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募基金動輒百億、千億持有某家公司股份不同,私募基金的持倉規模普遍相對偏低,在今年一季度末私募基金重倉的961家公司中,合計持倉金額過億元的僅有377家,而其中合計持倉超過百億也只剩下貴州茅臺、海康威視兩家公司。
截至5月12日,上證指數年內累計小幅下滑了0.3%,期間私募基金重點持有的377家公司中僅有176家實現階段性上漲。在私募重倉股中,勻豐靈活配置-定制4號私募基金持倉的森特股份今年以來漲幅最猛,上漲了184.85%;而持有康德退的陜國投·鑫鑫向榮71號證券信托計劃和90號證券信托計劃卻很悲催,康得退股價年內至今下跌了8成以上。
對于普通投資人來說,最值得關注的是私募明星大伽們的持倉,如高毅的馮柳、鄧曉峰,重陽基金的裘國根和民間股神的林園等,他們的最新持倉吸引了大量資金去“抄作業”。
高毅資產馮柳、鄧曉峰投資方向異多同少
同樣身為高毅資產的明星基金經理,馮柳和鄧曉峰在今年一季度投資風格是大相徑庭的。一季度末,馮毅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共進入了24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或流通股東名單,雖然為同期持倉規模(一季度末持股市值308.12億元)和重倉公司(24家公司)最多的私募產品,但相較2020年四季度,馮柳新一季的重倉標的明顯減少,與2020年四季度末的49家公司、462.06億元的數據相比,無論持股家數還是市值都有一定的減少。
與馮柳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降低倉位不同,鄧曉峰掌管的高毅曉峰2號致信基金今年一季度重倉的19家公司卻相較上一報告期增加了5只標的,今年一季度末的80.7億元的持倉市值較上一報告期增加了7.45億元。
除了持倉態度反向外,馮柳和鄧曉峰的所選個股方向也差別較大。馮柳顯然更偏愛科技含量較高的公司,在一季度末重倉持有的24家公司中,最為集中的行業來自醫藥生物板塊,涉及公司10家,如羚銳制藥、康緣藥業被予以增持,南微醫學、華熙生物則是新進。其次即是電子板塊,重倉股涉及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紫光國微、睿創微納,其中海康威視的倉位最重,一季度末的持倉金額高達120.19億元,位居公司一季度末第四大股東。
相較之下,鄧曉峰明顯更偏愛周期板塊,重倉標的最多的行業為有色金屬。一季度末,鄧曉峰持股倉位最重的公司為紫金礦業,持倉市值高達44.43億元,而西部礦業、錫業股份、中金黃金也是鄧曉峰今年首季持倉明顯加重的公司。
當然,鄧曉峰也看好醫藥類公司,其對這一板塊的持倉也有所提高。報告期末,其進入了貝瑞基因、開立醫療、愛博醫療、興齊眼藥4家醫藥股的大股東之列,相比去上四季度末,新進了3家。
表1:馮柳一季度重倉股一覽
表2:鄧曉峰一季度末重倉股一覽
林園一季度抄底金龍魚
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掌舵的重陽戰略匯智基金一季度末雖然只進入了新和成、國投電力兩家公司的大股東席位,但這兩家公司顯然是裘國根長期以來十分看好的標的。翻看歷史數據,這兩家公司都是重陽投資在2017年四季度就已經建倉持有了,至今重倉時間已累計13個報告期。在近兩個報告期,裘國根不斷加大對新和成的持倉,其中在去年四季度加倉了400萬股,在今年一季度加倉了172.01萬股。
同為私募界的投資“大佬”,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在今年一季度加倉了糧油龍頭金龍魚。對于金龍魚這只次新股,林園旗下的林園投資12號私募基金、林園投資158號私募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就已經成為該公司的第七大、第八大股東,合計持股252.23萬股。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林園旗下的林園投資24號和166號也新進金龍魚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分別持股94.96萬股和133.21萬股,而去年四季度進入的12號產品則選擇退出,三只產品的合計持股規模達345.97萬股。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金龍魚在1月份創出145.62元的高點后,股價即呈現了近乎腰斬的下跌,最新收盤價僅有76.2元。從該公司的業績數據可以看到,相較股價的不穩定表現,金龍魚近5年來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其實呈現出穩步攀升趨勢,2020年度的營業收入已接近2000億元,在整個食品飲料行業排名第一,食用品整體市場份額逼近40%。當然,若相對貴州茅臺、海天味業等細分食品龍頭的毛利率、凈利率水平,則是偏低的,這一點與其重資產薄毛利的行業屬性有一定關系。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責任編輯:DF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