樣配伍,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兼顧,肝脾并治,養血和營,立法全面,用藥周到,是調和肝脾的名方。
二、為什么女人需要逍遙散呢?
因為女人最易出現肝脾不和之證!
一
我們先來說肝:對于肝來說,服用逍遙散解決的是“疏”的問題。
女子以肝為先天,女人天生感性,容易受七情影響。而鬧一次情緒,就多一個氣結,那些痛點、結節、包塊、條索、瘀血等,就會逐漸盤踞你的腹部,侵占你的子宮。
為什么現代女性婦科病特別多?就跟壓力山大、情緒不好、動輒生氣有關。
而且,只要肝氣不舒,無論什么藥物都發揮不了作用,這股“氣”會把藥力全部“吹”走。為什么有些人無論怎么調理婦科,效果都不理想?就是因為沒有解決肝氣不舒的問題,唯有先調肝,等肝氣平和下來再用藥才行。
二
我們再來看脾:對于脾來說,服用逍遙散解決的是“補”的問題。
女子以血為本,女人經、孕、產、乳正常的生理功能,最易動血、傷血、耗血,故而女人常處于“有余于氣,不足于血”的特殊狀態。因此,女人一生都要養血。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氣弱則統血無權,所以養血必調脾。
在講了女人肝脾不和的問題之后,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逍遙散——
它可疏可補,專為肝郁血虛、脾失健運而設,這些藥物相互配合舒展肝氣、健運脾氣,進而補氣養血,調整陰陽,使各項癥狀得以緩解。
所以,逍遙散是婦科“萬能”基礎方,尤其適合現代女性。
三、千古名方也受制于藥材質量
但是,現實情況是像逍遙散這樣的千古名方,在實際運用中卻經常達不到預期效果。為什么呢?因為它繞不開藥材質量這道坎兒。
1、地域關
“藥王”孫思邈說:“用藥必依土地”。就是說,土地、氣候等條件不同,長出來的藥物其藥性也有差異。
為什么很多藥名中的第一個字都是古代的地名(如巴豆、秦椒、吳茱萸等)?因為這些才叫“道地藥材”,生長在這些地方,藥性才能達到最好。
但是,現在哪里來這么多道地藥材呢?條件根本不允許呀。
2、種植關
藥材在種植過程中,也存在土壤污染、農藥化肥多、種植周期長、采集時間不科學等問題,后果就是藥材的安全性和藥效都得不到保證。
3、加工關
很多不良商家將懷山藥切片后用硫磺熏,用“秘制”藥水噴,然后機器烘干。這樣做就為了看上去漂亮。不光懷山藥如此,當歸、黃芪、黨參等,也都逃不了被硫磺熏的命運。
可想而知,這樣的工藝流程,非但損傷藥效,對人體還有害。
上面“三關”導致藥材質量大打折扣,直接影響了藥效。
所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特別指出:“中醫有可能毀在中藥上。你開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藥不行,百姓吃了沒效果,那就會毀掉中醫。”
四、灸透5大穴,勝服逍遙散
《黃帝內經》說:“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以不通”的特點。
打個比方,經絡就相當于藥房,穴位就相當于中藥。只要我們把人體天生就有的穴位利用好,就能發揮中藥的作用。
《醫學入門》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吃藥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用艾灸解決,當然,吃藥能解決的問題,艾灸更是不在話下。
逍遙散繞不開藥材質量的“三關”,但艾灸可以,灸透5大穴,勝服逍遙散:
合谷 太沖=柴胡(君藥)
合谷與太沖統稱為“四關穴”,它們幾乎可以治療任何氣機不暢之病。
合谷:屬多氣多血之陽明經——大腸經,合谷之氣在陽,稟天氣自然下降,以降為順,偏于調血中之氣。
太沖:屬少氣多血之厥陰經——肝經,太沖之氣在陰,稟地氣自然上升,以升為順,偏于理氣中之血。
合谷、太沖一陽一陰,一氣一血,一腑一臟,二者搭配使用,可以陰陽同調、氣血同調、臟腑同調。
灸透四關后,清陽升,濁陰降,就會上下交通,氣血調和,諸病自愈。
注:灸四關當在灸他穴之前。也就是說,先灸四關調氣,把上下左右的氣機調暢,再考慮其他治療思路。
曲泉=當歸 白芍(臣藥)
曲泉為肝經合穴,五行屬水,為木中水。水生木,此穴為水,是肝經的母穴,虛則補其母,故而自古以來就用于補肝虛。
并且,水性應于腎,肝腎同源,故而曲泉可同時調補肝腎,做到肝血腎精同補。
陰陵泉=白術 茯苓(佐藥)
陰陵泉屬脾經,五行屬水,水性應于腎,故而,它具有健脾化濕、通利三焦、消脹利水的作用。
并且,作為脾經合穴,陰陵泉還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谷的功能,使氣機順達,腑氣通暢,促進氣血生化。
足三里=甘草(使藥)
足三里屬胃經,《中藏經》曰:“三里主五勞羸瘦,七傷虛寒空”。故而,足三里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補虛強身等作用,可以從整體上協調臟腑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平衡陰陽氣血,提高人體免疫力。
結語
我們建議那些情志不舒、頭痛目眩、胸肋脹痛、月經紊亂、帶下量多的灸友,多灸上文提到的5大穴。根據反饋,只要長期堅持,多數都能收到不錯的療效。
并且,艾灸一段時間后,還有意外驚喜——脂肪也少了,色斑也小了,這是因為:
肥胖的最大問題就是“肝郁”和“脾虛”;色斑更是與肝郁氣滯以及脾虛濕滯引起的血瘀脫不了干系。
灸透了這5大穴,肝脾得到調和,氣血通暢了,脂肪(痰濕)和瘀血自然得到消融,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身為女人,切忌不要忘了常灸這5穴,讓你遠離婦科,健康美麗!
掃描下方二維碼,咨詢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