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月份以來,全國土地市場持續高位運行,熱點城市賣地收入正在刷新歷史同期紀錄,其中部分二線城市賣地收入正在趕超一線城市。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向《證券日報》記者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全國50個大城市合計賣地收入2.2萬億元,同比上漲15.5%。值得關注的是,其中有16個城市土地出讓金均超過500億元,37個城市賣地收入超過200億元,均創下歷史新高。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上述50個城市土地出讓排行榜上,杭州以1458.5億元高居首位,武漢則以949億元排名第二位,北京落至第三位,賣地收入為944億元。同時,在TOP10中,僅有北京和上海兩個一線城市,上海排名第8位,其余皆為二線城市。無疑,房企拿地布局正向二線城市靠攏,多個二線城市土地溢價率同比漲幅都超過20%。
另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共計2348億元,繼續穩居高位;受產業轉移、人才引進等政策影響,中西部重點城市經濟發展加速,成為房地產企業的投資熱土,TOP10企業拿地金額達1676億元;環渤海TOP10拿地金額較去年略有上升,為1022億元;珠三角TOP10拿地金額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金額為1111億元。
而從今年上半年房企儲備“糧食”排行情況來看,碧桂園、萬科、融創占據榜單前三位。碧桂園上半年累計拿地981億元,占據拿地榜榜首;萬科以總額688億元占據榜單第二位;融創拿地總額達680億元。TOP10企業上半年拿地總額為5586億元,占TOP100企業的36.6%;TOP30企業拿地總額9959億元,占TOP100企業的65.3%。
由此可見,龍頭房企獲取土地資源優勢不減,行業集中度明顯。今年上半年,TOP10企業拿地門檻為347億元。
“現在房企拿地布局思路趨向于一致,偏向深度布局城市群或者都市圈。”有房企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部分二線城市上半年銷售情況較好,出現了搶地的現象,一些急于擴展銷售規模的企業,拿地積極性較高。
“今年4月份,土地市場開始升溫,此后持續蔓延,合肥、天津、杭州、溫州等城市賣地數量有所增加,雖然并未出現地王頻出的現象,但市場表現已有不同。”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一方面,最近幾個月,各地的土地市場出讓約束條件相對減少,包括部分城市的土地限價、土地保證金、土地配套保障房都有所調整,在這種情況下,疊加部分城市的限價政策微調,使得開發商拿地積極性提高;另一方面,房企整體資金面有所緩解,部分企業拿地積極性明顯提高,還有新上市房企增加土地儲備,尤其第二梯隊房企為了規模擴張,搶地最堅決。
張大偉進一步稱,從總體土地市場走勢看,三、四線城市依然相對低迷,房地產企業把更多資金投入到了一、二線城市。但一旦土地市場過熱,調控政策或許會升級,企業布局需要謹慎。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