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炯業 ○編輯 金蘋蘋
隨著上市公司年報漸次披露,作為長線資金的重要投資者,社保基金、QFII等機構的投資動向初露端倪。從現有數據來看,它們都踏準了這一輪養殖股飆升行情;同時,這些機構還“潛伏”了今年漲幅不錯的醫藥股,操盤手法之精準,令人折服。值得一提的是,社保和QFII押寶的個別醫藥股近期突然受到資金關注,股價更是出現了連續漲停。
精準抄底養殖股
Wind統計顯示,截至3月11日,已有1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其中有7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QFII身影,有20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社保基金的身影。進一步梳理它們持股的情況可以發現,養殖股是這些機構大舉增持的對象之一。
具體來看,去年四季度末,社保基金502組合成為民和股份(39.470, 3.59, 10.01%)的新進股東,并位居第十大流通股股東。社保基金114組合則成為益生股份(49.800, 4.53, 10.01%)的第十大流通股股東。在QFII持股方面,UBS AG在去年四季度末也成為民和股份的新進股東,位居第六大流通股股東。
民和股份和益生股份都是今年以來的大牛股,年內股價漲幅均超200%。而從股價表現上來看,社保基金和QFII布局的時間點恰好在養殖股大漲前夕。以民和股份為例,公司股價自2016年7月的36元高點持續回落,在2018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直在10.79元至15.18元之間震蕩,直到2019年1月份才開啟連漲模式。昨日大漲后,公司股價再次接近前期36元的高點,今年以來漲幅已達到213%。
民和股份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取得較好業績源于受上游供應減少和終端需求旺盛,帶動公司主營產品商品代雞苗價格逐季一路上揚。民和股份預計,一季度業績同比增幅在15倍至19倍之間。益生股份在年報中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并預計公司一季度業績同比增幅在30倍上下。
業內人士表示,社保基金和QFII都押中大牛股并非偶然。今年爆發的養殖股特別是養雞概念股,其上漲的核心主線便是相關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其實,上游的雞苗出現供應短缺在去年已有跡可循,公司業績基本面變化已有強烈預期。在此背景下,作為重視基本面的投資機構,社保基金和QFII對養殖概念股的布局凸顯了其對價值判斷的準確性。
醫藥股再獲青睞
除了養殖股,社保基金和QFII共同青睞的還有醫藥股。
具體來看,以生物制藥、健康產業為主營業務的長春高新(278.000, -7.46, -2.61%),同時獲得多只社保基金加倉。其中,社保基金106組合在去年四季度增持了62萬股長春高新,114組合增持了38萬股長春高新。而101組合成為新進股東,且位居第四大流通股股東。唯有118組合小幅減持了3萬股,但依然位居第三大流通股股東。此外,在前述出現社保身影的20家上市公司中,還有不少都是醫藥企業,括東誠藥業(12.250, -0.09, -0.73%)、恩華藥業(13.000, 0.51, 4.08%)、海翔藥業(6.070, -0.08, -1.30%)等。
在QFII持股方面,澳門金融管理局在去年四季度末成為長春高新的新進股東,位居第七大流通股股東。奧本海默基金則加倉了恒瑞醫藥(69.800, -0.50, -0.71%)597萬股,排名上升至第八大流通股股東。
盤面顯示,上述提及的醫藥股今年漲幅都不錯,大多超過35%。值得注意的是,機構大幅加倉的長春高新近期股價突然拉升,出現連續漲停,年內股價漲幅迅速擴大至63%。3月7日,公司發布了重組方案,擬收購國內基因工程藥物行業龍頭金賽藥業。
此外,上證報記者還注意到,去年四季度末獲得社保基金加倉的公司還有環保概念股興蓉環境(4.830, 0.02, 0.42%),以及高端制造產業鏈上的飛凱材料(19.870, -0.36, -1.78%)、藍曉科技(35.090, -0.73, -2.04%)等。
社保基金去年四季度末持股情況表
QFII去年四季度末持股情況表
數據截止:3月11日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陶然